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嫣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重庆 40236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财务审计和会计核算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对于企业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确保其实效性,有助于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开展高质量的财务审计及会计核算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整体质量,对推动企业发展也存在积极影响。
会计审计信息化是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具体是将传感、通信、计算机控制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集成应用在审计工作中,从更多层次全面改造审计工作的业务流程。会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后,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以利用该数据库快速、准确地查找和计算相关数据。这是对传统审计工作方式的一种更新,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会计审计模式有很大区别,具有普遍性、集成性、动态性、渐进性等特征,不仅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能提高企业的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准。但这种审计模式的出现无疑对企业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基础设施,也就是信息设备和网络系统、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审计手段完成审计工作时,会出现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过关、审计内容的复杂性显著提高、审计准则和审计制度不够全面、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等问题。
前面讲过,财务审计的前提是会计核算,只有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才能保证财务审计的整体水平。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没有获得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一片混乱。由于缺乏独立规范的工作流程,企业的一些活动监督不到位,各种资源分配不均,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同时也给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一些难度,给企业带来经济风险和重大的损失。
会计审计工作本身较为复杂,专业性较强,其正常运行离不开明确、具体、全面的审计规则和审计制度,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作模式,审计内容也更加复杂,这就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审计部门的相关制度和规则。但许多企业的审计部门的工作并不成熟,没有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和审计规则,导致会计审计人员在工作时没有明确可靠的依据,而在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后,也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来指导考核工作。
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会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效果,目前,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很不理想,一些会计核算人员非专业出身,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部分企业忽视了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培训,新的理论知识跟不上,还是采取落后的核算方法,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增加他们的培训机会,并将学习效果与薪酬挂钩,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会计核算效果。此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许多会计核算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承担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任,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会计信息数据处理工作中,不仅包括支出信息,还包括收益信息。财务收益信息通常是指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益,一般要减去成本后,才能体现出实际的收益情况。根据国家管理规定,企业要根据经营收益情况来缴纳税款。所以,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纳税成本,也会影响企业对后续项目可行性的分析和经营方向的调整工作,这就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现状,整体呈现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点,甚至相对于国际来说,我国有着更强的竞争力,企业经济活动的范围与从前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拓宽,这有助于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所以企业需要在此处强化落实拓宽审计范围,详细进行审计规划,然而其在内容和范围扩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滋生一系列不利因素。
有效的会计审计机制能防止企业会计管理和财务制度流于形式,保障企业财务安全,有助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应加强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会计核算精准化程度。在管理层层面,应建立企业经营者对会计审计工作重要性的理解,从制度上落实财务内部控制要求,如审计人员应从事后审计更改为全过程审计,防止因部分客户经营管理不善而产生的呆账、坏账、死账,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针对会计凭证丢失、财务会计核算方法陈旧、原料成本结算方法不统一等问题,应统一落实对财务部门工作各项数据、资料和财务凭证的要求,提升会计核算精准化程度,从而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企业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创新的融合需利用制度约束。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应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健全工作体系,为审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企业管理者在建立工作制度时应将审计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及企业自身不足纳入考量,严格控制审计工作各项细节,为审计工作者开展审计工作奠定基础,从本质上消除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传统审计工作中,考虑到缺乏系统的工作制度,审计工作开展中很容易出现结果偏差或质量低下的问题,严重者影响企业发展。因此,应健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所有审计工作者均有明确的职责,最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各个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为了确保财务会计的审计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企业应该赋予审计部门独立性以及专业性;同时,还要基于业财融合的理念,将审计工作有效落实。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采用逆查法开展审计工作。首先,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查以及校阅,通过该方法可以发现记录混乱、数据错漏等问题。其次,依次审核以及分析账目记录、财务报表,对商业交易凭证的有效性进行检验,要做到从大处着手,从细节落实,这样将能够拓展审计活动的覆盖范围,并审计出数据资源的价值。为了突出审计目标,建议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核心业务开展审计,这样能够避免遗漏重要问题,并揭露可能存在的制度缺陷。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将制度基础审计与逆查法结合使用,并从不同角度入手,尽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收集各种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例如,审计人员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对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或者从相关当事人口中获得相关信息,目的是将经济活动的具体实施流程有效还原。同时,需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能及时发现部门制度存在的漏洞并及时介入进行改善。
