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慧 李建峰(通信作者) 刘文红
( 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中医理疗科, 天津 300191 )
研究表明,交叉韧带在膝关节中心,对股骨及胫骨有连接作用,是维持关节正常功能、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交叉韧带损伤是目前较常见骨科疾病,具起病急、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征[1],分析病因未明确,其中跌倒、车祸及高空坠落为常见诱因,患病后呈局部疼痛、活动障碍及肿胀等表现,若疾病持续进展,引起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等,影响日常生活[1-2]。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此病常见方法,促进受伤处愈合、减缓不适程度,但术后受疾病不确定因素,部分群体配合度差,影响术后康复,故以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为目标,早期辅助对症护理很重要[3-4]。 蒋拥军[5]证实,常规护理体现在基础指导、疾病评价及口头阐述等,虽有一定作用,但忽视个体差异、与现代护理理念不符,临床应用受限,鉴于此,本文以我院2019 年12 月—2022 年12月收治的60 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主体,分析耳穴压豆+ 核心肌力训练用于研究对象术后护理的价值。 报告如下。
回顾研究,选择我院2019 年12 月—2022 年12月收治的60 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观察组(30 例):男女例数16:14;年龄22 ~69 岁,平均年龄为(45.23±2.57)岁;受伤原因:坠落伤、运动性损伤、车祸各12 例、10 例、8 例;其中左膝、右膝各18 例、12 例;BMI19 ~26 kg/m2,均值为(23.54 ±0.29)kg/m2。 对照组(30 例):男女例数17:13;年龄23 ~70 岁,平均年龄为(45.39 ±2.62)岁;受伤原因:坠落伤、运动性损伤、车祸各14 例、10 例、6 例;其中左膝、右膝各19 例、11 例;BMI18 ~25 kg/m2,均值为(23.48 ±0.25)kg/m2。P>0.05,可比较。 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纳入标准:①经CT 或MRI 检查确诊;②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③表现为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等;④沟通良好;⑤年龄22 ~70 岁;⑥完整资料。 (2)排除标准:①既往骨折等膝关节外伤史;②恶性肿瘤;③怀孕或哺乳期;④有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⑤开放性伤口、神经损伤;⑥器质性病变;⑦关节脱位、其他股部骨折;⑧精神异常;⑨中途退出研究。
对照组:常规护理。 给予口头阐述、疾病评价及基础指导等。 观察组:耳穴压豆+ 核心肌力训练。(1)耳穴压豆:穴位选择皮质下、膝关节、肾上腺、交感及神门等穴位,利用乙醇清洁消毒耳廓,选择王不留行籽、直径为1.5 mm 左右,利用0.5 cm ×0.5 cm胶布贴压固定王不留行籽于上述穴位,指导患者持续按压3—5 min/穴,早晚各按压2 次,以局部肿胀感较适宜,两侧耳穴交替。 (2)核心肌力训练:①术后1—2 周。 待患者麻醉消退,由家属辅助开展被动训练,膝关节伸直位时,等长收缩股四头肌、胫前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收缩10 秒,放松5 秒,交替进行,脚趾绕环训练,叮嘱患者伸直下肢、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基点、绕环脚趾360 °,尽量将动作幅度扩展,10 min/次,2 次/d,并开展屈曲踝关节活动,下肢伸直,放松大腿,缓慢勾脚尖于最大程度,维持10 分钟,10 min/次,3 次/d,以无疼痛,无疲劳感作为运动强度,配合直腿抬高训练,先将腿部抬高10 ° ~30 °,中途停留3—5 秒,缓慢放下,30 min/次,2 次/d。 ②术后3—4 周。 配合被动活动下肢关节训练,初步训练角度设定为0 ° ~10 °,遵守循序渐进原则,按5 °~10 °依次递增,40 min/次,术后定期对膝关节冰敷,20 min/次,减缓关节肿胀程度,配合角度锁定支具佩戴,逐渐过渡于膝关节主动活动,逐渐过渡于扶拐半负重。 ③术后1 个月。 指导开展全负重伸膝关节训练,初中负重低于自身体质量的25%,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为主,对训练强度及振幅严格控制,根据自身体质量的15%依次递增,逐渐过渡于脱拐行走、前后跨步练习等。
观察指标如下:(1)生活质量。 参考“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6](WHOQOL -BREF)”,有: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环境领域,满分100 分、生活质量与得分呈正相关。 (2)膝关节功能。 参考“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HSS)”[7-8],肌力(总分10 分)、稳定性(总分10 分)、关节活动度(总分18 分)、关节功能(总分22 分),膝关节功能与分值呈正相关。 (3)临床指标。 记录膝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量患者伸展、屈曲状态下的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9](VAS)”,总分10 分,0 分为无,10 分为剧痛,分值愈低愈好)、膝关节肿胀程度(测量距离髌骨上极10 cm 处的大腿周长,取3 次均值)。 (4)临床疗效。 显效:症状消退、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病情加重。
干预前2 组患者的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等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2 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更高(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2 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P <0.05;组间比较,#P <0.05。
组别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干预前干预后tP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n=30)30.18 ±4.2956.29 ±9.15*# 14.151 <0.0530.57 ±4.5657.62 ±9.14*# 14.505 <0.05对照组(n=30)30.26 ±4.3738.64 ±6.23*6.032 <0.0530.69 ±4.6839.15 ±9.02*4.560 <0.05 t 0.0728.7330.1017.878 P 0.943<0.050.920<0.05组别心理功能环境领域干预前干预后tP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n=30)35.24 ±4.3860.38 ±9.24*# 13.466 <0.0532.29 ±4.2662.25 ±9.14*# 16.273 <0.05对照组(n=30)35.36 ±4.2946.21 ±8.15*5.947 <0.0532.34 ±4.3837.21 ±8.65*2.751 <0.05 t 0.10710.7450.04510.899 P 0.915<0.050.964<0.05
