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活水”滋养乡村沃土

2023-09-27 07:32王建宏张文攀倪建利
党课参考 2023年18期
关键词:利通区农艺师吴忠市

〉〉〉〉〉王建宏 张文攀 倪建利

八月的晚风,赶走了笼罩一天的热气。暮色四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部电商中心的助农直播间里热闹了起来。“进来的朋友,谢谢关注啊!咱看一下这款三山井的蜂蜜……”面对镜头,村党总支书记周长安熟练地向直播间的观众推销特产,短短半小时就卖出去30多单货。

“村货”变“网货”,好东西卖了个好价钱,这是三山井村民津津乐道的谈资。“咱们周书记脑子活、办法多,带着大家不光做电商直播,还办起了扫帚厂、养殖场,日子越来越红火,这带头人带得好啊!”村民杨生奎竖起了大拇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像周长安这样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宁夏广大乡村越来越受到欢迎。这几年,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面对人口、人才“双流失”的现实困境,吴忠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培训、外引、内育三管齐下,发展壮大乡村建设主力军,以推进乡村“人”的现代化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宁夏吴忠俯瞰图。图:苏献文

锻造一线“指战员”

8月5日下午5时许,吴忠市利通区城郊,通往上桥镇牛家坊村的马路两边,小汽车、电动车渐渐多了起来,乡村“夜生活”在人潮涌动中开始了。好吃街上,一排排餐车上的小吃香味四溢,每个摊位的主打美食都是整条街的“独一份儿”。

“这种经营业态是从陕西省袁家村学来的,人家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的很多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自打参加了吴忠市组织的村党组织书记“跨省研学”,牛家坊村党支部书记张少云的思路一下子拓宽了。在他的动员下,村里租了一辆大巴车,拉着致富带头人、商户外出学习“充电”。如今,牛家坊村不仅民宿、农家乐不断提档升级,乡村游业态也逐渐丰富,还入选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心骨,更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战员”,其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进展和成效。自2021年以来,吴忠市通过村“两委”换届,使一大批能力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进入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然而,“新生代”也有不少短板。“有的优秀人才大学毕业初到基层,有知识、有激情,但缺经验;有的优秀人才长期扎根农村,懂农业、爱农业,思路和眼界却不够开阔。”吴忠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刘双海说。

对此,吴忠市从强化学习培训入手,通过市级示范培训、县级兜底轮训上下联动,连续三年分类分批培训村党组织书记。特别是今年以来,吴忠市把培训班课堂搬到省外,分3批组织138名村党组织书记“跨省研学”,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长干事本领,提高他们振兴乡村的能力和水平。

吴忠市还聚力实施“党建引领跨村联建共富”机制,形成一批以黄花菜、肉牛、滩羊等农产品为特色的产业村,集中培育了青铜峡市叶盛镇跨村联建、同心县肉牛产业党建联盟等典型。该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0 万元以上的村达280 个、占比达56.3%,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46 亿元。利通区牛家坊村、红寺堡区杨柳村和弘德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乡村振兴的根基更加牢固。

下好引智“先手棋”

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农业产业园的瓜果蔬菜大棚里,头茬早春西瓜下架后,二茬越夏辣椒长势喜人。

“原来种菜全靠自己摸索,收成时好时坏。自从有了专家指导,从育苗、栽种到管护,全过程就讲究俩字:科学!一年下来,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半个专家。”种植大户闫军介绍,利通区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共建蔬菜博士工作站,专家推广的拱棚“早春西瓜+越夏辣椒免耕连茬”和四膜覆盖种植技术,让高闸镇农业产业园的瓜果蔬菜大棚实现了一年两茬种植,每亩纯收入超过2 万元。“最近我还准备参加市里的新技术推广比赛呢!”闫军笑着说。

利通区通过探索项目合作、对口帮扶等柔性引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先后成立蔬菜、葡萄、林果、牧草等9个“博士(专家)工作指导站”,引进技术指导团队9个、高层次人才54人,全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本土人才帮带培养全程指导服务。

为改变“技术在专家手里,问题在农民地里”的情况,使农业科技扎根泥土、转化出果实,吴忠市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柔性引才“二十条”等人才新政,提出发放柔性引才补助、挂任兼任首席专家、建立人才载体等措施,不断强化人才政策导向。

吴忠市按照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载体平台、聘任特聘专家、设立项目支持“四位一体”工作思路,近两年将40%的人才资金投入42 个涉农人才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农业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载体14个,吸引智力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其中,柔性引进高校专家100余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87项,不仅推动解决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一大批技术难题,还通过专家带专技、专技带本土,壮大了乡村科技人才队伍。

培育用好“土专家”

骄阳炙烤大地,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烽火墩村的苹果园里,套袋的苹果压弯了枝条,一场田间教学在苹果树下展开。

“来,从我这个角度向上看,没有遮挡,阳光充分照进来了。夏季管理,重点是开枝开角,拉枝固定好,有了充足光照,秋天的果品肯定差不了……”获评吴忠市首批农民高级农艺师的王玉静仰头半蹲在苹果树下,两只手捏着苹果枝条向两边扒开,现场为果农示范如何做好果树修剪、管护等工作。

王玉静所在的烽火墩村几乎家家种苹果。早年间,由于不懂技术且种植品种单一,果农辛苦一年收不到好苹果,也挣不到多少钱,导致种植规模从4000多亩减到了300多亩。找到“缺乏技术”的症结后,王玉静揣着1600 元前往陕西省洛川县学习嫁接、栽培、灌溉等技术,学成后第一个在宁夏尝试苹果套袋技术。2009年,他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创办了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果农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王玉静成了当地有名的“苹果王”“土专家”,还被破格晋升为农民高级农艺师。

乡村振兴聚人才,既要外引,也要内育。扎根于乡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等,正是科技兴农的生力军。

2022年,吴忠市开展首次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制定农民助理农艺师、农民农艺师、农民高级农艺师3个层次6类评定标准,对取得相关职称人员给予2000元至8000元的一次性奖补,并在课题研究、项目申报、教育培训等方面优先支持。

评上职称后怎么干?“土专家”们持证上岗,走到田间地头传经验、示范引领“传帮带”。在王玉静的带动下,200 余户果农干回了老本行,全村果树种植面积又回到了4000 多亩的历史峰值。

吴忠市围绕葡萄酒、肉牛、滩羊等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深入摸排人才缺口和技术需求,确定农业产业人才精准培训的思路,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乡镇兜底培训”的方式,每年培训产业人才2万人以上。“一个带动一片、一批引领一方”,如今该市掌握一项以上实用技术的农民已超过20万人。

猜你喜欢
利通区农艺师吴忠市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探讨农艺师工作的创新路径
浙江农艺师学院
吴忠市利通区不同水稻机械种植方式试验
宁夏利通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及对策
吴忠市总工会帮助企业“审家规”
探讨农艺师的工作重点及其意义
吴忠市韦州矿区韦-井田的煤层气资源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