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当前,数智化浪潮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各大企业重视,业财融合成为财务转型中的热议话题。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是提供货币计量维度的信息,大量有价值的非货币计量维度的信息被湮没,管理工作难以实现从报表数据向业务活动的追溯,仅通过财务数据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无法准确识别业务经营中的异常点,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和运营的要求。于是,业财融合成为未来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管理会计应用要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在企业运营中,业财融合的实现需要具备技术支持、流程再造、组织重构等融合基础,涉及对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应用的过程,其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明确各业务、各业务主体对企业价值创造贡献度的信息体系,以更准确地揭示业务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服务于企业的业务决策和价值创造。简单来说就是业务活动过程要创造价值,财务要反映价值创造的结果。业财融合是业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也是管理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仅包括业务与财务的信息融合,还包括业财的流程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风险融合等,旨在助力企业科学决策、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保障企业价值创造功能的实现。
谢志华等[1]指出,业财融合的本质是业务与价值的融合,体现在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融合,同时,存在信息融合的因果结构,业务和开展业务的主体是因,会计的价值结果信息是果,信息融合路径要以业务创造价值为基础,实现各种业务原因信息与价值结果信息的有效链接。田高良等[2]对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三个融合是核心、两个循环是加持、资源耗用是驱动的价值创造机理模型,包括机制融合、数据融合、工具和应用融合3 个维度的驱动融合,加之贯彻战略决策循环和运营支持循环这一双循环理念,最终有助于实现业财融合。王亚星和李心合[3]从理论角度重构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揭示了“业计融合、财计融合和业财融合”的“金三角关系”。叶康涛[4]认为,业财融合的关键在于经营分析要从财务动因深入业务动因,实现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效果。谢志华等[5]认为,业财融合是业务与价值的融合,要实现业财融合就要将业务型组织转变为价值型组织,不仅要在信息上融合还要在组织层面实现业财融合。企业生产应该对应管理会计方面的以销定产,按照需求链塑造企业组织体系,确保企业内部和外部实现价值化转型。
3.1.1 环境驱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策指导成为财务变革的催化剂,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技术的发展可以为财务变革提供直接技术支持。伴随国内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平台的兴起让未来会计业务加快从监管的后馈控制转向服务的前馈控制和事中控制的进程,更加主动地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6]。现阶段,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变化,原来重销售的粗放盈利模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企业转向精细化管理。数字化时代,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企业间的竞争演化为数据的竞争,一些非结构化数据需要用专业的管理知识、模型和工具转化为可用信息,利用技术赋能业财融合,为决策提供支持,将信息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新时代下对财务分析提出的更高要求。
3.1.2 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财务转型需求与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对应,在企业开展的业务循环、管理循环、信息循环三大循环中,业务循环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直接过程,财务职能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信息循环的重要构成,支撑管理决策。随着财务职能的转型,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融合,才能为管理循环、业务循环赋能,整体上支持企业的转型升级。
3.1.3 预算管理的需求
近年来,管理会计应用成为财务转型和业财融合的热点话题。业财融合正是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如果预算只是结果导向性的控制,没有业务的参与,没有对预算的执行方案作出要求,那么预算将无法发挥管理效能。通过业财融合为预算管理赋能,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让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编制、执行、控制、调整、评价各个环节全程参与、相互配合,体现了业务与财务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标的深度融合。
传统的依据静态报表的财务指标分析具有滞后性,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层及时洞察市场、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科学决策的需要。通过业财融合,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实时联通,能够动态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实现场景化在线,实时监控业务目标实现进程,从而提升财务对业务决策的支撑能力。业财的融合将价值管理与业务流程相联系,抓住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地揭示哪些业务和业务主体创造了价值,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并对企业战略发展作出规划。基于业财融合,财务不再仅仅是业务的事后核算和监督,而是站在价值角度对前台业务开展事前预测,计算业务活动的绩效,并将这些重要信息反馈至具体业务人员,从而为业务主体的激励和考核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进而有助于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提高业务主体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如图1 所示,通过业财融合,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业务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战略支撑能力,制定更有效的业务策略和运营决策,让财务更好地服务业务,激发部门间的协同效应,降低企业潜在风险,实现价值创造目标[7]。
图1 业财融合的意义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大发展,分工越来越细,职能部门相互剥离,财务从业务中分离出来,财务部门为满足利益相关者、投资者、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对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映经营者的经营情况。为了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部分财务人员仅关注企业的外部需求,而忽视了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需求。以会计核算流程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报表披露本身与业务不是实时联动的,而是业务活动的结果,不能全面、实时地反映业务场景。此外,会计报表披露的是事后结果信息,没有披露质量信息和过程信息,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关注较少,因此造成了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分离[8]。
