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本芬《我本芬芳》中的日常生活书写

2023-09-28 03:16:26张佳怡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名作欣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芬芳婚姻书写

⊙张佳怡[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日常生活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性存在,也是哲学、艺术、文学等精神领域的源头,其中贯穿和包裹着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与天然的情感欲望。衣俊卿认为日常生活世界“包括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以个体的肉体生命延续为宗旨的日常生活资料的获取与消费活动;杂谈闲聊、礼尚往来等以日常语言为媒介,以血缘关系和天然情感为基础的日常交往活动;伴随着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其他各种日常活动的日常观念活动,等等”①。在文学领域,文学对于生命生存境遇的观照、对于人性光明与黑暗面的勾勒、对于心灵的隐秘与矛盾的揭示,都要从日常生活中富有质感的细微之处着眼,因为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人最本真的生存经验与生命体验。八旬老人杨本芬以《秋园》讲述了自己母亲曲折而艰辛的一生,又通过《浮木》将逝去的亲人以及乡间普通人物的生生死死腾挪到纸上,复活在人们眼前。每一部作品都如放大镜一般将裹挟在历史洪流中普遍个体的日常生活放大,在那普遍而微小的生活细节以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中,无数个平凡而普通的个体生命以及其生活的境遇与根底也“连根带泥”地凸显出来。在《我本芬芳》中杨本芬则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婚姻与家庭,通过慧才和吕在日常生活中夫妻间的相处方式、经验习惯和女主人公慧才在这段婚姻中的角色转换以及充满矛盾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一代人的“围城”,同时也书写了遍布人间的爱的温情。

一、书写的日常生活

在《我本芬芳》当中,杨本芬通过对慧才和吕的日常生活书写,呈现了两性的相处方式、经验习惯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同时也揭示了作为支撑个体生存的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及与邻里相处的温情。

(一)两性婚姻日常生活化的呈现

家庭生活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生存过程中难以脱离的一部分,而婚姻生活则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我本芬芳》书写了一对民间夫妻婚后的生活样貌,揭示了以慧才为代表的一代女性在一段婚姻当中的心路历程。在慧才和吕婚后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琐碎和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中,两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境遇以及传统文化中积习的经验惯性也被具体地勾勒和揭示出来。

时代大潮对个人命运的拨动最终将“同病相怜”的两个人推向一起,而婚后的慧才和吕却都未曾真正尝到爱情的甜蜜与婚姻的幸福,在慧才和吕婚后的日常性对话、交流和行为中,丈夫对妻子的爱的冷漠以及妻子对丈夫的爱的期待与失落被重复凸显出来。作为女主人公的慧才是一个具有自觉独立意识的女性,即使无奈提早成为人妻,在独立寻找工作和居所以维护自己人格的同时,对婚姻也饱含着向往和期待。在生育了孩子之后,慧才更加将自己的身心放在家庭中,仔细地算计着家庭的大小开支,忙碌于洗衣、做饭的家务琐事,在丈夫被下放去茅草岭种药后,慧才则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的同时还要上山砍柴、搬晒锯末,为了柴米油盐的生活支出做小工。事实上,在慧才和吕的这段婚姻历程中,慧才往往是付出大于回馈的一方,曾因为吕、为了孩子两次放弃工作的机会,为了孩子和家庭努力寻找活计,她婚后所有的生活近乎围绕着孩子和丈夫,释放着自身的爱能。然而晚年,当慧才笑眼温柔地问坐在躺椅上的吕:“假如真的有下辈子……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②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相对于慧才身上的“爱有能”,在吕身上显露的则是一种“爱无能”,童年早期被抛弃的悲惨经历以及个体曲折的成长过程固然是其性格形成的基础,但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惯性,这种“爱无能”并非指向作为父亲的吕,而是指向作为丈夫的吕。相对于婚姻中慧才对吕的体贴、体谅与关爱,吕对慧才则是冷漠和麻木的,即使在婚后,吕也依旧保持着单身生活的习惯,常常“顾外”而“不顾内”,他在工作和与同事的交往中感受着生命的热力,而对洗衣、做饭这类日常的家务琐事不闻不顾,只做自己愿意和擅长的。他对待同事和朋友很慷慨,懂得照顾好自己,他会花掉半斤肉票并用两只墨鱼招待客人,花掉二十一元买一床舒服的全羊毛毯,却没考虑到孩子们对营养的需求与细水长流的生活支出,他可以细致地照顾自己却不懂得体贴地照顾妻子。事实上,吕对于慧才身体上和心灵上的痛苦往往是冷漠和麻木的,即使在慧才怀孕以及生育之后需要坐月子的期间,吕也是只顾着自己的睡眠和工作而对虚弱的妻子不闻不问。在吕的身上,可以窥见其中积淀的男权文化无意识的经验惯性,在吕的潜在认知里,家务和生育本就是妻子的职责,是如此自然和理所应当,妻子一旦抱怨和提出要求就是“娇生惯养”,他从不愿去分担与体谅。在两性间“爱能”分配不均的婚姻当中,付出一方的痛苦与心碎也相伴而生。

