杨亚腾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现阶段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更为突出, 且构建难度更大,切实优化前期建筑设计工作极为必要。 因为当前建筑设计人员面临较大压力, 为了有效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设计人员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往往还需要恰当融入运用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由此推动建筑设计工作不断优化发展。 基于此, 在建筑设计中高度关注新技术的引入运用极为必要,设计人员应该结合项目实际状况, 合理选择新技术予以优化, 解决原有建筑设计问题和缺陷。
建筑设计中应用新技术的必要性首先表现在对于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上, 各类新技术的融入运用必然可以促使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促使建筑设计方案更为合理可靠, 由此更好实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优化指导, 最终促使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发挥出更强的作用价值。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要求更高,设计环节应该注重引入新技术, 促使建筑设计方案得以优化, 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更为契合人的需求,能够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比如现阶段建筑物使用者往往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应用的舒适度以及健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筑设计人员也就需要着眼于这些新要求, 合理选择一些新技术予以满足,由此更好实现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同时, 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价值得以提升[1]。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在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往往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建筑设计工作本身, 促使建筑设计难度得以降低, 避免因为建筑设计人员面临较高难度, 影响到最终建筑设计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引入运用新技术时, 设计人员的工作模式往往也可以得到创新优化,设计人员可以借助于一些新技术和新工具, 辅助自身更好完成建筑设计任务, 由此更好适应当前较为复杂的建筑设计工作, 解决设计人员及其应用工具不当带来的设计问题。 比如从原有的二维平面设计模式转变为三维立体模型设计, 也就可以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有力抓手, 促使建筑设计难度得以明显降低, 为建筑设计水平提升创造理想条件。
建筑设计中应用新技术首先应该积极关注新技术应用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价值, 促使其可以较好为建筑工程项目或者是为建筑设计工作服务, 避免在新技术应用中出现华而不实的问题。 基于此, 为了促使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更为适宜合理,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首先从需求调查入手分析, 明确建筑工程项目在长期应用中以及建筑设计工作执行中,存在的一些新要求, 进而从这些要求出发, 探讨如何借助于一些新技术予以满足, 进而才能够切实发挥出新技术的应用功能价值。 当然, 对于现阶段建筑行业相关的一些新技术, 建筑设计人员同样也可以主动探索分析这些新技术是否能够有效运用, 促使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更好为使用者服务。 比如面临着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物生态效益越来越高的需求,设计人员就应该引入生态新技术, 促使其能够发挥相应功能价值[2]。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满足协调性原则, 以便促使各类新技术的融入运用较为适宜合理,避免在任何方面出现矛盾冲突问题。 首先,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符合建筑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促使该方面具备理想协调性, 避免应用任何违背建筑行业规范的新技术, 以此作为新技术选用的关键前提和重要依据。 其次,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协调运用还需要重点考虑到相关要素, 针对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系统及其相关对象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因为新技术的选用, 造成其它一些既有因素难以发挥作用, 要求确保整个建筑系统更为协调有序运行, 增强新技术应用后的有机结合效果。 另外,针对建筑设计中新技术应用的协调性进行把关, 设计人员还需要重点考虑到各类新技术之间的协调性,在引入多类新技术时, 设计人员需要分析判断是否相互之间存在冲突或者是不协调因素, 进而针对相关问题和矛盾点予以协调处理, 促使所有新技术得以优化运用。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满足可行性原则, 设计人员应该注重综合分析判断各类新技术在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中时, 是否可以合理可行, 对于明显无法落实运用的新技术予以及时替换处理,以此更好促使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价值。 基于建筑设计中新技术选用的可行性要求进行分析,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首先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 判断评估新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是否可以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得以实现, 尤其是对于施工层面的相关技术手段, 更是需要综合评估, 避免因为后续施工安装方面的限制问题, 影响其应用效果。 另外, 可行性把关还需要从经济层面入手,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注重考虑相应新技术引入运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中时的造价需求, 对于明显超出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的新技术同样需要进行改进调整[3]。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密切结合时代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在逐步提升生态理念重视度的基础上, 在建筑设计中灵活运用生态新技术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基于建筑设计中生态新技术的应用而言,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注重探讨如何借助于这些新技术手段来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生态效益, 以便促使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在后续长期应用中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特点, 切实解决原有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污染问题。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度正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伴随着原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以及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绿化率要求不断提升, 如何借助生态新技术予以优化改进成为重要问题,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予以积极关注, 由此更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品质。
