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西瓜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

2023-09-26 01:04王治华
中国蔬菜 2023年9期
关键词:水剂悬浮剂细菌性

王治华

(农安县小城子乡华为菜籽农药商店,吉林长春 130228)

猝倒病、立枯病、细菌性果斑病、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等是西瓜常见多发病害,按照西瓜的生育时期划分为3 个防治阶段,制定科学大处方,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以上病害。

病害是影响西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生产优质西瓜需要植保服务的支持。西瓜生长发育时期包括萌芽期、幼苗期、伸蔓期、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以及果实成熟期。结合西瓜不同生育期病害发生特点,从植保的角度出发,将病害防治划分为3 个阶段更有利于制定科学大处方。第1 阶段为萌芽期至幼苗期,第2 阶段为伸蔓期至坐果期,第3 阶段为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笔者根据病害防治理论基础以及多年实践经验制定了西瓜全生育期植保方案,将常规的“重防治,轻预防”转变为“预防为主,保健优先,初病小防,发病综防”,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了西瓜常见多发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细菌性果斑病、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等,能够明显降低防治成本,为农户增加经济效益。

1 第1 阶段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

西瓜病害防治的第1 阶段(萌芽期至幼苗期)通常30 d(天)左右,该时期幼苗较为脆弱,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细菌性果斑病等病害。

1.1 西瓜猝倒病 由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和德里腐霉(PythiumdelienseMours)侵染引起,二者均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危害症状:幼苗茎基部与苗床土交汇处有黄色水渍泳圈状病斑,随即发展成黄褐色,病部干枯缢缩变成纤细线状;多数情况下子叶不显示危害症状。发病的速度较快,倒伏后茎基部产生1 层白色棉絮状霉层,有时蔓延至周围土壤表面。该病害发生的原因与苗床土壤温度、环境湿度密切相关,土壤温度在10~15 ℃范围最有利于病原菌繁殖,苗床土壤粘重且湿度超过50%、连续阴雨天且通风不良时会加重该病害的发生。

1.2 西瓜立枯病 由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侵染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可在土壤中越冬。发病初期一般在西瓜幼苗下胚轴出现圆形或梭状暗褐色病斑,随后病斑处表皮逐渐干枯向内缢缩扩展,持续4~5 d(天)后幼苗彻底干枯死亡。病原菌适宜发生温度为15~22 ℃,高湿、光照不足、不及时通风降湿、发生沤根时病害发生偏重,所以控制设施内温度和湿度是管理的重中之重。

1.3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由噬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citrulli)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也是葫芦科作物的一种重要病害。幼苗期染病一般先从子叶的叶尖和边缘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并逐渐扩展形成条状或不规则暗绿色病斑,有时在子叶背面能够发现菌脓风干后留下来的印痕。子叶发病后随之感染真叶,真叶初期症状也是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晕圈,病斑扩大后受到叶脉的限制而呈现多角形、条形或不规则暗绿色病斑,病斑干枯后转为黑褐色(图1),上面分布不明显的黑褐色小点;有时病害症状由真叶的叶脉开始,病斑沿着叶脉延伸,呈黑褐色,由主叶脉扩散至其他叶脉,将叶片翻转从叶片背面更能清晰看到病斑状态,细菌性病害出现症状后的1 个显著特点是整个叶片一般会变得扭曲不平展。

图1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叶片症状

1.4 防治技术

1.4.1 猝倒病与立枯病防治 这两种土传病害在西瓜苗期最常见多发,适宜的发病条件有可能使两种病害相伴发生。病害发生初期应及时进行防治,首先是降低苗床湿度、控制温度,注意通风并移除病苗,防治药剂可选用3%甲霜灵 · 噁霉灵水剂500~700 倍液,或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0~750 倍液等,施用方法一般以土壤喷淋处理为主,高温天气喷淋后要用清水清洗瓜苗,施药后一定要及时通风。

1.4.2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治 该病害属于检疫性病害,由种子带菌传播的可能性大,所以对外来种子严格检验并进行消毒处理是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关键措施。

