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迪 王金云 张树松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
对企业盈利能力主题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国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厘清该领域研究发展历程、聚焦前沿学术热点问题、预测该领域未来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对提升我国企业盈利能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水平,促进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选用CiteSpace5.7 软件结合可视化技术,对近年来我国“企业盈利能力”领域的研究脉络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领域研究的相关知识图谱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丰富“企业盈利能力”这一主题下研究的基础理论,还能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该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由陈超美教授主持开发的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期刊范围限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 来源期刊,时间跨度为1992.1-2021.8,共检索到796 条原始数据。对检索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删除了书评,撤回文献,发言要闻,致辞,新闻等非学术研究文献,最后获得有效数据789 条。
1992 年6 月,徐文丽发表在财经科学上《承包制企业与股份制企业经营机制比较》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企业盈利能力”一词,在此之前该研究领域几乎为空白,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企业扭亏为盈的成效显著,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之后逐渐成为热点,文献发文量逐年上升。1992—2001年,年均文章发表数量维持在7 篇以内,数量较少,为“企业盈利能力”研究领域的起步发展阶段;“十五计划”时期,国家实施积极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年均GDP 增速持续加快,2007 年学术界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继而发文量在2013 年达到又一个顶峰,说明在后危机时代该领域的研究学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的关注度提高。
图1 “企业盈利能力”研究领域发文趋势(1992—2021年)
研究作者及机构代表研究该领域的核心力量与主体,对研究人员和机构的可视化分析,可以了解当前研究我国企业盈利能力领域的活跃主体。图2 中,作者或机构的字号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连线则代表作者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多,代表合作关系越密切。
图2 “企业盈利能力”研究作者和机构核心网络(1992—2021年)
在CiteSpace.5.7 软件中设置时间跨度为1992—2021 年,时间切片为1,节点类型选择作者和机构,阈值设置为g-index=5。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企业财务绩效”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得到1992—2002 年的研究作者及机构合作共现网络(图2)。其中涵盖网络节点637个,连线317 条,网络密度为0.0016,裁剪方式选Pathfinder 对图谱进行优化。
发文量是反映研究学者在该领域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789 篇文献中得到595 个作者和484 个机构进行发文量的统计,其中发文量大于2 和3 篇的作者分别占总数的6.3%和6.2%,大于4 篇的仅有张新民、熊楚熊两位作者,大于5 篇的有中南大学商学院、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等,表明该领域受到不同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但研究力量相对分散且集中度不高,未形成绝对的核心研究人员及机构。
由图2 可知,广西师范大学农卫东、上海交通大学乔峰、上海财经大学孔炯炯等呈现出研究机构与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研究“企业盈利能力”领域中学术影响力较大。还有呈现出机构与机构之间、同一机构之间不同研究学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度,表现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深圳大学财会学院熊楚熊、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赵黎明等呈现的合作关系不明显且无明确的领导者。中南大学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研究机构和李卫忠、许敏、李秉成等研究学者之间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合作关系,结合处于较低数值的网络密度计算值0.0016,说明我国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研究学者与机构之间关联度不高,多处于游离状态,有待于在学术层面进一步合作交流。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高度凝练和总结,是文章主旨的精髓。关键词聚类是将样本中关系紧密的关键词构建成聚类图,聚集在一起的若干主题词可构成一个主题的研究领域。引入主题时间线图应用于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挖掘该领域的学科研究的核心与边缘,探讨该研究内容的未来发展趋势。考虑到分析结果的时效性,文章选取年发文趋势中最近阶段(2013—2021 年)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研究,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并进行聚类,从直观结果来探索该主题的研究热点。
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企业盈利能力”主题CNKI文献数据中的“关键词”类型数据进行聚类,得到2014—2021 年“企业盈利能力”主题时间线图3,涵盖节点754 个,关键路径1712 条,网络密度为0.006,模块值为0.919,平均轮廓值为0.9756。
图3 “企业盈利能力”主题时间线图(2013—2021年)
根据图3 及分析结果(Q=0.919,S=0.9756)可知,聚类结果显著且具有说服力。2013—2021 年期间,“盈利能力”“企业运营”等关键词拥有较强的中介中心性,且这些词之间相互联系,是该时期核心的研究主题。整个研究内容的关键词“盈利能力”位于图谱的关键节点位置,反映其在整个研究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此外,出现“企业成长性”“企业生命周期”“R&D 效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新兴主题,可见,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的发展,学术界开始理性思考企业的良性发展,探索主题更加关注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与目标。通过对1992-2021 年间789 篇学术论文关键词的归纳分析,发现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的发展脉络基本遵循“实践-定量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化变迁,并且逐渐形成“兴起-发展-创新”的阶段发展路径。
关键词突现是指关键词出现频次或使用频次在某一时段内突然增加,正受到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用以发现某一个关键词衰落或者兴起的情况。分析关键词突现可以及时科学地把握本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动向。
在CiteSpace 中设置时间跨度设置为1992—2021年,时间切片为1,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企业盈利能力”主题中的“关键词”类型数据进行聚类,通过整理得到企业盈利能力研究前沿演进情况,红色线条代表该关键词的热点阶段(如表1)。
表1 企业盈利能力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结合表1 可以看出,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关键词在近30 年间的变化还是很突出的。1992—2002 年之间出现的“企业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关键词的热度持续了近十年。此外,“债权人”“企业流动资产”“投资者”等关键词正逐渐向1995—2006 年之间出现的“长期盈利能力”“会计报表”等主题发展过渡。到2002—2012 年学术界对“企业”“企业财务”的主题研究更加注重“实证分析”等的定量研究。此外,在2003—2016 年,“盈利能力分析”“中小企业”等关键词相继出现,成为研究前沿话题,然而持久性不高。继2014 年之后,出现“研发投入”“企业价值”“生命周期”等关键词成为新兴研究主题,尤其“研发投入”和“生命周期”关键词的热度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一转变也有成为未来新兴研究主题的趋势。也一定程度说明对“企业盈利能力”领域的主题研究对推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分有价值的。
本文利用CiteSpace5.7R2 软件对我国近30 年来基于北大核心和CSSCI 期刊中围绕“企业盈利能力”研究领域分别对1992—2021 年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发展历程、主要作者及机构、研究主题的聚类分析及前沿动向进行文本计量和可视化分析,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研究人员剖析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领域文献在近30 年中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未来也有持续增长态势,结合对作者及机构的共线研究中得出的网络密度值0.0016,处于较低数值水平,说明我国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研究学者与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不明显,多处于游离状态,有待于在学术层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对关键词聚类的梳理发现,研究主题伴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学术界的探索主题更加本质化和深度化,在对关键词突现分析中发现关键词也呈现出“实践-定量分析-可持续发展”阶段性的特点,中心性关键词呈现出企业经营理念向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转变的特点,且这一转变也有成为未来新兴研究主题的趋势,且也呈现出现阶段下研究人员更加关注的焦点是企业本质化目标,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等的讨论度上升,可见,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等的研究问题有进一步成为新兴研究主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