干预前2 组患者的肌力、稳定性、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等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2 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肌力稳定性干预前干预后tP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n=30)6.34 ±1.628.23 ±0.69*#5.879 <0.055.21 ±1.348.54 ±0.32*#13.239 <0.05对照组(n=30)6.45 ±1.737.14 ±0.52*2.092 <0.055.36 ±1.627.69 ±1.45*5.870 <0.05 t 0.2546.9100.3913.135 P 0.800<0.050.697<0.05组别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干预前干预后tP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n=30)12.23 ±2.1416.28 ±1.54*#8.414 <0.0517.65 ±3.1420.21 ±0.67*#4.367 <0.05对照组(n=30)12.21 ±2.1914.38 ±1.67*4.316 <0.0517.52 ±2.1318.62 ±0.54*2.742 <0.05 t 0.0364.5810.16110.120 P 0.972<0.050.873<0.05
干预前2 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伸展活动度、VAS 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2 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伸展活动度均升高,VAS 评分及膝关节肿胀程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指标比较(,°,分)
表3 2 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指标比较(,°,分)
组别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伸展活动度干预前干预后tP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n=30)67.43 ±11.82 151.14 ±12.29*# 26.889 <0.05 -13.74 ±4.18-2.12 ±0.43*# 15.146 <0.05对照组(n=30)67.51 ±11.79 123.94 ±13.62* 17.158 <0.05 -13.72 ±4.16-3.15 ±0.49* 13.821 <0.05 t 0.0268.1210.0198.654 P 0.979<0.050.985<0.05组别VAS 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cm)干预前干预后tP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n=30)7.34 ±1.293.62 ±0.54*#14.570 <0.054.24 ±1.051.04 ±0.29*#16.090 <0.05对照组(n=30)7.32 ±1.254.75 ±0.61*10.120 <0.054.16 ±1.021.58 ±0.34*13.143 <0.05 t 0.0617.5970.2996.619 P 0.952<0.050.766<0.05
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30)
有文献报道[10],耳穴压豆+核心肌力训练用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可行,分析:(1)前者可调节人体功能。 其中神门穴有交通阴阳气血功效,皮质下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及抑制起到调节作用,贴压各穴位调节丘脑系统神经、副交感神经,对机体内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激发,增强消炎镇痛效果,且耳穴与人体经络、脏腑及组织器官有直接联系,对全身气血有调节作用、平衡体内营养、减轻疼痛程度;(2)后者通过一系列屈伸踝关节、膝关节伸直位等训练,对关节囊、韧带及肌腱等处力学感受器产生刺激,将本体感受通路激活,对附近肌群活动加以修正,使膝关节稳定性提高,对膝关节周围组织紧张状态加以缓解、改善膝关节周围受力状态,使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恢复,稳定膝关节功能,且核心肌力训练可反射性激活屈伸肌群,收缩舒张训练多种关节运动,刺激关节内结构、增强肌力,通过对脑啡肽等中枢神经递质释放造成影响,对局部血液循环加以调节,使局部血液供应增加,尽早消退局部水肿、炎性反应,对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加以缓解,反射性引起肌群收缩,对神经肌肉反馈机制起到协同作用,还能对膝关节整体稳定性起到调节作用,对膝关节正常活动加以维持,通过对肌肉神经产生刺激,对本体感觉加以改善、使机体运动控制能力增强,提高膝关节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故联合干预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膝关节功能,促进病情康复。
本研究显示:(1)观察组WHOQOL-BREF 值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术后受疾病不确定因素,患者术后配合度差、影响日常生活,故联合干预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观察组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患者因局部水肿、炎性反应刺激性,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故联合干预可早期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预后效果;(3)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膝关节伸展活动度、VAS 评分及膝关节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患者因膝关节屈曲、伸展等因素,加重疼痛感及肿胀程度,故联合干预可增强膝关节活动度、减缓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疾病早期康复;(4)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本文与刘文辉[11]文献相似,故联合干预可增强疗效、缩短疗程并减轻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耳穴压豆+核心肌力训练可改善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减缓肿胀及疼痛程度,增强疗效,优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