笔者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的种子处理剂杀菌剂1 号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预防效果明显。使用方法:将杀菌剂1 号在室温下稀释200 倍(现稀释现用),浸泡西瓜种子(以没过种子为宜,需要不时搅拌)1 h(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4~5 次,每次用水量约为药剂用量的10倍,用水浸泡时间为10 min(分)左右,或用流水冲洗30 min(分),冲洗过程中需不断搅拌种子,清洗好的种子进行常规催芽播种。需注意,无籽西瓜种子不可用此药剂处理,另外种子处理过程中避免用手接触药液。

幼苗出现细菌性果斑病症状时务必将瓜苗隔离销毁,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药剂有20%噻唑锌悬浮剂600~800 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0.3%四霉素水剂600~800 倍液、4%春雷霉素水剂750~1 000 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600~800 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600~800倍液、6%低聚糖素水剂750~1 000 倍液、1.5%噻霉酮水乳剂750~1 000 倍液等,每隔5~7 d(天)喷雾1 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 次。

2 第2 阶段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

西瓜病害防治的第2 个阶段(伸蔓期至坐果期)通常30 d(天)左右,该阶段容易发生枯萎病与蔓枯病。

2.1 枯萎病与蔓枯病 枯萎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西瓜尖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rn(E.F.Smith)Synder et Hansen〕。蔓枯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瓜类球腔菌(Stagonosporopsissspp.)。两种病害同为真菌性病害,都可使叶片发生失水萎蔫,但枯萎病发病初期危害症状只表现为叶片萎蔫且不产生病斑,多数情况下叶片由基部向顶部逐渐萎蔫,中午温度高时失水表现更明显,一般早晨与晚间或者雨后可恢复正常状态,反复几次后整株彻底萎蔫枯死(图2)。西瓜蔓枯病的发病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叶片边缘裂刻处初期产生黄褐色大病斑,并逐步变为黑褐色;另一类常见于主蔓与侧蔓的分枝处,一般初期为梭形或椭圆形纵向水浸状病斑,表皮淡黄褐色,后呈现灰褐色,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后期干裂并有红褐色胶状物溢出。

图2 西瓜枯萎病病株叶片与主根维管束症状

两种病害最明显的区别是枯萎病病株的基部有缢缩干枯纵裂情况,后期纵裂处伴有淡红的胶状液体溢出,枯死病株主根和侧根根毛呈现黄色,纵切主根部维管束大多变为黄褐色(图2)。而蔓枯病发病较枯萎病慢且不危害根系,其症状也不是因根系引起,蔓枯病病原菌侵染茎蔓的同时也侵染叶片,但不会产生全株枯死的症状,只有发病的茎蔓变黄、萎蔫(图3),直至茎秆失水枯死,纵切发病茎蔓其维管束变成黄褐色。

图3 西瓜蔓枯病叶片症状

2.2 防治技术

2.2.1 枯萎病防治 该病害的发生与连作有直接关系,所以西瓜忌重茬,应与葫芦科瓜类作物轮作间隔至少6 年以上,可以采取嫁接或无土栽培的方式降低风险。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40%五硝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灌根 + 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750 倍液 + 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 mL(为1 000 m2的用量)喷雾,或者用含芽孢20 亿个 · 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灌根 + 250 g · L-1嘧菌酯悬浮剂1 000~1 200 倍液 +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400 倍液喷雾,或者用3%吡唑醚菌酯 · 噁霉灵颗粒剂2 000~2 500 g(为1 000 m2的用量)撒施 + 40%甲硫 ·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喷雾。采用叶面喷雾与灌根结合的方式提早预防,灌根时适当加入生根剂能够提高整体防效,每隔5~7 d(天)防治1 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 次,以上大处方交替使用。

2.2.2 蔓枯病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 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 + 10%多抗霉素500倍液,或30%肟菌酯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5~40 g(为667 m2用量) + 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400 倍液,或560 g · L-1嘧菌酯 · 百菌清悬浮剂1 000~1 200倍液 +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喷雾,视病情5~7 d(天)后再喷雾1 次,大处方要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视病情连续防治3~4 次。

3 第3 阶段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

西瓜病害防治的第3 阶段(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通常30 d(天)左右,主要病害有疫病、炭疽病、细菌性果斑病等。

