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共解复合手术室难题

2023-09-26 01:09张春吉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18期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医疗

文/本刊记者 张春吉

手术室的发展正不断发生变革与升级,并持续改变着人们对现代医疗的认识。

金昌晓

作为现代医院诊疗的核心之一,手术室的建设与标准化发展是促进医疗技术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决定医院诊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传统的简易型手术室、分散型手术室、集中型手术室、洁净型手术室,到一体化手术室、数字化手术室,再到以“复合手术室”(Hybrid Operation Room)为代表的第五代手术室——手术室的发展正不断发生变革与升级,并持续改变着人们对现代医疗的认识。

复合手术室,即在一体化手术室及数字化手术室基础上,结合医疗成像设备和数学化信息系统,将各种设备与系统进行最优化的整合,推动优化手术流程,帮助医生能同时应用多种技术处理同一疾患。这种复合既包括DSA、CT、MRI等单复合,又包括DSA+CT、DSA+MRI等双复合。此外,以DSA+CT+MRI为代表的大型多复合方式也逐渐成为复合手术室发展的趋势。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其中明确提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这与复合手术室的建设与发展理念不谋而合。2022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复合手术室高质量发展,《数字一体化复合手术室技术标准》(T-CECA 20023-2022)正式发布,为数字一体化复合手术室的建设提供了专业的行业规范,也不断促进着复合手术室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5月20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卫星会——“复合手术室与传统手术中心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如期举办,迈柯唯(上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ETINGE”)外科系统及感染控制部总监舒运斐做开场致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GETINGE外科系统及感染控制部产品总监张洁、GETINGE高级产品经理施恩杰等嘉宾分别做主题演讲。

主体多元 提质增效

近年来,复合手术室建设在行业内掀起了一个小的高潮,但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说,复合手术室的建设也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自2015年提出建设复合手术室的动议以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积极依托三大平台建设(即精准放疗平台、精准手术平台和精准诊断平台),通过3年筹备、1年建设、4年努力,推动医院复合手术室成功落地,积累了国内建设复合手术室的宝贵经验。

复合手术室的建设是一个长周期、跨部门、重协作的过程。从选址到改造、从计划到执行、从应用到管理,复合手术室的建设需要医院管理者充分理清建设思路。一是以共享为宗旨,打破科室间的采购与使用藩篱,不断促进复合手术室应用范围和应用效率的最大化。从骨科、脑外科、胸外科,到整形外科、心脏和血管手术、肿瘤学等,复合手术室的建设是一个有益于多部门的重大工程,需要时刻秉持共享的建设理念。这种共享不仅是设备和平台的共享,更是人员和技术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复合手术室的效益最大化。二是以规划为前提,推动复合手术室融入医院建设体系的早期阶段,以减少复合手术室建设的周期和改造成本。当前,绝大部分医院由于缺少对复合手术室的基本认识,往往都将复合手术室的空间“预留”出来,待到医院建设后期再推动改造现有场地设施,引入复合手术室。这种改造的成本无疑增加了医院建设的负担,也不利于医院管理的发展。此外,复合手术室建设还需要以优质项目为依托,打好项目优化“组合拳”,不断促进“利旧出新”,做到项目建设与原有设施改造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技术为中心,持续优化复合手术室的管理模式,推动复合手术室高效运转,让真正懂技术、感兴趣的人员对复合手术室进行管理,提升组织机制的有效性。

周宏

在复合手术室的建设过程中,医院也面临着多重困难和阻力,需要持续秉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是设备构件繁多,建筑荷载成为难题。在复合手术室建设过程中,涉及大型设备的安装与吊装,大孔径CT安装对场地的地面平整度要求较高,要求在14米乘3米的范围内达到水平度2毫米的误差。该误差要求常规的施工工艺难以达到。在施工过程中,医院通过第一遍自流平水泥的方式进行初步找平,然后在地面铺设网格网的方式精确测量每一个方格网内的标高。最后通过反复的尝试和努力,满足了大孔径CT对地面水平度安装的要求。二是建设空间狭小,需要布置室外机组。受制于工程改造的条件限制,复合手术室的建设需要形成内外联动机制,不仅要满足室内场地的建设标准要求,也要照顾到室外建设的合理要求,如应尽享周边屋顶、钢构设备平台、保持医院外观、根治屋面漏水等。医院充分抓住时机、见缝插针,在运输、吊装、暂存等多个程序中充分协调,不断促进外部平台合理化建设。三是建设主体多元,沟通成本较大。当前,复合手术室建设的核心科技仍然掌握在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手中,这就使得整个项目需要设计方、建设方、设备方和医院方四方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如果沟通不到位,则会为复合手术室标准化建设带来一定的阻力和缺憾。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西南地区首家拥有复合手术室的医院,获得了多方的关注与报道,有效提升了医院应对肿瘤的专业能力和地区影响力。目前,医院复合手术室配备了全球最高端的西门子飞龙DSA大孔径滑轨CT以及术中放疗设备,能够将实时影像、介入治疗、外科微创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精准、最快速、最安全地达到治疗效果,在同一间手术室一次性解决临床难题,避免来回转运患者多次麻醉,及时评价疗效,最有效地为患者服务。未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继续精进复合手术室的建设,努力给国家的疑难病工程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案例共享 思维拓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三甲医院。医院多个学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如脊柱外科、生殖医学中心等,专业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医院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及数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投入及科研成果均取得较大发展。