具体到建筑设计中生态新技术的应用来看,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着重考虑到一些新理念以及新方式的运用, 尤其是在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绿化率方面,更是需要引起建筑设计人员重视。 比如立体绿化技术相对于原有单一进行建筑物周围环境绿化处理的方式, 可以表现出更强的生态效益,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密切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状况予以优化运用。立体绿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所处区域的平面内进行绿色植被的合理布置, 往往还可以依托建筑工程项目以及其它构筑物, 促使绿化植物能够形成更为全面的立体布置效果, 由此更为多元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生态效益。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屋顶以及外墙上, 建筑设计人员就可以合理运用绿化植物予以配置, 以便促使建筑工程项目整体具备更强的绿化效果, 体现出建筑工程项目的生态效益[4]。
此外,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新技术时, 施工材料也是关注要点, 以便促使相应施工材料具备较强的生态效益, 尽量避免因为材料方面存在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 给生态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水泥、 钢材等基本材料, 虽然确实在项目施工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同样也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 借助于新型技术手段予以优化改进极为必要。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积极运用新型混凝土材料, 既能够促使其应用性能得以明显提升, 同样也可以降低原有混凝土生产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 符合生态效益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时, 节能的要求不容忽视, 设计人员应该注重有效解决原有存在的严重能耗损失问题。 当然,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新技术时, 设计人员除了要重点考虑到原有能耗损失的防控, 往往还需要积极关注新能源的运用。 基于此,建筑设计人员应该从“开源” 以及“节流” 两个角度入手, 综合分析可供选择的节能新技术, 以便促使建筑设计方案在应用后, 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节能效益。
从建筑工程项目长期运用中存在的严重能耗损失问题入手分析,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积极采取相匹配的新技术或者是新设计方式, 促使相应能耗损失得以有效控制, 尽可能提升能源利用率。 比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较为频繁的一些电器设备, 建筑设计人员就需要予以优化选择, 以便尽量借助于新型电器设备, 促使其可以在节能方面发挥出较强的作用价值, 避免出现严重电力能耗损失。 照明灯具作为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使用的设施, 建筑设计人员更是需要予以积极关注, 优先选择节能型灯具, 以便尽量规避该方面电力能耗。
另外一方面, 建筑设计人员还应该重点运用各类可再生能源, 在借助于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电力能源的基础上, 同样也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节能效益。 现阶段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太阳能、 风能以及地热能的运用, 更是有效融入建筑工程项目, 实现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节能效益的优化。 比如在建筑工程项目布局规划中,设计人员就需要结合当地日照状况以及风向, 优化布置其朝向以及门窗结构, 以便促使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在后续长期应用过程中, 形成理想的采光以及通风效果, 进而被动利用太阳能以及风能, 成为建筑工程项目中比较关键的节能策略。 当前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引入运用了地源热泵, 成为充分利用地热能源的重要设施, 建筑设计人员同样也应该予以积极关注, 以便促使地热能源同样也可以发挥出较强节能效益[5]。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高度关注保温新技术的应用, 以便借助保温新技术增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隔热性能, 由此更好营造理想的室内温度环境, 同时更好辅助优化节能效益。 建筑工程项目保温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 无论是夏季制冷, 还是冬季取暖, 往往都需要保障建筑物整体具备理想的保温隔热效果, 避免因为建筑物出现严重的散热问题, 影响到居住的舒适度, 同时产生严重能耗损失。 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中较为关注建筑物保温效果的优化, 针对建筑物的不同构成部分, 同样也出现了较多的新技术,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予以积极关注, 以便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选择适宜合理的保温新技术进行优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整体保温新技术的应用中, 外墙方面的保温处理应该予以积极关注,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基于外墙结构合理布置保温层, 选择恰当保温材料, 促使其具备更强保温性能。 其中真空隔热板的应用就是比较关键的手段,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优先选用真空隔热板进行建筑外墙的优化铺设, 促使其明显提升外墙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 相对于传统外墙保温层复合结构的应用, 真空隔热板的应用不仅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其保温隔热性能, 往往还能够有效降低保温层厚度, 促使建筑外墙保温结构更为简便, 且具备理想的生态环保效益。 从建筑工程项目中门窗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来看, 建筑设计人员同样也可以有效运用一些新技术, 促使门窗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更为突出, 尤其是对于玻璃材料的选用,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高度关注一些先进材料的优先运用。 比如热反射玻璃、 电敏感玻璃、 电磁波屏蔽玻璃以及低辐射玻璃等, 均可以在优化门窗结构应用效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成为改善建筑工程项目保温性能的重要手段[6]。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屋顶的保温隔热设计, 设计人员同样也应该高度关注于新型材料和处理方式的运用, 尤其是对于屋顶中隔热板材以及保温涂料的运用, 更是需要高度重视,以便切实解决屋顶方面出现的严重能耗损失问题。
建筑设计中对于各类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关注于建筑工程项目应用健康性以及舒适度的优化, 以便由此更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品质, 促使建筑工程项目更好赢得使用者认可。 具体到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各类健康相关新技术的运用,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到如何营造适宜合理的室内环境, 以便更好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健康宜居条件, 切实解决原有建筑工程项目长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明显危害因素。