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对此,企业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创新融合中需注重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以此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首先,实施专项培训,在审计工作中引导审计人员利用新的审计模式开展各项工作,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其次,建立科学的审计工作体系,对审计人员进行外部监督,通过外部约束的方式让审计人员秉持较高的责任心进行工作。最后,开展多元化招聘,构建人才梯队。一是择取信誉良好的招聘网站进行招聘;二是利用猎头选择高素质人才;三是多参加校园招聘会;四是对内部人才进行重新配给,让内部员工的能力与岗位充分匹配,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调配。总体而言,建设审计队伍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需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同时,注重优秀人才资源的引入与培育,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为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积极利用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元化的人才培训及教育活动,有助于各环节会计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脚步不断加快,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并逐渐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企业负责开展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有必要对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相关技术手段,将会计审计的各项职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强化监督实效性。不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更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考虑问题,与时俱进,认真工作,有效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针对信息化会计审计系统而言,工作人员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稳定性以及存在的录入误差均会在极大程度上对信息的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极快,各种会计凭证以及数据单据等均会通过数字化手段的应用进行保存,这便导致工作人员往往无法更加精确地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并且在保存数据信息之后还会导致其出现被篡改以及丢失的隐患。在对信息化审计管理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来自多方面的风险,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对于相关举措的应用,强化落实对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合理控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企业需要对其当前所使用的网络和计算机中的硬件设备进行创新升级,加大力度开展对于网格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
其次,企业需要基于现有条件,强化落实对于各种软件系统的合理研发,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
再次,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搭建起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对于具体部门权力以及职责的有效划分,确保责任能够高效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最后,企业应当优化调整现行的规章制度,以更加全面有效地保护网络业务开展的隐秘性以及安全性,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信息化审计系统的运行情况展开检查评估工作,明确了解其目前所面临的风险隐患,确保其各种内部规则制度的落实情况,为信息化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传统审计模式需在每个月固定的时间内由企业财务人员将上个月财务报表递交给审计人员,由于企业经营的项目数量较多,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久而久之影响企业发展。目前,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审计项目可利用计算机缩短审计时间,审计人员仅需要将数据传输到系统上就可以自动筛选,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审计业务模式创新后,可实现无纸化办公,信息真实且可靠,审计人员可随时随地翻阅资料,最大限度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并加快了审计结果在企业内部的交互,为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首先,审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环境,从而明确审计工作的重难点以及审计工作的目标,并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开展专项审计活动,帮助企业排除潜在的风险。具体而言,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针对企业的某一个部门或者是某一项经济活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基于微观层面对经济活动现象的性质进行评估,判断经济活动在某一个阶段内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企业的相关规定、是否符合行业的监管规则;同时,还需要从被审计对象的经营模式、工作环境、行为动机、收支状况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全面的风险评估。
其次,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构建立体化风险评估模型,对被审计对象的资产与负债比率进行分析,计算被审计对象最近几年获得净收益数额,以此为依据,对审计工作的实施路径、运作流程、组织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所提交预算编制、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资料进行全面核查,一方面,明确审计工作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要对转型审计活动的实施规模进行合理控制,力求全面掌握被审计的对象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障审计结论的真实性、精准性;同时,还可以深入发现可能诱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在因素,并对风险性质、规模以及影响范围进行判断。
企业开展会计审计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规范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和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企业会计审计中存在会计披露信息质量低且缺乏前瞻性信息,会计核算精准化程度不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且审计内容狭窄,以及未结合企业特色和对金额小的资产缺乏重视程度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建立完善的企业预测性和前瞻性信息;加强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会计核算精准化程度;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丰富审计内容;充分结合行业特色,重视金额小的资产。这样能更好地推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进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