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驱动,加速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场景应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2023-09-27 10:16尹本臻耿志云王宇峰
信息化建设 2023年7期
关键词:科技建设

文|尹本臻 耿志云 王宇峰

场景作为“技术的翻译器,需求的挖掘机”,可以深度激活市场新需求,推动前沿技术高效率、高质量转化,促进技术成果和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构建“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深刻揭示科技创新必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互促提高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技术的创新迭代速度持续升级,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面对技术端和需求端供需错位不断加剧,迫切需要激活新需求承载新技术,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的良好生态。

场景作为“技术的翻译器,需求的挖掘机”,可以深度激活市场新需求,推动前沿技术高效率、高质量转化,促进技术成果和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构建“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场景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场景的概念内涵不断深化,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可以将数字经济场景概念内容延伸为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由创新企业创造,不断重构经济社会活动的时空模型或片段,不断打造具有前沿性、科技感、体检感和创新性的新生产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模式、新经济的综合应用、更新迭代的环境。

图1 场景创新的构成要素及与科技经济的互动关系

场景在推动科技经济融合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连接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同时,逐步成为科技经济融合的新型支撑力。

场景深度链接市场需求。一方面推动既有需求充分表达,进而传递给企业、科研院所,推动研发向以用户为中心模式转变,精简需求实现环节,缩短需求实现周期。另一方面,场景创新不断激发应用侧的新需求,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创新利润,保障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利润)—投入”的良性循环。

场景承载挖掘新需求。当前应用侧的市场需求,正在被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所满足,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幅超越了需求的增长速度。通过创新场景应用,激活用户的新需求,挖掘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无人零售、共享出行等之后的新风口,才能抢占未来新经济、新业态的先机,提前构筑新优势。场景应用是需求实现的重要载体,加快既有需求的同时,挖掘新需求,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

场景加速技术产业化。场景是推动技术成果落地的新孵化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技术加速迭代,进入群体性突破阶段,迫切需要不断挖掘承载这些新技术落地推广的场景应用,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只有建立起具有前沿性、科技感、体验感和创造性的新场景,才能为新技术找到商业化的应用支点,培育新经济、新动能。

各地积极开启“场景革命”

我国各地区纷纷意识到场景对科技经济融合的重要性,已有十多个城市陆续开启“场景革命”。

上海于201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率先启动场景建设,以AI场景为突破口,采用“揭榜挂帅”和动态发布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开放场景,并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打造AI场景城市品牌。北京发布《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等推进方案,打造城市副中心场景应用试点示范。安徽发布《加快场景创新构建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致力于打通制约科技产业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加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安徽率先应用、推广、迭代。成都创新“新经济应用场景”理论,提出相比土地、政策、资金等促进产业发展的传统方式,应用场景具有提供新技术以商业化的应用支点、链接新产品与市场需求、提供市场促进商业模式迭代等多重功能,并发布八批“城市机会清单”,打造“场景营城”模式。广东省发改委斥资百万开展《以场景创新促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研究》,以期在新一轮的场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寻得先机。浙江聚焦数字经济系统,推动“浙企智造”“浙企畅链”“浙企投资”“浙里共富”“浙里贸易”“浙里消费”“浙企创新”“浙企服务”等领域典型场景建设和多跨场景谋划,加快探索场景驱动模式下科技经济融合的有效路径。

图2 场景创新驱动的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机制

创新场景应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对策建议

充分利用场景驱动科技经济融合的作用机制,从科技成果转化、市场需求释放、服务支撑体系、场景建设生态、建设评价标准以及政策生态六方面,打造场景与技术、需求的强链接,加快技术转化和需求激活,构建场景驱动的立体支撑体系,加速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场景建设立体清单,释放市场应用需求

构建区域级场景特色清单,通过区域级场景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打响场景应用的区域品牌。推进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城市管理等跨区域领域的场景共建共享共用,明确场景创新工作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充分激活各级政府资源,分层级、分批次打造区域场景应用试验区,结合产业特色构建区域发展的重点谋划场景清单,长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集中展示和真实场景应用示范,打造创新场景应用的区域标杆和特色品牌。

推动科研与场景的联动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落地

推动建立政产学研金用等各界联合实施的科技攻关和场景应用常态化对接新机制,明确场景建设的市场需求、建设任务、攻坚周期和预计目标,遴选具备较强技术基础、创新能力的企业、高校院所、行业智库以及相关主体单位成立联合体,集中攻关场景建设技术基础层。支持科研机构、高校联合重点企业组建“创新应用实验室”“未来场景实验室”等场景创新应用平台。组织实施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场景项目,搭建场景“沙箱”,支持底层技术开展早期试验验证,为大规模示范应用提供场景机会。

搭建创新场景服务支撑体系,打造典型示范引领

建立典型场景应用展示平台,鼓励以场景应用创新大赛、政府推荐、企业自荐等形式,遴选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建设“创新场景展示中心”,集中展示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创新场景应用。构建场景应用验证评估和推广平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应用的场景实测,推动场景建设中验证成功的创新产品(服务)纳入目录范围。探索建立新技术、场景应用、市场需求对接平台,以“点对点”“批对批”等精准对接方式推动场景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支持共建场景创新应用联盟,充分发挥联盟等行业组织在场景搭建、标准制定、服务推广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

培育融通发展场景建设生态,提升场景协同合力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放场景建设相关技术、标准、渠道等资源,提升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打造开放、协同场景建设生态。整合场景建设的底层技术清单、产品能力清单以及企业清单,通过开放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城市管理等多领域场景,拓展前沿技术应用空间,构建形成底层技术协同应用的“试验场”。培育第三方集成服务力量,整合资源设立场景集成服务企业和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技术集成“总包”、场景供需对接等服务,不断提升场景组织效率。

编制场景建设评价标准体系,规范场景建设流程

支持政府、企业、平台多方参与场景建设标准,明确项目“总策划方”、工作方案等标准体系,形成事前计划、事中监测、事后评估的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场景的评价标准,支持场景建设单位、场景需求方、相关科研院所等联合起草编制场景应用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场景应用匹配度、超前性以及场景规划路径的科学性,为场景筛选评比、建设运营提供客观公正的参考原则。

完善场景应用政策支撑体系,强化场景建设力度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积极构建场景建设项目的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支持知名投资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政府投资基金对重大场景项目进行战略投资,通过以资带产、以资促产等方式加快场景建设。统筹利用各类政府资源支持应用场景建设,在数据开放、科研立项、业务指导等方面加大对场景建设的服务支撑。创新政府采购需求管理,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应合理考量场景建设的首创性、先进性等因素。提高场景建设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探索开展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推广应用的保险补偿,对场景目录内产品给予保费补贴。

构建区域级场景特色清单,通过区域级场景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打响场景应用的区域品牌。推进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城市管理等跨区域领域的场景共建共享共用,明确场景创新工作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充分激活各级政府资源,分层级、分批次打造区域场景应用试验区,结合产业特色构建区域发展的重点谋划场景清单,长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集中展示和真实场景应用示范,打造创新场景应用的区域标杆和特色品牌。

猜你喜欢
科技建设
笔中“黑科技”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科技助我来看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