(二)血缘亲情与邻里温情的揭示

面对人生与命运的“困苦”与“泥沼”,在“向死而生”的这条救赎之路上,还有“为爱而生”与“因爱而生”的芬芳。这种爱遍布于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这爱不是局限于个体自身的爱,而是内在于个体自身而向外打开的爱,建立在个体与个体的关系间,它是一种情感的力量,也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支撑无数个平凡而普通的生命个体生生不息地繁衍与生存下去的力量。这爱可以是一种自于血缘关系的天然情感,可以是两性间不离不弃的陪伴,可以是邻里与同事之间相互帮衬的温暖,也可以是来自于陌生人的一次亲切问候与鼓励。总之,这爱能使人感动,温暖人心,重新确立个体生命与日常生活紧密的关系,让普通而平凡的个体生命在日子的艰难与心灵的伤痛中坚持着支撑下去。在《我本芬芳》当中,在以婚姻和家庭为中心的日常生活书写中,血缘亲情的自然流露与邻里间在相互帮衬中所散溢的人间温情再一次证明了“为爱而生”与“因爱而生”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本质性存在。当慧才因丈夫的讽刺与冷漠对家庭和婚姻感到失望,对生活感到心灰意冷一心求死时,在将头伸进绳圈的一瞥间,女儿甜美可爱的睡态再一次唤醒了慧才心底的母爱,那一刻“怜悯震撼心弦,强忍的泪水噗噗噗地滴落。她心底暗叫一声:‘女儿无辜呀!’”③睡梦中的女儿唤醒了慧才血液里流淌的难以割舍的爱意,重新建立了慧才与生活的联系。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天然情感也是连接两性婚姻的纽带,即使对妻子“爱无能”的吕也能在血缘关系的驱使下去爱护自己的孩子,在暴雨天去接孩子,在洪水暴发之际保护家人,在烈日下为孩子们铲除上学路上打湿裤腿的小草,为孩子能够考取高校而骄傲并与妻子同心协力供养孩子们继续求学,在吕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照顾中,支撑个体生活的家庭温馨也逐渐显露。而当慧才在乡下找房子独自居住时邻居兄妹对慧才的热情言语与陪伴以及在慧才刚刚生育后天津奶奶在慧才的家务事上的帮助,都为慧才的生活增添了丝丝暖意。

二、日常生活的书写

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个体日常生活存在价值的一种肯定,张爱玲曾说过:“清坚决绝的宇宙观,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哲学上的,总未免使人嫌烦。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④在《我本芬芳》当中,杨本芬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与体验注入文章,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日常叙述中,揭示着人生的“生趣”与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一)虚构化的个体经验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体验与生活经验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与养料,虚构化的个体经验并非指向个体经验无中生有的虚构性,而是将实际的个体经验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源于自身的身体经验和生活经验灌注到小说中个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在《我本芬芳》的女主人公慧才的人生经历中,可以发现作者杨本芬的影子,如年少求学的经历、生育的经历、供养孩子求学的经历以及陪伴丈夫治疗眼病的经历,而这些也同时在《秋园》中的“之骅”身上以及《浮木》中的“我”身上相互投射。在人生经历的不断输出与女性个体在不同阶段源于日常生活体验的灌注中,“慧才”的人物形象也不断变得鲜活饱满。在与作者相对应的慧才身上,一位来自民间的普通女性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维护、对爱情的期待,以及在婚姻中的孤独、委屈和失落,初孕时难以言明的害羞与尴尬,生育与哺育时的疼痛,在家庭与工作间抉择的矛盾与承担二者的艰辛,在生养孩子的人生大事与读书求学的精神追求之间如何选择的无奈和痛苦,在养育儿女中获得的欢喜与慰藉等,慧才的人生经历、婚姻经历的书写与形象的建构正是基于现实日常生活中女性个体的情绪感受与生命体验完成的,在慧才的身上,一代女性隐秘的身体经验、内心体验以及生存境遇也被实实在在地呈现了出来。

