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的微光

2023-09-25 10:04张瑜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加码城中村信心

张瑜

如果我们身处一个隧道,已经能看到尽头的微光了。

经济边际正在磨底,对经济的客观基本面没必要再悲观了。华创宏观WEI指数6月第三周见底之后,进入磨底微向上状态,只不过向上弹性不大。

当下的剧本很像2014-2017年,政策剧本似曾相识,根源是什么?地产。中国经济在大部分时间,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是高度相关的,呈现三、四年一个周期的来回轮动。2014-2017年、2021至今,是低地产+高基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失血”模式。经济压力较大,稳增长的需求相对高,所以基建在高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一边是卖地收入受冲击,另一边要稳增长、维持高支出,是“失血”模式。

我们看到2015年年中权威人士表态、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及要化解房地产库存,2015年成为棚改货币化真正爆发的元年,至此开始了三年年均600万套、合计2000万套、轰轰烈烈的棚改货币化。整个政策逻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最后逐步触发到地产的。

再看当下,其实每一步都已经在做,但都融入了动态改进。对于堵住出血孔、降地方政府刚性利息支出,这次和上次的区别是不再做大规模的统一债务置换,而是更讲市场化。输血方式上也不太一样,当年搞的是PPP,支出端权力在地方;现在的融资方式创新,和之前的最大的区别是支出权上收。这一轮和之前的活跃资本市场也略有区别,当年对互联网+金融整体是更拥抱的姿态,比如券商资本金业务发展特别快、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火爆等等。这一轮更强调长期资本市场生态的建设和长线资金的引入。当年是棚改货币化,现在是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在体量上是有望匹配当年棚改货币化的,关键就取决于推进的节奏。我们估算,光是把中国前21个特大超大城市城中村改完了,大概涉及4000万人口、数万亿的投资包。

稳增长诉求有望进一步提升。从六七月份的数据来看,经济内生动能已经逼近4.2%了,离两年复合4%的增速目标很近了,稳增长政策已经到了触发边界。这两年地产偏弱,我们更关注的是房價数据,真正影响大的是存量,而唯一能带动存量的是价格,所以价格是重要的边界。我们认为,从现在到年底的四季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会议期间,稳增长诉求有望明显提升。

债券先不慌,有置换保驾护航。当年在债务置换没有明确方案落地、且进程未过半、融资方式创新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债券还是走牛的——2014-2017年,2015年棚改已经爆发了,2016年年底利率才出现拐点,背后逻辑是债务置换没有完成之前,政府只要主导加杠杆,还在做货币宽松,利率都是易下难上的。

A股不悲观,交易性质待定。年底大概率稳增长和政策端有诉求、继续加码,所以A股不悲观,但交易性质上有两种情景,主要看M1作为信用扩张指标能不能跟得上。第一种情景:稳增长政策加码+M1逐月向上,是复苏扩信用的完整交易格局,交易的是复苏,交易宽度有望扩散到经济全方面超跌的板块,包括地产产业链、消费等。第二种情景:稳增长政策加码+M1依然低迷。如果9-11月M1起不来,可能就以政策博弈为主,交易宽度会相对狭窄,重点关注政策抓手板块的预期差,估值差。

城中村改造,能不能带来对于全国地产房价预期的新变化,循环能不能重启?可验证的客观指标主要看两个:第一个盖房子的人有没有信心,第二个买房子的人有没有信心。盖房子的信心,就看土地溢价率。房地产开发商什么时候拿地,是知行合一的最大信心。买房子的信心,就看买房超额收益率什么时候能够转正。

猜你喜欢
加码城中村信心
平台加码,一波轻喜剧“来袭”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专业照护”为失能人员幸福生活“加码”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玫琳凯 加码中国市场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