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应变与衔接能力的培养。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板块的编排呈现螺旋性特征,口语交际话题侧重于生活应用,目标则呈阶梯式发展。基于此背景,文章以优化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为目标,从教学目标、交际话题、教学情境、互动形式、评价标准等角度出发,探讨统编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板块的编排特色、能力要素和有效教学策略,旨在优化课程建设,使口语交际教学板块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简介:郭晓娜(1976—),女,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关中学。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学生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过程。口语交际不是简单地听话与说话,其中包含多元思维的发散和沟通交流策略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能同步促进学生多元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倾听与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深度学习与长远发展带来深远、积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紧扣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指导意见,依托教材编撰特色,合理设计口语教学活动,提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板块编排特色
(一)衔接结构呈现螺旋性
统编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板块的编排呈现螺旋性特征,这里的“螺旋性”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衔接和能力训练的衔接两个方面。从知识衔接的角度来看,口语交际板块的分布频率具有周期性和间隔性,内容和话题有部分重合,并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口际交际范围,纵深口际交际难度;从能力训练衔接的角度来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基于大量的实践练习和经验积累,每一册教科书的口语交际板塊在能力训练的要求上逐年提高,依托学情构建“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等教学阶梯,能力训练强度与难度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
(二)话题选材侧重实用性
从统编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板块的内容选材来看,其话题的选择与交流形式的设计以生活实用性为首要参考标准,涉及描述、讲述、朗诵、介绍、叙事、复述、转述、辩论、评述、交流、采访、演讲、场景发言等交际活动,均为学生生活中常用的沟通交际类型。学生基于教材设计展开深度训练,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口语交际技能,应对生活中常见的发言情境,满足日常交流与表达需求,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三)培养目标侧重梯度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学生按照学龄分为四个学段,其中第四学段为七到九年级,突显出教学目标的梯度性设计。在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中,梯度式教学在培养目标层面得到进一步显现。结合教材内容可知:七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目标侧重于习惯与态度的培养;八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目标侧重于语言技巧的培养,难度有所升级;九年级学生则将口语交际培养目标放在思辨性表达上,着重培养语言组织的逻辑性与观点思想的深刻性。教学目标的梯度式设计能帮助学生科学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要素
(一)倾听与表达能力
倾听与表达能力是学生日常交际必备的能力之一。其中,倾听能力包含听话注意力、语音辨识力、语义理解力等。具备优秀倾听能力的学生能正确辨识对方交际语音的内容,捕捉重要信息,并在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识别、整理和评价信息。表达能力则包含语言与非语言两种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述需连贯清晰、内容充实、生动得体;非语言能力则重在体态语的使用及情感的表达,指向营造积极的口语交际氛围,促进良性沟通。
(二)应变与衔接能力
应对与衔接能力要求学生在双方的动态交流过程中时刻把握核心问题,感知对方的情感信号,综合感知并予以对方积极、正确的回应。学生思维存在差异性,口语交际的动态生成内容不可完全预知。因此,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应变与衔接能力,确保双方的沟通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创设梯度教学目标,量化口语交际要求
目标设计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步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结合课时口语交际主题,设计贴合学情与主题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目标群时,需注意多项目标的梯度化处理,使教学目标由易至难、由外部技巧逐渐延伸至内部思考,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阶梯,使学生能在梯度化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明确课时学习要求,有方向性地展开口语交际练习[1]。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板块“讲述”为例,其主题为“讲述”,要求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向他人讲述故事,讲述的过程中需注意讲述的对象、场合、重点等内容。教学前期,教师可以依托课程标准内容与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梯度化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提升讲述的合理性:分析讲述的对象和场合,结合对象与场合的独特性,正确分析讲述要点。
(2)提升讲述的完整性:突出讲述内容的重点,梳理讲述逻辑,提炼讲述技巧,培养学生条理清晰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3)提升讲述的得体性:学生需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以简化句式、着重强调等方式自然得体地讲述。
从难易程度来看,上述目标呈现阶梯式编排,由易至难,逐级考查学生的讲述能力,能量化口语交际要求,使学生的训练更具效率。
(二)优选生活交际话题,培养实用交际技能
