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场景创新应用撬动“机器人+”的未来

2023-09-27 10:16本刊评论员
信息化建设 2023年7期
关键词:浙江制造业机器人

文|本刊评论员

以场景创新应用撬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更多生产、生活场景”已被视为未来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应用的终极赛道。

随着全球数字化发展进程的提档加速,由此衍生的“机器人+”概念,正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智能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在工业领域,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过去十年来,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如何“由大变强”,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首要任务。2021年,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由此可以发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机器人产业”已成为重要突破口。

然而,“机器人+”如何真正赋能百行百业,推进智能制造进程?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谈及该问题时曾表示,任何一项好的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场景,需要跟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找到典型的应用场景,这样技术才有用武之地。简而言之,场景创新应用正成为撬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机器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此,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一年之后,工信部等四部门又进一步公示了77个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到今年2月,又联合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提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政策紧锣密鼓出台的背后,释放的信号很明确,方向很清晰。以场景创新应用撬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更多生产、生活场景”已被视为未来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应用的终极赛道。而在政策铺垫和市场热度持续升温之下,瞄准“数字经济+硬科技”融合发展的浙江,区域内科技力量持续壮大、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相得益彰,呈现出珠联璧合的态势。

其实,早在2017年,浙江便出台了《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提前布局,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浙江省机器人产业总产值482.4亿元,同比增长22.51%,基本形成集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及周边配套产品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

潮涌钱江催暗力,2023年新年伊始,浙江省政府马不停蹄地出台了《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5年,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7年,浙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稳步提升,“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随后,接力推出《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浙江要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从“施工图”变“实景图”,将AI真正落地并实现赋能百行百业的大规模创新应用,正成为浙江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发力点。

猜你喜欢
浙江制造业机器人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