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3-09-29 05:23戴子莹黄浠婷黄丽华
护理与康复 2023年8期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医疗

戴子莹,黄浠婷,毛 翠,黄丽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WHO数据[1]显示,全球每年因慢性病死亡人数约1 700万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74%,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占比高达70%以上[2]。电子健康素养指个体在电子资源中获取、理解和评估健康信息,利用获得的知识维护及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是体现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3]。然而,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其合格率仅为11.1%,主要存在获取疾病信息能力缺失、互联网操作技术欠佳、自我管理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4]。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5]提出,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老年健康促进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慢性病患者就医障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总结提高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干预方法。

1 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

1.1 老年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亟待提升

老年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次数增多,成为互联网+医疗用户的重要群体之一,但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不佳。国内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患者移动端注册总量达215 731人次,线上诊疗总量79 211人次,智能导诊应用方面,老年患者累计交互136万次[6],说明我国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愿意使用移动医疗技术。李佩瑶等[7]对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调查显示,患者平均得分为(17.81±4.70)分,处于国外界定的低分水平。这说明现阶段虽然老年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次数和接受程度有所改观,但是其电子健康素养仍亟待提升。

1.2 国内外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存在一定差距

国内外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存在一定差距。Tennant等[8]研究显示,几乎90%的老年人成为互联网用户,使用流行的交互式网站(如Facebook、Twitter等)查找和共享健康信息。加拿大一项研究[9]报道,68%的65岁及以上患者每个月至少1次使用互联网就医,61%的75岁及以上患者会使用互联网为自己或他人寻找健康或医疗信息,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高。段怡雯等[10]对20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调查显示,电子健康素养合格者仅占28.23%。这说明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与国外患者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与我国老年患者不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上网有关。

2 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2.1.1年龄

患者的年龄越大,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低。雷晓庆等[11]对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与小于45岁的中青年患者相比,大于7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沈勤等[12]的研究表明,相较于高龄老年人,低龄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意愿较强,是高龄老年人的1.91倍,可能因为高龄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机能退化,如视听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对智能时代的新鲜事物不熟悉,降低其使用智能设备的信心和概率。此外,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13]、对精细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14]也是阻碍其使用智能设备获取医疗健康信息进行医疗保健活动的重要因素。

2.1.2受教育水平

受教育水平对老年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尚存在争议。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患者受教育程度与理解在线健康信息的能力呈正相关,当前我国老年人较少接受高水平教育,可能会影响其对在线信息可靠性的辨别[15]。而Green[16]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老年人的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知识水平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高中教育水平的参与者比具有研究生或本科教育水平的参与者对在线信息的理解能力更强、互联网活跃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互联网已成为满足患者健康相关需求的首要途径,无论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患者都需要具备电子健康素养,以获取健康相关的信息。

2.1.3居住情况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居住地以及居住方式均会影响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居住地为城市的老年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患者[17],可能因为前者就诊医院多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其接触互联网医疗提供了先决条件,后者就诊地为基层医疗机构,且居住环境闭塞,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较少。与家人同住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倾向于与家人讨论网络健康信息情况,子女提供的教育为老年患者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支持,有利于患者更加合理地进行信息搜索、资源利用,做出健康管理决策[18]。然而,Wu等[19]的研究发现,与配偶同住的老年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与独居老年患者并无明显差异,因配偶年龄与患者相当,并不能在电子设备的使用上提供较大帮助。

2.2 互联网自我效能感

互联网自我效能感是个人使用互联网的自我感知的信念和期望[20]。金帅岐等[21]发现,互联网自我效能是决定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老年患者感知上认定能够搜寻到与慢性病相关的知识或与某一症状相符的信息,获得目标完成的满足感越高,参与互联网+医疗活动的意愿越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而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低,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潜意识里认为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是年轻人的喜好,对使用数字健康技术产生畏难及忧虑情绪,阻碍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电子设备[22]。面对互联网的无能感、对学习健康知识缺乏兴趣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恐惧或厌恶会降低患者的互联网自我效能感,进一步阻碍患者使用电子健康信息资源[23-24]。

2.3 互联网健康信息的获取情况

老年慢性病患者浏览健康信息的时间和使用电子医疗产品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澳大利亚一项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调查表明,患者每日在浏览健康信息网页上花费的总时间侧面反映出患者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兴趣度和知晓程度,是影响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唯一可改变的因素,决定了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25]。毛佳伊等[26]运用智能药物管理系统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居家过渡期进行干预,智能药物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可能是优化后的系统具备大字体、大音量、操作步骤简单、功能分类模块清晰等优势,符合老年用户视觉设计需求,尤其是服药监测及服药提醒功能,可以保证患者对智能药物管理系统的使用频率,与Pywell等[27]的研究相似。这提示互联网医疗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设计符合老年患者使用的智能平台或设备,通过提高浏览健康信息的时间和频率,满足其就医和有效获取健康信息的需求。

