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年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生态式教学是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态式教学呢?本文从教学实施程序和教学构建两个层面,对小学数学生态式教学进行探讨。
一、生态式教学实施程序
与传统教学程序不同,小学数学生态式教学在内容、主体和流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征。
1.关联回顾,开放引入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教学,如今的教学需要让学生直接面对原生态的问题,将思维和视野打开,让每个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关联回顾是指教师利用相关事物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记忆相关联,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数学课堂中。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中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脱离现实的数学将毫无意义,所以数学学习要从现实中来,也要到现实中去。为此,在“关联回顾、开放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现实,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2.自主探究、互动生成
“自主探究、互动生成”主要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并促进学生积极與教师进行互动,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氛围。互动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就如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没有师生间互动的教学不是教学。”这种互动包括对话交流、问题提出和合作讨论等,互动生成的过程可以借助小组互学、师生共学来完成。在生态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进行分组学习。例如,在低年级,可以以同桌两人为标准;在中年级,可以以前后桌四人为标准;在高年级,可以以多人合作为标准。分好小组后,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对学习任务进行安排和分工,在多人小组中还可以设置副组长,协助并监督组长进行日常管理。而在师生共学中,教师可以扮演一个引导者或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分数除法”教学中,整除和不可整除的数字列举问题,可以先由教师列举几个分数作为范例,再由学生补充,由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互助、总结延伸
“练习互助、总结延伸”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前面教学环节的归纳和巩固。不管是哪门课程,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中的练习一般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而生态式教学倡导互助式练习,即借助互助工具或与同学合作来完成练习。在互助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练习分为基础练习、中等练习和拔高练习三类。对于基础练习,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而对于中等练习和拔高练习,学生可以组队结伴完成。另外,总结延伸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还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拓展。可以通过上位式、纵横式和延伸式进行拓展,上位式就是根据知识的上下关联进行拓展;纵横式聚焦于以往的旧知识,要求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关联起来;延伸式是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二、生态式教学构建
生态式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数学。
1.纵向关联,横向对比
布鲁纳曾说过:“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学科教学的基础。”小学数学囊括了图形几何、统计、代数等知识,需要教师将数学知识有序合理地串联起来。
其一,虽然小学数学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也比较难理解,但是我们知道,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教师可以构建一个从一维到三维的逻辑知识体系,弄清楚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其二,小学数学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呈现,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在各个年级都有,但难度和呈现方式不一样。低年级会学到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而高年级会学到相邻面积的单位进率是100、体积的单位进率是1000。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单位的运算,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技术协同,内容多维
要想实现生态式教学,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助力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课前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关于正方形的由来、进化史的视频或文字资料,课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正方形的特点;课后要求学生利用Office等软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另外,阅读能够为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优秀的读物能够将数学知识以图片、漫画和有趣的故事展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阅读”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辅助数学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绘本《我和123》《一只脚蹦蹦跳》进行计数教学,借助绘本《小刺猬的项链》进行平面图形排列规律的教学。生活知识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实践基础,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为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能够带来什么效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学习三角形知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