统编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板块中设置了多个口语实践练习话题。结合教材编撰特点可知,口语交际教学以生活实用性为首要考量,话题设计需趋于生活化,具有实用性特征。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交际话题,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作为话题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也可以从学习角度出发,提炼适用于语文学习的口语交际话题,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机会,促使学生在练习中积累口语交际经验,掌握实用的口语交际技能。学生在生活话题的引领下,能进一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感受口语交际练习的意义与价值。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板块“复述与转述”为例,该板块设计了一个“传话游戏”,旨在通过传话的信息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复述、转述的重要意义。课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复述、转述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清晰传达信息的同时,不改变事实,不遗漏要点,做到准确传递信息。在课时练习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口语实践模块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多个练习话题,如下所示。
(1)时政新闻话题:阅读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社会热点新闻,概括文本内容,并向他人复述、转述文本中的重要信息。
(2)经典名著话题:讨论阅读过的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说明作品的语言特征、中心思想与能成为经典的原因。
(3)生活故事话题:观看视频《南极料理人》,视频中涵盖了主角做饭、与伙伴一起用餐和交流的片段,请提取重要信息,并对视频信息加以复述和转述。
上述话题既包含生活话题,又包含语文合作学习中常见的讨论话题,具有实用性特征。通过上述话题的口语训练,学生能积累实用性口语交际经验,掌握正确复述与转述的交流技能。
(三)创设多元交际情境,营造良好交际氛围
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元素。要让学生言之有理、表达得体,就需要教师将主题情境融入课时活动中,以情境创设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结合课时口语交际主题,创设差异化的口语交际情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话题分析能力。典型性话题情境能使学生获得沉浸式口语交际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练习效率[2]。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板块“即席讲话”为例,其向学生渗透了“即席讲话”这一概念,要求学生能够在没有明确的讲话题目、缺乏准备工作的讲话情境中临场发挥,就地取材,寻找讲话的切入点,使即席讲话内容妥当、得体,能够引起听者的共鸣。笔者结合教学要求,创设了如下主题情境。
(1)“新青年”情境:假如你是爱国青年,即将发表“五四运动”前的动员讲话,你想表达些什么?
(2)“获奖”情境:假如你是某演讲比赛的冠军,即将登台发表获奖感言,你想和在座的观众说些什么?
(3)“答疑解惑”情境:假如你的朋友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你有冲突之处,你将如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上述情境具有典型性特征,多数学生有类似的经历,容易产生代入感。实践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结合情境合理分析讲话主题和要点,把握口语交际的主体内容,使即席讲话内容合理、充实。
(四)活化主体互动形式,训练多元交际能力
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是丰富多元的。在口语交际互动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活化互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多元口语交际能力,落实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学生可在倾听他人说话的过程中训练倾听能力,在发表讲话的过程中训练表达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应对能力,在猜测、预判他人的说话内容与反应的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丰富的互动形式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获得全面发
展[3]。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板块“讨论”为例,该板块的口语交际主题围绕“讨论”展开,要求学生掌握讨论的十二字原则(紧扣主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遵守和谐讨论规则,积极参与讨论,理性应对观点碰撞。在口语训练环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互动活动。
(1)你说我听:倾听他人看法或见解,从中采集重点信息。
(2)你说我评:倾听他人看法后,结合个人感受发表评价类观点。
(3)你说我猜:通过评价和辩论,达成话题共识,并在倾听他人观点时尝试预判他人思想,合理预判讨论走向。
(4)你说我接:互动交流,就讨论话题展开和谐、有效的口语交际练习。
上述口语实践练习活动的主体互动形式丰富,学生能从中获得启发,提升多元口语交际能力。
(五)制订合理评价标准,升华口语交际效果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合理制订活动评价标准,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水平與标准化表达的差距,进而使学生找准自我提升的方向。教师可以在口语交际练习前为学生渗透表达标准,让学生带着标准展开练习,自觉向标准靠拢。学生完成实践练习后,教师可以依托评价标准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口语交际经验,升华口语交际的最终学习效果[4]。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板块“辩论”为例,该板块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辩论的精髓,遵守辩论活动规则,自主设计辩论提纲,商议辩论策略,学习辩论技巧,进行对辩练习。活动前,笔者提前设定了辩论赛的标准。
(1)立论陈词环节:论点清晰、印证合理、表达清楚、逻辑严谨。
(2)攻辩环节:提问简明扼要,切中重点;回答精准合理,分析问题有技巧。
(3)辩论环节:分析对方观点中的漏洞,有序发言,保持情绪稳定。
(4)总结陈词:在质疑对方观点的基础上强化本方观点,首尾呼应,具有感召力。
上述标准能为学生的自由辩论提供明确的导向,促使学生在自主训练和对辩的过程中自觉向标准靠拢,使课堂辩论练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应变与衔接能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口语交际板块的编排呈现螺旋性和梯度性,话题侧重于实用性。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依托新课程标准与统编版教材合理设计课时教学活动,分“目标设计—话题设计—情境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五个环节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使口语交际板块发挥其育人功能,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阳春.依靠教材,高效开展初中口语交际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6):37-39.
[2]刘淑琴.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22):18-20.
[3]朱文娟.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以九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2(14):15-17.
[4]张秀娜,孙雪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2(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