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综合性学习实践

2023-09-27 09:21:18伏玲娇
江西教育B 2023年9期
关键词:幼小综合性数学知识

伏玲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更加重视探索主题化、项目化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恰当打开方式,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育人的关键期,要契合学生认识数学的方式,找准数学与生活经验的锚桩,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能力。

一、衔接“素养轴”,建立数学核心观念的目标体系

随着“新课标”的逐渐落实,教师要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安排和设计上突出综合性。对此,教师要从自身改变出发,将教学关键点放在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上,更要在不断实践中体会综合性学习的育人价值。

1.在数学信息加工上衔接

数学文化对学生的数学认知有着深远影响,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还影响学生的认知加工、认知风格和认知调控。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出发,认真梳理数学知识,做好信息整合,从数学信息加工着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在数学关键能力上衔接

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通过感受、经历、认识并体会、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能力的培养时,要将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不同的数学关键能力作为切入点,将综合性学习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尝试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小学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在数学学习品格上衔接

在幼小数学学习衔接的关键期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有着开阔的教学视野,要积极研发有生长力的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品格的培养及发展,凸显数学教学的综合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匹配“内容链”,厘定数学概念理解的长线结构

学生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学习、生活和交往大都依赖于情境、任务和身体感知。他们的数学认知与身体以及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交互统一的整体。“认识我们的学校”就成了数学综合性学习的起始课,下面笔者就以此为例,谈谈怎样通过数学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1.把握数学核心知识的衔接脉络

“认识我们的学校”里包括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空间与几何、学校文化及历史等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以可感知、可体验、可触摸的方式,让学生去经历、去发现呢?教师要关注幼小衔接,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架起桥梁。比如,可以设计校园寻宝记,让学生依托生活经验、数学经验,感知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周边环境等。

数学认知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隶属于科学领域,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认知能力发展聚焦于幼儿对数、计算、空间(几何)、测量和模式的认知,学习内容侧重于数、量、形、空间、时间、模式与排序。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展开,而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20以内的运算(加减)、常见量的认识、常见图形的认识及位置、常见单位及测量、简单分类等内容。从纵向比较中可以发现,幼儿认知学习发展与小学一年级的认知发展在四个核心目标中形成了贯通链。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这些理性的数学知识扎根在校园寻宝记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探索兴趣,让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链的形成。

2.探索数学认知发展的衔接逻辑

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将数学综合性学习作为桥梁,将两个年段之间的数学认知发展融入主题项目的学习中。比如,在“认识我们的学校”的综合性学习模块设计中,学生从校园寻宝记步入校园场馆日,在每一个主题场馆体验中积累数学经验,寻找自己的数学坐标,发展数学认知。这样的操作可以实现两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其一是学生的数学认知方式得到了发展。实现了从幼儿园的“初步感知”到小学一年级的“感受、经历、理解”的递进。其二是学生数学认知序列的循序渐进。幼儿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从现实生活和情境中感知并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在积极的探索中培养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3.构造数学经验积累的衔接路径

无论是幼儿园阶段还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是在真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亲历等获得有关数学的丰富感性经验,比如,在“认识我们的学校”这一真实生活场景中,学生能整体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感知体验方向位置,理解用数来表示校园中的物体数量,充分感受数的运用,进而理解数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学习经验。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与难度是螺旋式上升的。教师可以以“小导游”活动为媒介,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尝试和比较等积累思维经验,感知量,表达数,建立形。绘制校园寻宝图,让学生从生活情境的具体事例中把握对象的相关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该对象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连接“实践梯”,设计数学综合性学习的科学路径

数学是“做”出来的,幼小衔接视域下的数学教学,要凸显教与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师在设计贴近学生的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抓住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这根脉络,把握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条主线,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身心特点组织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要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习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嵌入真实情境的问题探索

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断层的水平,学生正处于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此时,学生思维发展具有自我中心性、缺乏守恒等特点,尚未形成思维逻辑。因此,教师要在真实情境中获取教学资源,要注重联系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驱动,使学生深入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项目化学习活动。

请你统计一下自己家一周会扔掉多少个垃圾袋,完成统计表。

算一算家里一周丢掉垃圾袋的数量,想一想废弃的垃圾袋对环境有着怎样的危害呢?请每个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如何处理家中废弃的垃圾袋。

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根据真实的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同时在问题指引下设计任务包,为学生提供探究指导以及支持系统,让学生享受“玩数学”“做数学”“画数学”的乐趣。

2.搭建综合性学习的支架

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引导学生由形象化的认知向抽象化的学习转变,能凸显数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在综合性學习中,教师可以提供预学单、合学单或创学单等学习支架,也可以搭建任务支架,让学生在任务群中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设计“小小理财家”实践活动,教师结合人民币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元、角、分”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学习。学习单设计如下。

在综合性学习中,结合以上学习支架,我们设计了如下4个任务。

任务 1:根据提供的工具包,选择合适金额的人民币购买物品。

任务 2:调查家中一周所用食品的数量和价格,做一个小小记账员。

任务 3:自主学习有关钱币的知识,填写探究单。

任务 4:记录下小小记账员的经历与体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理财这一视角入手认识元、角、分,将数学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生活视角学习和思考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美,提升数学综合性学习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通过多领域的综合设计帮助学生发展数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热情。幼小衔接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其生活与数学的深度融合方式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猜你喜欢
幼小综合性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