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雪芬,王玉新,金银秀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化工与制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化学、化工、制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化工原材料、药物与精细化学品等开展研究,能在化工、医药和环保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生产、检测、流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学生主要学习化学、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和药学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2]。
因疫情影响,本学期大部分理论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结合化工与制药专业特点,在兼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线上部分尽量减少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删除难度较大的药物合成知识,重点开展药物的化学性质和鉴别方法的讲授,“化工总控工”等实践性强的课程采用线上仿真实训和线下原理讲授相结合的模式[3-4]。
为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在第一次课结束后发放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工与制药工程专业的喜爱程度(见表1)、学生在化工与制药方面的素养情况(见表2)、学生对学习化工与制药工程课程的期望(见表3)以及化工与制药工程相关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见表4)。结果表明,仅12.90%的学生非常喜欢制药化工专业,11.29%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仅22.5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化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或非常好,64.52%的学生选择掌握得一般,另外有12.9%的学生选择基本跟没学过一样。
表1 对化工与制药专业的兴趣(样本数=62)
表2 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样本数=62)
表3 通过化工与制药相关课程的学习,希望达到的目标(样本数=62)
表4 化工与制药相关课程的重要性(样本数=62)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同时调研了学生对本专业的期望,50%以上的学生希望学了本专业后能说出几个药物的名称并知道它大概的临床用途、理解药物为什么能治疗某种疾病即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理化性质、药物贮存方法、杂质分析的原理。
在对授课模式的调研中,大部分学生选择课堂留白或者穿插思考题,但是也有25.81%的学生选择教师一个人讲满整堂课。关于是否愿意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大部分学生选择愿意或无所谓,22.58%的学生选择不愿意。说明我们的学生中还是存在部分不爱思考,喜欢被动接受知识。
除了问卷调查,第一次课还检查了学生对本专业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杂环、官能团”的考察,结果80%以上学生交了白卷,尤其是化工与制药工程1932班的学生基本都交白卷,经了解,该班学生来自中职护理专业,化学知识极其薄弱,这给本课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起初设定的降低授课难度等教学内容角度进行了调研,化工类课程难度(见表5),45.76%的学生认为难度适合或者比较简单,仍然有13.56%的学生认为化工类课程非常难学。为了完成课程内容,是否同意需要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见表6),70%以上学生认为需要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80%以上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具有挑战性,引人思考。
表5 化工类课程的难度(样本数=59)
表6 是否需要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样本数=59)
本次问卷还对实践课内容及授课方式及效果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7和表8,72.88%的学生认为在实操课上学到了新的知识,59.32%的学生认为掌握了新的操作技能,57.63%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课的训练对之前学习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没有一位学生认为没有收获,符合所有学生都有成长的悉尼协议精神。
表7 课程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引人思考(样本数=59)
表8 通过实操课训练是否有所收获(样本数=59)
通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就制药化工相关的学习资源能否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展开调研,结果见表9显示。98.27%的学生认为化工与制药课程教学目标清晰,96.55%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讲授清楚,重点难点突出,易于理解,基本达到了期初删繁就简的目标。96.5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能满足大部分需求,79.31%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完成如回答问题、观看视频、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说明我们的线上资源能被大部分学生充分利用,但还需加强监督。94.82%的学生认为授课节奏合适,能跟上进度。
表9 制药化工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课件、讲义、考试资料等)能否满足学习需求(样本数=58)
针对上述评价分析,总结如下:
1)首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到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较薄弱,因此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制药与化工类课程授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繁就简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本次课程诊断与前两次的结果比较也证明了这样的删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在对授课模式的调研中,一半以上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选择课堂留白或者穿插思考题,但是也有20%以上的学生选择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愿意进行分组讨论。说明我们的学生中还是存在不少比较被动、不爱思考的,这也给对分课堂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阻碍。
3)关于“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中66.15%的学生认为通过自学内化、分组讨论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而另外33.85%的学生则不这样认为。40%的学生认为一学期可以开展4次或以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另外60%的学生只能接受2~3次或更少。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分组讨论教学模式之间,60%以上的学生选择传统教学模式。这进一步说明我们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较缺乏。
4)关于授课难度,仍然有13.56%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课程非常难学。70%以上学生认为为了完成课程内容,需要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80%以上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具有挑战性,引人思考。
5)关于实践课,72.88%的学生认为在实操课上学到了新的知识,59.32%的学生认为掌握了新的操作技能,57.63%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课对之前学习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没有一位学生认为没有收获,符合所有学生都有成长的悉尼协议精神。
针对学生不爱预习的情况,引进“对分课堂”,因为对分课堂要求学生不提前预习,跟着教师的节奏就好。鉴于课程难度较大,尤其是药物化学部分的知识点,以及考虑到学生希望作业能当堂完成的情况,选择采用“当堂对分”模式,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当堂消化授课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组内讨论和全班交流可以增加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