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株高、穗部性状与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2023-09-25 03:01夏明郑文贵陈广红王绍林郑英杰王莹李林蔚王彤于亚辉
北方水稻 2023年4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粳稻产量

夏明 郑文贵 陈广红 王绍林 郑英杰 王莹 李林蔚 王彤 于亚辉

摘  要:研究以新配制的48份粳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及越光和盐丰47为试验材料,对粳型两系杂交稻杂交组合的株高、产量及穗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新组合株高的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98~129.0 cm,极差为31 cm。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各指标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是单穗秕粒数,变异系数达74.04%。

关键词:粳稻;两系杂交稻;穗部性状;产量;比较分析

基金项目:辽宁省农业重大专项课题(2022JH1/1020000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22-MS-063)。

收稿日期:2022-10-12

作者简介:夏明(1980-),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于亚辉,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研究。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lant Height, Ear Characters and Yield Characters of Japonica Two-line Hybrid Rice

XIA Ming1 , ZHENG Wen-gui2 , CHEN Guang-hong1 , WANG Shao-lin1 , ZHENG Ying-jie1 ,

WANG Ying1 , LI Lin-wei1 , WANG Tong1 , YU Ya-hui1*

(1 Liaoning Institute of Saline-Alkali Land Utilization, Panjin Liaoning 124010, China;

2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Yushu Street, Dawa District, Panjin Liaoning 124200,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using 48 combinations of Japonica two-line hybrid rice to compare their heights, yields and grain qualities, Yuegusng and Yanfeng-47 to evaluate its grain qualitie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a.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the new hybridized combinations, ranging from 98 to 129 cm, range 31 cm.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ear characters of Japonica two-line hybrid ric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74.04%.

Key word: Japonica rice; Two-line hybrid rice; Spike traits; Yield; Comparative analysis

隨着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和两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应用,两系法杂交水稻已成为杂交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在我国南北方和籼粳亚种间是不平衡的[2]。北方常规品种产量水平较高,两系杂交稻的竞争优势小,同时两系杂交稻制种成本高、制种纯度不易控制、杂交稻米质较差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北方两系杂交稻的发展[3]。研究通过对48份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株高、产量和穗部性状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株高、产量和穗部性状的相互关系,评价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应用价值,也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2011年以性状稳定且配合力较好的17个不育系和32个不同类型的常规品种配制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选取杂种F1的48份新组合为试验材料。2012年将48份新组合(A1-48)和对照品种盐丰47(CK1)和越光(CK2),共50份材料种植于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地。试验地土质为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地力均匀,耕层土壤(0~15 cm)有机质含量为19.8 g/kg,全N1.1 g/kg,碱解N89.4 mg/kg,P2O511.2 mg/kg,速效钾194.2 mg/kg,全盐1.7 g/kg,pH值7.48。

2012年4月10日播种,5月25日移栽,株行距为13.3 cm×30.0 cm,每份材料栽插2 m行长4行区,每穴1苗,田间管理同当地一般生产田。9月下旬成熟后测定株高、并除边行选择连续的有代表性的植株收取5穴稻穗,晾晒后考种,新组合在完全成熟后,每小区分别收获晾晒,称重测量含水量,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kg/667 m2)。

运用Microsoft Excel2007分析和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株高比较分析

水稻的株高与其产量密切相关,在不倒伏的基础上,适当的提高植株高度有利于水稻的增产。由表1可知,各组合的株高差异较大,平均值为114.5 cm,变化范围为98~129.0 cm,极差为31 cm。株高最高的是A39,株高为129 cm 。与两个对照相比,各组合平均株高高于对照,显著高于CK2(越光)。

2.2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分析

2.2.1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各指标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单穗秕粒数变异最明显,极差为91.8粒,变异系数达74.04%;其次是穗数,极差为17,变异系数为34.35%;粒长和粒宽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4.84%和4.87%。千粒重的变幅为21.99~32.24 g,变异系数为8.18%,相对其他指标变异系数较小。此外,穗粒数变幅最大,均值为187.3,极差为130.8~285.8,变异系数为20.31%;与两对照相比,多数组合穗粒数均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多数组合超过对照的穗粒数。这也进一步表明新组合中单穗秕粒数的差异较大,个别组合的结实率相对较低;而粒长和粒宽性状相对稳定,这可能是所选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均为粳型稻有关。同时,也可以看出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数、穗长和穗粒数均超过对照材料,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