一方面,财务部门是价值管理部门,着眼于成本管控、风险识别、资金筹划等内容;企业的价值创造部门——业务部门,侧重于实现制定的业绩指标,常常导致其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而放弃财务指标。由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目标不一致,导致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缺少对业财融合的正确认识,难以兼顾财务指标和业绩指标。另一方面,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由于未能系统地参与管理会计培训与学习,观念较为陈旧,对业财融合理念的接受度较低,认为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应该明确分工,对深入业务端的工作存在抵触心理。同时,由于缺少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进而在开展财务工作时未能全面地考虑业务需求,财务服务业务的意识不强,难以实现二者间的协同效应。因此,没有为业财融合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业财融合的推行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依赖于企业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但目前许多企业由于信息技术资源有限,搭建的财务信息系统只能支持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仍存在业务与财务信息相互孤立的现象,部门间的沟通受阻,财务人员无法投身关键的分析决策工作,难以实现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
业财的数据融合,仅依赖财务报表生成的数据,难以让管理会计工具发挥作用。因此,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数据中台将散落在各个数据库的业财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其他系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复用和共享,让这些数据的后续处理较为准确,为管理会计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使其他系统避免为取得这些数据所做的重复性工作。数据中台的技术架构可以让会计信息系统以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数据,在互通和共享的基础上,让管理会计从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转向基于未来数据的分析,从依赖会计人员的经验转向依赖客观的数据分析,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决策,使企业运营管理实现增值赋能。此外,通过应用智能分析技术,构建不同部分不同领域的数据模型,实现数据可视化,能够为企业财务决策与业务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业务数据化决策的场景化,有利于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信息反哺于业务,增强快速创新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业财融合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管理层应更新理念,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财务支持业务并引导业务,将财务管理推向业务的前端。通过对数据的预测和分析,财务人员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业务部门以及决策层,使业务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并且把握业务流程的关键点和潜在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降低业务的运营风险,在支持优化改进业务流程和活动的同时,为企业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增效益,这就要求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业财融合是双向融合,既有财务参与业务,也有业务参与财务,不仅要求财务人员熟悉业务流程、深入业务流程,从运营模式、盈利方式等多个维度去了解业务、掌握业务目标,同时,明确业务的运作模式,帮助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增强财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商业洞察能力,让技术为财务赋能,发挥大数据对科学决策的支撑作用。
将管理会计与数据相结合,把管理会计工具嵌入业财融合,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框架,在信息收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业务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企业可以基于“互联网+”理念,从平台层、数据层、应用层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首先,在平台层进行海量数据的搜集。业财融合下的信息是多维度的,除了传统的财务信息,还包括投融资、供产销、人事、客户等非财务信息,这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数据精细化程度,以满足企业各层级对数据信息的需求。其次,在数据层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融合,借助软件支持对平台层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并分类储存在企业共享中心的各信息系统,方便管理决策时实时调取。最后,在应用层基于数据精细化分析,利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全面预算、营运资本、筹资投资、业绩评价、企业价值方面的分析,形成科学合理的营销、投资、增资方案。基于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应用,能够减少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成本,优化作业流程,降低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最大化[9]。
业财融合不仅要求财务和业务在信息上实现融合,还需要组织融合。企业应以积极的态度推动业务组织内部的变革。职能分工导致的功能型单元更注重自身职能的履行,弱化了价值创造,容易造成业财的脱节。在管理会计中,将企业内部的功能型单元分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收入中心、成本中心或者费用中心,就是推动功能型单元向价值型单元转换的实现形式。功能型单元在转化为价值型单元后,有利于实现业务与价值的融合。
数字化时代,业财融合实际上不仅是业务与财务在数据信息上的融合,还有组织和系统上的融合,是企业实现财务数字化的重要途径。在过去,企业仅仅依靠基于会计规则生成的事后、非实时、分散不集中的数据,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业财融合模式能够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在数据中心或云端进行整合,业财融合解决了决策支持能力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会计从核算监督走向服务支撑,即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合,财务部门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环节的支撑能力。业务与财务的双向融合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更新财务观念,学习管理会计知识,还需要增强数据分析和沟通能力,将财务延伸到前端业务,发挥业财融合的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