除此之外,女性在文化积习中形成的感觉与经验思维方式的惯性,也为作品内容的建构与情感的填充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如相关学者所指出的“女性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家务处理中,形成网式的思维方式和更注重关联、细节、情感价值的趋势,这使女性感觉更敏锐,对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倾注更多的关注,情感更丰富,更善于设身处地地去体察别人,更富于忧患感和同情心”⑤。所以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了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的琐碎与真趣,以及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与邻里相处间的细微之处流露的温情,感受到了慧才对人与事推己及人的照顾与体谅。而正是女性个体源于日常生活的生命体验与文化积习中的经验惯性构成了《我本芬芳》中婚姻家庭日常化书写的本真面。

(二)日常性的叙述方式

日常生活最基础的层面是由人的天然的欲望情感与生存需要构成的,由此延展出人的各种日常性活动,相伴而生的则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日常生活是微小的、琐碎的、充满偶然性和重复性的。《我本芬芳》则是以符合日常生活的顺时性的叙述方式,通过个体日常性的生活活动、事件和情绪情感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我本芬芳》中杨本芬以一位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与丈夫相处、与邻里交往和生养子女等日常性生活与事件来构建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历史与时代的大潮因被普通人具体的日常生活所过滤成为影响个人命运与生活的一个因子。《我本芬芳》可以视为一部女性的婚姻史,特定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境遇成就了两个人的婚姻,婚后的慧才渴望独立,不甘依附于他人,她独自去乡下寻找居所与工作,遇到了热情的邻居兄妹,去乡下看望吕的家人受到公婆的热情招待,因为家中的鸡被盗而遭到吕的误解与冷暴力,在怀孕与生育后忙碌于洗衣、做饭的家务琐事,因房子意外失火受到吕的讽刺而感到绝望,又因孩子重拾生活的希望,在吕被下放期间一个人艰辛地带孩子,兔子被偷时感到无助,对丈夫顾外不顾家深感无奈,日子里细水长流地算计……一位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史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事无巨细地铺展中投映在人们眼前。而在叙述话语层面,杨本芬则采用平实朴素的生活化语言,以平淡温和的语调进行叙述,在质朴的语言与平缓的节奏中将日常生活的琐碎与无常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也在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和生活的距离。

三、价值与反思

在长期以来的哲学建构与文学书写中,日常生活常常是被忽略、贬低和遮蔽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才不断得到探索与发现。事实上,透过日常生活本身我们不仅可以感知不同国家、民族与地域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所酝酿的时代风云、所潜藏的文化传统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也可以窥见不同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境遇,进而透过生活本身去体悟个体内在丰富而复杂的生命经验与情绪感受。杨本芬以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书写了一对民间夫妻婚后的日常生活,对两性在婚后以家庭生活为中心的夫妻相处、生儿育女、人际交往等活动进行了具体化呈现,对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身体经验与内心体验做出个体化阐释。在这里,两性婚姻关于幸福的探讨与女性的生存困境被融注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的饮食起居、柴米油盐、大吵小闹、喜怒哀乐等一系列重复的、琐碎的、偶然的生活事件与情绪情感中展现。在《我本芬芳》中虽然吕的内心活动并未得到充分揭示和呈现,但通过吕在婚姻中对待妻子的言语与行为表现,依然可以窥见其内在积习的传统文化惯性所造成的两性婚姻困境。通过对慧才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内心状态的描述,女性在职业发展、精神追求与家务闲杂、生儿育女中抉择的无奈与承付的艰辛也被具体地揭示了出来。杨本芬以个体的生命经验传达了对两性婚姻的思考,倾注了对婚姻中的女性境遇的观照与同情,为一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付出、困惑与无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让两性婚姻生活与女性困境被读者更加具体化、生活化地看到、感知到,而这些也正是杨本芬日常生活书写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①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2页。

②③杨本芬:《我本芬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版,第247—248页,第105页。

④张爱玲:《烬余录》,见来凤仪选编:《张爱玲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⑤陆兴忍:《女性日常生活叙事及其文化张力》,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9页。

猜你喜欢
芬芳婚姻书写
春的芬芳
保健与生活(2024年8期)2024-04-15 01:15:42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4
大爱芬芳
用什么书写呢?
一路芬芳
老友(2020年11期)2020-11-28 07:40:58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01-28 10:49:06
别样芬芳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40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