为了较好营造理想的室内空气环境,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建筑设计人员可以着眼于建筑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处理, 综合利用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 促使建筑物能够形成理想通风条件。 比如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一种新型特殊窗框及其开关装置就可以在优化建筑物通风效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促使建筑物得以形成较为理想的室内通风条件, 尤其是在室内空气流动速度控制上, 更是可以发挥重要价值, 由此更好规避原有通风方式带来的不适感。当然,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新风系统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灵活引入运用该系统同样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有助于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切实解决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带来的问题和缺陷, 尤其是在空气中灰尘过滤以及杀菌消毒方面, 其作用价值较为突出。
此外, 建筑设计中健康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重点从装饰装修方面入手, 以便借助于更为先进的装饰装修手段, 实现建筑物室内环境的改善, 营造更为理想的宜居环境。 比如光触媒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予以优化选用。在光触媒技术的应用中, 其可以借助于光催化剂,实现对于建筑物室内各个有害物质的有效分解和氧化处理, 促使其可以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由此形成较为理想的杀菌以及净化空气效果, 在建筑物室内除臭方面同样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应该引起建筑设计人员高度重视。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从智能化入手,借助于智能化先进技术手段, 促使建筑物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确保各类功能得以强大, 以此满足建筑物使用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基于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而言,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注重首先全面分析现阶段建筑物使用者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这些新要求探讨如何借助于智能化技术予以满足,以此更好推动建筑行业创新优化发展, 促使智能建筑的应用得以发挥出更强作用, 可以为建筑物使用者做出较大贡献。
具体到建筑设计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设计人员应该重点从智能控制层面入手, 以便借助于智能化技术实现各类设施以及系统的优化调控, 由此促使其可以发挥出更强的作用价值, 且降低原有使用难度。 比如对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较为频繁的照明系统, 设计人员就可以注重灵活引入运用智能化技术, 促使所有照明灯具的控制具备智能化特点, 可以借助于智能化技术来改善照明灯具的启闭以及亮度控制, 促使其更好服务于建筑物各个室内空间, 由此表现出更强的应用价值。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智能化控制手段时, 设计人员往往需要重点考虑到智能化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有效结合, 以便促使智能化控制更为准确可靠。 此外,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长期应用过程中, 各个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样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能够自动识别故障类型, 智能化分析判断故障成因, 进而予以及时修复处理, 避免酿成更为严重的危害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时, 各类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直接反映到建筑设计方案中, 以更好优化建筑工程项目应用效果, 往往还可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以此更好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服务, 降低建筑设计难度。 因为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更为突出, 相应建筑设计难度必然不断增加, 给建筑设计人员带来了较大压力, 容易出现建筑设计偏差问题, 最终影响到建筑设计方案的应用价值。 因此,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引入运用一些新技术极为必要, 以便促使这些新技术可以对于建筑设计工作形成有效辅助, 降低建筑设计工作难度的同时, 更好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相对于传统二维平面上的建筑设计模式, 三维立体模型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就可以发挥出更强的辅助作用, 可以促使建筑设计人员更为直观处理各个建筑设计任务, 避免因为设计人员的理解出现偏差, 影响到建筑设计水平。 比如BIM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发挥出较强的作用价值, 在当前建筑设计中的辅助作用较为突出, 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准确掌握该技术手段, 以便促使其较好实现对于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转变。 当然,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新型辅助设计技术时, 除了可以体现出更强的可视化以及便捷性特点, 往往还可以在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层面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BIM技术应用下的管线碰撞检测功能, 就可以针对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所有管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了解相互之间是否存在明显问题和冲突, 进而予以优化协调, 规避该方面设计缺陷。 当然, 一些虚拟施工技术的应用更是可以实现对于建筑设计方案的全面优化审查, 促使其可以具备更强指导性和可行性, 杜绝设计隐患。
综上所述, 建筑设计中引入运用各类新技术极为必要, 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可以优化建筑设计方案, 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设计难度, 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便利。 未来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积极学习和接纳各类新技术, 探讨如何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工作中来, 由此不断推动建筑设计工作的优化发展。 比如生态新技术、 节能新技术、 保温新技术、 健康新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等, 均可以在优化建筑工程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应该引起设计人员重视, 同时借助于新型辅助设计手段, 促使这些新技术得以优化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