2.4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使用能力

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在线健康信息及远程医疗护理技术的利用程度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目前,电子健康信息渗透于网络的各个角落,其直接观看、容易操作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对电子健康资源的利用程度[16]。王睆琳等[28]的研究表明,具有智能手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能够使用医院微信公众号实现电子就诊卡注册、线上预约挂号、移动端支付等一体化智能医疗服务,对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接受度和使用度高,更能适应互联网医疗模式。Kristiansen等[29]通过对老年患者访谈发现,在线咨询是患者最常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之一,在线医疗咨询主要有语音沟通、图文咨询和视频问诊等方式,此咨询方式门槛较低,操作方便,老年患者利用程度高,可在任何时间联系全科医生,请求医生为其健康问题答疑解惑。老年患者获取健康信息的形式越便捷,其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使用能力越强,在线咨询的利用率增高进一步促进了老年慢性病患者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能力及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2.5 健康服务提供者

健康服务提供者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卫生服务的直接接触者,目前患者和健康服务提供者之间使用互联网进行沟通的现象越发普遍[30]。Banbury等[31]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远程医疗知识计划,包括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监测生命体征及读懂各数值含义、如何通过互联网设备与卫生专业人员沟通、如何查找或评估和使用健康信息、药物管理计划5个方面内容,由药剂师和营养师进行讲解并回答患者疑问,该计划改善了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行为和自我管理技能,让老年人感受到医务人员的陪伴和关心,其对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的感知有所改善。Wu等[32]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制定基于社区的电子健康计划(Community-Based e-Health Program,CeHP),CeHP由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和咨询系统组成,为期8周,包括面对面提供护理服务和电子健康课程。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检查、个人和团体健康指导、慢性病评估、监测和教育以及护理服务;课程涵盖的健康教育主题侧重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的管理、大脑健康、健康饮食、生活方式调整、药物依从性、运动和正念练习。通过医务人员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CeHP,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健康指标均有所改善,慢性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且医务人员为老年人传授基本电子健康课程的使用方法,患者的电子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向老年慢性病患者普及电子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性地搭建、完善符合其特点的电子健康知识与技能教育网络平台,将医疗知识科普、健康素养技能培训、在线咨询等功能相结合,并确保老年人获取电子健康信息的可靠性。

3 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干预方法

3.1 依托智能技术的互联网医疗

借助新技术手段是提高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干预措施,如使用适合老年人的移动医疗程序和专业化电子健康网站。Tarte等[33]的研究显示,移动医疗程序中使用符合老年患者阅读习惯,如加深颜色、加大字体、简单的插图以及闪烁的标识,可能有助于老年人浏览界面内容。此外,还可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智能医疗技术的培训指导,缩小其与数字健康时代的差距。Melholt等[34]为老年心脏病患者创建了心脏专业网站,研究团队对患者进行网站访问策略的培训,且有专人负责解决患者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培训后患者开始使用该网站查询健康信息,3个月后,患者对利用网络查找健康信息及进行健康生活呈现更积极的态度。另外,在设计智能应用程序和网站时,应根据各疾病种类特点,组建不同功能模块和应用程序,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精准、高效。

3.2 基于理论指导的干预模式

韩国一项研究[35]以信息-动机-行为技能理论为基础,对老年患者实施电子健康促进计划,在信息层面丰富了患者的互联网知识,在动机层面改变了老年人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感知有用性、乐趣和态度,在行为技能层面提高了老年人的电子健康素养,在行为结果层面提高了老年人的搜索技能、对电子健康信息的理解水平及健康行为决策能力。自我效能理论是运用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也是电子健康素养发展的核心概念。Pourrazavi等[36]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制定的电子健康计划将互联网技能分解为多个步骤,并按照不同水平增加操作的难度,不仅能科学评估患者检索和评估在线健康信息的能力,还可显著提升老年人群操作技能。电子健康素养不仅是制定电子健康计划的主要因素,还是影响计划实施和利用的关键因素,虽然干预计划以理论为基础,但若不符合老年患者的互联网医疗需求和操作能力,也可能影响其推广[15]。因此,医护工作者及互联网设计人员需深入理解电子健康理论框架,评估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需求,促进患者获取和使用电子健康资源的公平性。

3.3 社交媒体的应用

社交媒体作为健康信息共享交流的重要平台,可以在实现医患沟通的同时,提高老年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社交网站使用者老龄化的现象可能会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提供资源共享的机会,但是老年患者对社交媒体类型的喜好不一影响老年患者的电子信息需求。国内研究[37]数据显示,微信是老年人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媒体之一,老年人认为通过微信既可以联系家人,还能获得最新的、官方发布的信息,有利于老年人加强对疾病的管理,减少不可靠信息的传播,提升老年人对电子健康信息的判断能力。国外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社交媒体范围广(如Quora、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ikTok),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健康信息呈现形式通常较简约,并辅以图片或视频,老年人可以快速从信息中学习,对在线健康信息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这提示医护人员在运用社交媒体开展电子健康干预时,呈现形式应尽可能简单、可读、易操作,降低老年患者获取电子健康信息的难度,提高其对在线信息的利用率。

4 结语

目前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不高,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对响应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主要集中于现状调查,但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全面、细致,干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为小样本研究,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未来可在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追踪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时间变化特征,依据相关理论构建符合老年慢性病患者个性化的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根据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

猜你喜欢
慢性病老年人医疗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