3.1 西瓜疫病 病原为德雷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Tucker)和辣椒疫霉(P.capsiciL.),均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疫病又称为死秧病,26~32 ℃条件下最适合发病,对西瓜叶片、茎蔓以及果实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叶片染病,一般在叶托处或叶尖出现暗绿色水浸状“V”形病斑,病斑边缘黄褐色,湿度高时类似开水烫过,并迅速向叶柄方向扩展,干燥后为暗黑褐色且易破碎(图4)。茎蔓或果实染病,初生圆形或纺锤形水浸状暗绿色凹陷病斑,后迅速发展并循序渐进扩展,茎蔓侵染部位随天晴高温而明显萎缩,果实染病一般由瓜脐周围开始迅速向四周扩展形成大片坏死组织,染病部位表面长出1 层白色霉状物,最终导致植株干枯、果实腐烂。

图4 西瓜疫病叶片症状

3.2 西瓜炭疽病 该病害由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orbiculare(Berk.et Mont.)Arx〕真菌侵染引起,在第3 阶段发病尤为严重,具有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2~28 ℃、相对湿度为85%~95%。一般植株茎基部近地表叶片先发病,初期叶片上无规律地分布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后迅速发展形成暗红褐色不规则多角形病斑导致叶片枯死,病斑上有明显轮纹(图5),常分布黑色小点或淡红色黏状物,施药后或在天气干燥时病斑处容易穿孔,侵染叶片后很快会感染茎蔓直至果实,因此叶片出现症状后必须在初期及时防治。茎蔓感病,呈现狭长不规则的梭状红褐色斑痕(图5),随后横纵双向扩展与其他病斑合并,干裂凹陷,绕茎一周后茎蔓萎缩干枯死亡。果实染病初期为水渍状暗褐色不规则形斑,病斑随后扩展并凹陷龟裂,严重时病斑连片合并导致西瓜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图5 西瓜炭疽病叶片和茎蔓症状

3.3 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细菌性果斑病依然是主要病害之一,种植户通常称之为“阴皮病”,果实染病初期果面上分布水浸状暗绿色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不规则大斑块并出现黄褐色龟裂,肉眼可见内部果肉组织已经呈黑褐色腐烂状态(图6),严重时病斑上伴有红褐色黏稠菌脓溢出,可借助风雨传播,很快由中心病株蔓延至周围。一般会从品质好、品相佳的西瓜开始发病,并且症状不易察觉,往往先体现在果实上而后再显现在叶片上,叶片染病初期呈暗棕色带有黄色晕圈的病斑,通常沿叶脉扩展成多角形,病斑背面溢出白色菌脓,湿度大时病斑很快连在一起使叶片干枯,造成水渍状腐烂。

图6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果实症状

3.4 防治技术

3.4.1 疫病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 +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 倍液 + 4%春雷霉素水剂750~1 000倍液,或64%噁霜 · 锰锌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 + 722 g · L-1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1 000倍液 +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1 000 倍液 +0.3%四霉素水剂600~800 倍液,或72%霜脲 · 锰锌可湿性粉剂750~1 000 倍液 + 100 g · L-1氰霜唑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0~1 000 倍液 +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47%春雷 · 王铜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叶面均匀喷雾。每隔5~7 d(天)喷雾1 次,视病情采用以上大处方交替防治3 次。

3.4.2 炭疽病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450 g · L-1咪鲜胺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 + 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 20%噻唑锌悬浮剂600~800倍液,或250 g · L-1嘧菌酯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 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 +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1 000 倍液 + 4%春雷霉素水剂750~1 000 倍液,或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0~50 mL(为1 000 m2用量) + 20%丙硫唑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 +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 0.3%四霉素水剂600~800 倍液,或30%肟菌酯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 20%抑霉唑水乳剂750~1 000 倍液 + 80%福 · 福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叶面均匀喷雾。每隔5~7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可依据病情适当加大药剂浓度以提高防治效果。

3.4.3 细菌性果斑病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20%噻唑锌悬浮剂500~800 倍液 + 0.3%四霉素水剂600~800 倍液 + 1.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500 倍液,或20%噻森铜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 + 4%春雷霉素水剂750~1 000 倍液,或47%春雷 · 王铜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或46%氢氧化铜水分散颗粒剂1 000~1 500 倍液,或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叶面喷雾。每隔5~7 d(天)喷雾1 次,铜制剂每隔6~7 d(天)喷雾1 次,施药期间不要喷施有机磷类或者带有金属离子的农药,以免产生药害,视病情连续防治3~4 次,以上大处方交替使用。

猜你喜欢
水剂悬浮剂细菌性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