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2023-09-25 03:40:04熊春荣谢妙杨秀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产教课程体系

熊春荣,谢妙,杨秀兰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何谓产教融合?通俗地讲,就是社会产业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是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互融合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它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逐步成为高校最为显著的办学优势。随着《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我国高校的专业教育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1500余家职业教育集团(联盟),覆盖了企业和学校等4.5 万多个成员单位,培育了产教融合型企业3000余家,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在复杂的智能制造背景下,要想持续性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保证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改革与实践,就必须结合现实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突破改革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切实解决问题。

1 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70、80年代至今,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只包含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几门基础技能操作内容的单一课程体系,到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三层次”主题课程体系,再到21世纪初至中期普及采用的“1+X”课程体系——即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加上X个专业符合主题的课程,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开始与各专业课程相融合,形成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课程开始转向“1+X+Y”体系,即在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之外,增加了Y个顶层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面向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培养,包括科技人文、国际视野、创新与创业等。这种课程体系可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了基础教育目标与终极目标的紧密结合。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并且可以被用来访问、分析和搜索信息资源,帮助使用者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同门类专业、不同级别学生的需求差异也日益明显,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相对灵活、富有差异化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以满足当前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出一批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另外,对于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而言,行业企业介入高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各阶段均有所裨益,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在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间完成融合。产教融合模式为高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成长方面增添了更多路径,有力地促进了高校专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的互动发展。一方面,将产教融合模式融入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助于将课程内容同企业用人标准及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1];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和深入校企合作,可以切实促进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提升与专业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举措。

2 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足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足,容易将其与校企合作的概念相混淆。校企合作是高校为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积极主动地接近和谈判企业,谋求和企业结合,寻求和商家合作的模式,它以高校为主体,是一个单主体、单向的过程,难以与企业产生真正的合力,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初,高校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尚未成型,难以收到良好的成效。而产教融合的实质是生产与教育培训一体化,教学存在于生产实境之中,生产存在于教学之中,是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出于自身发展需求所进行的整合,所以产教融合属于双向发力,双向整合,相互交融的过程,其中企业与高校在产学研一体化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唯有利益共同体的生成才是产教融合的真正建构。由于部分高校老师未能真正认识到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融”而不是“合”这个问题,导致时下多数产教融合只是校企合作扩大化的表现,尚未能提升到企与校、产与教融合的高度[2]。校企双方缺乏共同的价值追求、利益诉求和行为逻辑,因此仅能止于合作,很难实现高水准的整合。

2.2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待更新

近几年,以“互联网+”为主要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已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打造出更符合社会及市场发展需要的系统性课程体系。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没有改变原有的以软件工具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教学目标,过于强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工具属性,导致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其计算思维能力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注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内容在广度与深度上的推广,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让学生领悟到计算机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校企合作模式过于简单,产教融合机制未真正建立

从现状来看,多数刚转型的普通本科院校对于产教融合机制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高水平校企协作阶段,还没有达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理想境界,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企业与学校的性质、体制、职能、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合作不够顺畅,整合渠道也不够贯通。企业以创造利润为宗旨,需要创造经济效益,从而缺乏与高校开展校企协作的激励,因此在初始阶段,学校与企业之间极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协作[3];第二,尽管地方政府为加强校企合作出台了不少地方性文件,但是由于政策实施缺乏刚性约束机制,多数校企合作伙伴关系不够稳定,构建起来的合作关系多为短期的不规范的难维持的低层次协作关系,不能形成统合、协商、可持续的产教融合机制。

校企协作是否深入、广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但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协作模式比较直观、协作内容不深刻、系统性不强、实用性不强。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一方面希望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去,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提高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另一方面也会因企业参与而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再修改、教学计划改变等问题而不愿突破原来的育人体系。在这些情况影响下,学校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需求“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从企业层面来看,一方面,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话语权,所给建设意见很难落实到高校教学当中,使得企业不能与高校进行有效结合,无法形成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国内多数中小企业对于智能制造持观望状态,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方面比较模糊,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标准亦无明确规定,不了解自身是否能够参与产教融合,在此背景下形成产教融合无缝衔接显得尤为无力。

3 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探索

3.1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深化产教融合研究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对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知识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中,应该针对这些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以满足不同专业类别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构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深度赋能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应该面向国家战略发展和企业创新,为其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支撑[4]。学校及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观念,通过学习会、培训会、研讨会等形式展开产教融合模式研究,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邀请大型互联网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或高级工程师举行分享会,并结合行业专业意见制定详细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宽广、专业、融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提出以通识教育为导向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

3.2 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更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专业都在不断地与这些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应该紧密关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教学内容和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及评价体系,在各个环节中必须有行业企业的介入,才能让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高校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做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衔接。在实际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计算程序设计实例,辅之以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加强对于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的需求。可以参照企业的人才需求方案,重新定位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实现培养目标对应岗位需求。

其次,校企双方在促进课程方面的改革过程中,需要以产业技术进步为依托,合作开发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体系,将企业计算机人才技术操作要求引入课堂,引岗入校,合作共建自主学习融合专业群,产生与学校课程体系相符合的专属教学资源库。

再者,高校需要对学生的个人特质和基本信息素养进行调查和记录,并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专业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方案调整和设计,以适应不同专业类别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交叉融合信息技术和各专业技能,高校可以更好地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渗透到整个4年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以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5]。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的是网络数通工程师这一核心岗位,本专业大学生就业领域包括网络应用开发、云平台运营维修、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数通、网络系统集成等,这些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组态,为此,该专业便可以“网络数通”专业核心工作岗位的培训为链式反应主轴线,开设每学期主干课程为链式反应主要内容,并将云计算平台运行维护与开发“1+X”证书融通课程整合到核心课程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3.3 改进产教融合机制,切实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产教融合能够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整合、技术整合、资源整合、人员整合,能够打通理论教学与产品开发之间的障碍,丰富大学的课堂,支持企业革新,推动产业升级。因此,学校和企业都要充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断对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并对其内容进行深化,提升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机专业分方向课程体系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做好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将产学研创融合起来,建立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为导向,理论和实践互相融入的课程体系,重视课程培养体系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注重德能兼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产教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40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