2.2.2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间相关分析  如表3所示,实粒数与穗长和穗数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实率和秕粒数均与穗数、实粒数和秕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粒型性状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其中粒长与粒宽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宽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而粒长与千粒重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此外,粒长与穗长和粒宽呈极显著负相关。

2.3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分析

2.3.1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产量比较分析  如表4可知,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产量差异相对较大,均值为627.6 kg/667 m2,极差达482.5 kg/667 m2,变异系数为1.42,产量最高的新组合A27,产量达到879.7 kg/667 m2,产量最低的新组合为A12,仅为397.2 kg/667 m2。与两个对照相比,只有两个组合产量低于CK2(越光),而23个组合产量高于CK1(盐丰47)。产量较高的3个新组合为A9、A27和A31,产量分别为805.03 、879.67和801.32 kg/667 m2。

2.3.2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株高与产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由图1可知,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中的株高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株高的升高,产量先逐渐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产量急剧下降。说明株高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株高过高容易倒伏,而株高过低不能获得足够的生物产量,进而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因此在新品种选育中应选育株高适中的材料,只有选育株高适中的组合才能获得高产。

3  结论与讨论

3.1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株高与产量分析

杂交一代长势旺盛,营养优势强,巨大的营养优势为生殖生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常规稻相比,产量会相应增多。杂交水稻株高普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谭酬志、邹小云等(2008)研究了38个籼型三系杂交组合株高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36个组合表现为正向竞争优势[4]。马洪文、王坚等(2008)研究了36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株高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发现,中亲优势平均值为2.06%,26个组合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5]。陈顺辉(1993)研究了30个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结果同样表明,株高的雜种优势明显[6]。水稻的株高与其产量密切相关,在不倒伏的基础上,适当的提高植株高度有利于水稻的增产。研究中杂交稻新组合株高的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98~129.0 cm,极差为31 cm。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产量均值为627.59 kg/667 m2,最大值为879.5 kg/667 m2,最小值为397.2 kg/667 m2,极差达482.5 kg/667 m2。其中,产量最高的新组合A27(G278/597),产量达到879.5 kg/667 m2,产量最低的新组合为A12(G147/中农院),仅为397.2 kg/667 m2。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中的株高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株高的升高,产量逐渐增加。株高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株高过高容易倒伏,而株高过低不能获得足够的生物产量,进而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因此在新品种选育中应选育株高适中的材料,只有选育株高适中的组合才能获得高产。

3.2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分析

穗是水稻产量的最终表达部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历来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关欣,陈温福等(2004)指出,超高产品种在各个性状上都有所改进,并且结实率较高,使得其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说明各穗部性状的均衡增加是超高产的有效途径[7]。林炎照、杨友林等(2004)观察了三系品种间杂交稻组合,31个组合表现出正向中亲优势[8]。边永高(2007)对浙北稻区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组合平均总粒数高于常规粳稻,竞争优势36.51%[9]。

试验中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各指标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是最大单穗秕粒数,变异系数达74.04%;粒长和粒宽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4.84%和4.87%。与两对照相比,多数组合穗粒数均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多数组合超过对照的穗粒数。这也进一步表明新组合中单穗秕粒数的差异较大,个别组合的结实率相对较低;而粒长和粒宽性状相对稳定,这可能是所选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均为椭圆型稻粒有关。

参考文献:

[1] 胡忠孝,田 妍,徐秋生.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J].杂交水稻,2016(31):1-8.

[2] 邓华凤,何强,舒服等.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杂交水稻,2006(01):1-6.

[3] 胡忠孝,田妍,徐秋生.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J].杂交水稻,2016,31(02):1-8.

[4] 谭酬志,邹小云,熊春梅,章彪雄,黄天宝.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29):12629-12631.

[5] 马洪文,王坚,史延丽,刘炜.宁夏杂交粳稻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08(02):3-6.

[6] 陈顺辉.水稻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S3):15-20.

[7]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水稻超高产育种—从理论到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05):324-327.

[8] 林炎照,杨友林.籼型杂交稻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相关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4(03):129-132.

[9] 边永高.浙北稻区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优势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29):9 181-9 182+9 208.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粳稻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分析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