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与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交互融合的研究

2023-09-26 19:48曹瑞袁野
区域治理 2023年22期
关键词:血液学育人思政

曹瑞,袁野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随着医疗事业改革进程的加速,临床对血液学检验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也带动了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讲授专业知识技能,还需借助思政育人的作用价值,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其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己任,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一、思政教育与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交互融合的意义

(一)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教书与育人相分离,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不深入,高校各专业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授课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专业课教师受专业背景的制约,无法将思政教育有的放矢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导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医药卫生类高校的思政教育相对特殊,毕业生从事医疗行业,肩负着保卫人类健康、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任务,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精神。但高校生源不同,价值观仍处于萌芽状态,离不开教师对其正确价值导向的引导。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存在错误的观念及态度,认为思政教育无用,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中,进一步弱化了思政课程在思政教育的作用。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等教育管理的职责,对专业课上的德育工作落实相对忽视。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的内容繁杂,学生学习的时间紧且任务重,加上自身的思政能力欠缺,更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积极掌握检验的原理、方法、临床意义和操作技能等,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课程教学改革尤为迫切。

(二)可行性

血液学检验是基于血液学理论,利用检验方法去研究血液病,创建理论、检验手段、研究对象相互结合的临床分支学科;也是研究和分析血液及造血组织的病理变化,阐述血液病的发病机制,协助诊疗与病情观察、预后监测的一门学科。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能够让学生边学专业技能边发展职业素养。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与临床的联系密切,血液病的病情严重且疾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利用检验手段快速准确地检验白血病和出凝血系统等疾病尤为关键。仅依靠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无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生命、尽职尽责,无法体会到学科学习的价值意义。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利用临床真实事件与融入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更能够震撼学生心灵,使其感同身受,以此强化职责意识和使命感,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更突出了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血液学检验课程属于自然科学课程范畴,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知识综合性等特点,相比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等学科,其思政资源并不丰富,还需立足育人目标与学情等,多渠道地挖掘各种思政育人素材,积极拓展该学科的课堂容量与育人功能[1]。

二、思政教育与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交互融合的策略

(一)合理制定目标体系

首先,在专业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明确血液相关疾病实验室检验方法及相应诊断标准;学会利用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以及止血与凝血检验的常用方法;具备血液检验的技能,有鉴别细胞形态结构和临床分析与综合实践能力,达到岗位能力需求。

其次,在育人目标方面。血液学检验课程需围绕大健康与医德等新时代理念去确定育人目标。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讲授专业知识技能,还需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利用多种教法和活动,培养并训练学生的爱岗敬业、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人际沟通、自主学习、生物安全防护、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能力,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岗位与社会。一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养成终身学习医学检验知识的意识,牢记对社会与国家的责任使命,高效精准地完成检验任务,展现个人的能力与价值。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要以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为主,不畏困苦艰难,守护健康与生命,遵守职业操守,展现职业素养。二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要求学生具备爱国敬业与诚信友善等工匠精神,以集体与国家利益为重,践行医学生的誓言,勇挑重担。三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利用马克思主义理念指导检验工作,做到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遵守规程,投入到检验项目与方法的开发中,不断促进自我成长,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