金昌晓介绍:“联合多种影像设备提高诊疗水平、单模态的复合手术室和多模态的复合手术室是当前复合手术室建设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北医三院积极推进探索复合手术室的建设与临床医用,在其崇礼院区的复合手术室已具备快速评估及抢救的流程和能力,能够在1小时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手术和损伤控制性手术,具备开展各项急诊手术的能力和条件,具备严重创伤生命支持能力及相关仪器设备。

2022年2月7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还完成了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从云顶赛场至崇礼院区的空中运转不到5分钟。同时,依托5G和人工智能技术,患者信息和伤情报告在院前实现共享,从赛场至复合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全面提高了冬奥会的医疗救治效率。

金昌晓指出,当前,国家医学中心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有力地发挥牵头作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疑难危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10个国家医学中心,共依托19所医院;共发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89所,其中综合和专科医院69所,中医院20所。

张洁

热力消毒 精益求精

疫情过后,医疗器械的复用与感控仍然是医院风险管理的核心,也是促进医疗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医院运转的“肝脏系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承担着所有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在保障医院安全、可靠运行中扮演着十分突出的角色。当前,ISO WS 310作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有效推动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行,且在医院三甲建设和评审中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充分认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模式,重视医院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有助于推动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疫情之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手术污物的集中回收和处理。然而,疫情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需要在隔离区进行规范消毒预处理后再运转,以防止感染扩散。这就为手术的消毒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科室就地消毒预处理需要使用高浓度含氯制剂浸泡,对医疗器械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腐蚀问题;另一方面,疫情感染器械需要进行单独回收,且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再次消毒,这不仅会对资源造成大量的浪费,更会使得患者的手术质量大打折扣。

什么样的消毒方式是最安全、最可靠的?就地预消毒流程又如何规范?当前,以含氯制剂为主的化学消毒法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包括浓度、温度、时间等,这就大大降低了临床科室消毒预处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手工清洗也会让气溶胶的传播找到“可乘之机”,引发新一轮感染风险。因此,设备清洗是当前全球医疗器械消毒的公认标准,也有助于医疗器械消毒的安全发展。

设备清洗中,“热力消毒”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最佳选择——通过90℃的高温热水,热力消毒能够摆脱化学条件,利用设备在1个小时内从“预洗”到“干燥”,为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消毒清洗。与此同时,热力消毒能够充分跟踪消毒流程,为医疗器械消毒流程带来“留痕”证据,充分保证医疗安全。最后,热力消毒还能够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只要提前预设流程,加上一个小小的不到5平方米的设备,就可以实现就地高效的纯热力消毒。”

施恩杰

对于医院的管理者来说,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建设需要尤其关注流程与方法。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优化,制定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考虑增设应急及特殊处理区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手工处理器械的规范化消毒运作,对重点单元、重点部位的容器、碗盆、拖鞋、病床等物品的消毒方式进行改进。

患者重心 未来思维

2022年12月8日“新十条”出台后,ICU面临着床位扩容、医务人员感染等多重压力的影响。后疫情时代,ICU的发展更是牵动医疗资源分配与医院发展的关键。

“以病人为重心”是GETINGE设计ICU的核心理念——通过为医务工作者设计更多的操作空间,能够有效提升医疗设备布局的使用效率,帮助医生进行更好诊断;以“悬臂塔”为代表的新式ICU设计方案,能够覆盖足够治疗范围,且能够通过平顶式设计极限减少吊塔悬臂视觉上的压迫感,提升病患情绪价值。

“未来思维”是GETINGE设计ICU的关键方案。当前,模块化的建设方案能够设计出不同环境,为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抚。模块化ICU环境,不仅是对病房背景、墙面的简单更改,更是将墙体、玻璃、自动门、吊顶、灯光等进行整体化布局,通过以未来思维打造未来医疗环境,满足不同患者对医疗环境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模块化的设计能够大大降低医院改造的成本,提升医院建筑寿命。

“设计有温度的ICU”是GENTINGE设计ICU的情感依托。“传统大通铺的ICU病房容易导致患者之间相互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ICU无法顾及患者的情感需求……”通过电磁刹车系统、电容操控把手、夜间灯光管理系统、高移动性检查照明灯等一系列有温度的设计,GENTINGE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ICU服务体验,有利于为急性疾病患者、术后患者和新生儿提供创新和可持续性的生命支持。

猜你喜欢
手术室消毒医疗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