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中采用CT 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探讨

2023-09-28 03:1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4期
关键词:腰段三维重建椎体

鞠 慧

(南京梅山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京 210039)

作为骨科较为严重的疾病,胸腰段椎体骨折主要发生于脊柱胸腰椎节段,病因主要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常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进行手术治疗,其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主要是在医学影像学的引导下向患处椎体注射骨水泥,增加椎体的强韧度、稳定度来达到临床效果,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辅助手术,其可为手术提供一定的指导,但常规的CT 技术对于穿刺部位的定位较为困难,患者临床术后易出现骨水泥渗漏,应用受限[2-3]。CT 三维重建技术可对矢状面图像进行重建,进而将椎体的形态进行完整的显示,便于手术对于椎弓根及伤椎的定位[4]。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中采用CT 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 月—2022年8 月南京梅山医院收治的69 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 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25~70 岁,平均年龄(51.23±8.46)岁;受伤节段T11、T12、L1、L2 分别为6、7、12、10 例;病因跌倒、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分别为9、16、10 例。观察组男性21 例,女性13 例;年龄24~75 岁,平均年龄(50.99±8.47)岁;受伤节段T11、T12、L1、L2分别为5、7、13、9例;病因跌倒、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分别为8、18、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骨科疾病诊疗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②符合CT 扫描适应证;③凝血功能正常者;④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疾病者;②合并其他类型的脊柱损伤者;③合并椎体感染者等。

1.2 方法

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苏州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03060676,型号规格:SuperMax)检查两组椎体状况,局麻后,由同一手术团队给予PVP 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CT 技术扫描进行手术,确定扫描范围后行常规的俯卧横轴位扫描,而后对穿刺位置给予层厚3 m m,层间距3 m m 的容积扫描,定位穿刺点后行PVP 手术,手术过程中在针尖处于理想位置后给予注射骨水泥。观察组患者给予CT 三维重建技术(湖北英库科技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212213369,型号规格:3DMIS)进行手术,常规扫描后,以1.5 m m 层厚进行多平面的图形重建,计算方法选取迭代重建法,将椎弓根及伤椎定位后,利用激光在皮肤定位穿刺点,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并于整个手术过程中进行三维重建,此步骤采用面绘制算法进行,根据获得的矢状位图像将对穿刺点的偏差进行观察,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及定位偏差情况,术后处理同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后观察7 d。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包括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再次行PVP、定位错误率、骨水泥渗漏率。②视觉模拟量表(VAS)[6]及椎体中心高度:VAS 总分为10 分,分值越高疼痛症状越严重,椎体中心高度采用根据CT 扫描后计算得出。③Barthel[7]、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yer)[8]及36 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9]评分: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越高。④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感染+疼痛)例数/本组总例数×100%。⑤典型病例图片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次行PVP 占比、定位错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VAS 评分及椎体中心高度比较

两组术前VAS 评分、椎体中心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 评分、椎体中心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 评分及椎体中心高度比较()

表2 两组VAS 评分及椎体中心高度比较()

注:与术前比,①P <0.05。

2.3 两组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Barthel、Fugl-Myer 及SF-36 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比,①P <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5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

见图1~图2。

图1 术前CT 三维重建扫描影像

图2 术后CT 三维重建扫描影像

3 讨论

临床对于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在进行PVP 术时常给予CT 技术进行辅助,但因部分患者自身身体状况较差,耐受程度较低,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能够长期的俯卧,故需采取其他手段辅助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是否应用CT 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机体疼痛的改善效果相当,两者均可减轻患者疼痛,且对患者椎体中心高度无较大影响。另外,为提升手术治疗的精确性,临床上采用CT 三维重建技术可对椎体进行定位,在进行扫描的同时进行三维重建,对针刺的方向进行调整,而后可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便于手术操作,且能够同时观察到各个穿刺点的具体位置,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减少并发症,减轻医源性损伤,提升安全性[10-11]。此研究可见,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CT 三维重建技术效果显著。另外,两组间术后疼痛及椎体中心高度经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两者在患者的疼痛缓解方面效果相当,张爱明等[12]的研究可证实此观点。

对于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CT 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优势在于,在术前可对患处进行准确的定位,将椎体的形态已三维重建矢状面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更加方便手术操作医师对于椎体具体状态的了解,并能够较为快速地找到骨折椎体楔形变或增生明显的椎体,缩短定位时间,提升定位准确率,便于穿刺的操作,使得穿刺更加的安全、精确,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得以提高[13-16]。本研究中,两组Barthel、Fugl-Myer 及SF-36 评分术后相比于术前,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再次行PVP占比、定位错误率相比,观察组均更低,提示CT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有利于提升定位准确率,加快术后功能恢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CT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利于术后恢复,提升定位准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腰段三维重建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