(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挖掘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要素,整合网络上丰富的育人素材,确保教学设计更加贴合学情与教学目标,切实发展学生的职业认同、爱国精神、敬畏生命精神、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素质能力。一是针对于血液学概念的专业知识点,在讲解血液学相关概念的内容时引出思政育人元素,即检验人员的角色定位,学会用事物的相互联系性看待疾病之间相互转化出现的不同检验结果,能与临床进行有效沟通,具备法律观念,为医患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针对于血细胞发展简史的专业知识点,渗透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胞等发现过程的历史资料,如显微镜的问世、染色方法的建立、穿刺针的发明、血细胞功能的发现等,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如在红细胞疾病的教学中,明确贫血是由于过多丢失或破坏红细胞等原因造成,引出屠呦呦立足于传统医学经验,研制抗疟药,获得诺贝尔奖。通过思政教育,让学生立足国情,正确看待中华文化,发现中医药的亮点,挖掘传统中医药的宝藏,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三是针对于造血检验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点,讲解造血微环境概念,补充影响造血微环境的理化因素,包括物理射线、病毒感染、苯及其衍生物的化学试剂等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在工作中注意个人防护与对病患的防护,树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观念。三是针对于造血干细胞的专业知识点,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呼吁大学生于捐献干细胞,挽救患者的生命。弘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四是针对于骨髓细胞形态学习的专业知识点,发挥以赛促学的作用,让学生在绘图比赛中加强对骨髓形态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用新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五是针对于贫血病因的专业知识点,介绍贫血病因的相关知识,倡导大学生在生育中做好婚前检查与孕检,响应国家生育政策。六是针对于白血病的专业知识点,讲解白血病的类型,介绍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王振义院士对肿瘤治疗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讲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内容时,组织学生观看影视片《我不是药神》,学习国家医保相关文件,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药格列卫被正式纳入医保范畴。国家通过进口抗癌药免关税、扩大药品报销范围和比例、医保电子卡惠民政策的出台等措施,全方位地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从根本解决民生问题。讲解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从保障“平民”出发,让学生看到国家的巨大变化,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自豪。七是针对于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应用的专业知识点,介绍钟南山院士与李兰娟院士等人为抗击新冠疫情所作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三)提供条件保障支撑

1.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在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承担着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也要负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还需积极选拔优秀骨干,要求教师将前沿科技等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更多的感染与启发。教师应坚定信念与政治信仰,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正规化的展开教学管理活动。教师加强自我约束,发挥榜样与表率作用,不断挖掘思政育人资源,在教学的各环节渗透人文素养,切实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高尚道德。加强对国内外热点新闻和社会时事的关注,了解党章党史与医疗事业的发展情况等,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向学生传达正确做事做人的原则。通过思政教育指导学生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稳定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并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使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学院加强对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通过评价、定期培训、线上下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能力,激励教师从素质教育、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等多维度,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血液学检验任课教师的话语体系,强化教师的思政教育影响力[3]。

2.加强教学管理

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开展思政建设,须上下贯彻统一落实,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形成“学院党委、党支部、党员教师”多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组织展开专题教育与主题党日活动,引导教师通过观摩课与教学研讨等方式,了解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实施:一是构建思政平台。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平台,各教育工作者积极上传血液学检验思政建设相关的资源,师生之间共享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二是构建监督机制,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整体推进情况的监督,监督小组在思政建设中发挥协调引领作用,突击检查与整改不合规行为,确保教育管理工作者均投入到思政建设之中,做到专业课与思政的同步发展。

3.完善评价体系

及时评价与了解血液学检验思政建设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以此建立血液学检验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如下所示:一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及时考核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质量、思想状态等能力素养情况。组建专门的评价小组,通过定期汇报与访谈、听课等方式,掌握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授课能力,灵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法。组建专业技能大赛,由行业专家与兼课教师作为评委,引导教师在思维碰撞中拓展思维,产生更多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想法。二是考核教师的态度信念,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思政建设是系统性的工程,得益于教师的长期坚持和有效推进。采取人性化的考核方式,考量教师的态度信念,切实发展教师的整体能力、素质、意志。三是考核课程设置,制定完善的思政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法,根据部署目标统一规划,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方面评定课程教学质量。并要求教师撰写课程报告,根据反馈不断进行调整。四是评价学生的素养,在血液学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采取课前调查、访谈、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做好学情追踪工作。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的三观、情感态度变化、专业体现、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情况开展评价,完善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出勤率、诚实可信等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各项指标占比。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利用雨课堂等平台实现自动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评价中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教师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血液学检验课堂教学设计。由此可见,在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建设,更利于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总结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是推进思政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发展对医疗领域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更需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加强思政建设,以实现课程育人。挖掘思政教育素材,通过发挥血液学检验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载体作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思政教育,通过优化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等方式,全面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合格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血液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种实验兔血液学指标测定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