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平,高云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1994 年国家发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2019 年11 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要求要丰富和发展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其中包括运用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教育自身比较抽象,且范围较广。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如果过于偏重理论,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导致教育效果差[2]。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大量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是新时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生动的实践载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补充,对提升高职院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是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等红色资源的重要聚集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尤为丰富。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载体的研究比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例,就高职院校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一展孔见。
中宣部于1997 年7 月公布了首批100 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举带动和影响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接着,陆续公布了第二批100 个(2001 年)、第三批66 个(2005 年)、第四批87 个(2009 年),第五批41个(2017 年)、第六批39 个(2019 年),2021 年新命名111 个,目前共585 个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覆盖了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纪念地及新时代的大国重器和建设成就等。
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工程的实施,带动和促进了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工程建设。太原市先后确立了62 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4 个(太原解放纪念馆、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娄烦高君宇故居),省级20 个,其他38个(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统计)。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体网络,具有历史古迹、革命纪念地、建设成就、地域特色、科技创新展区等层级丰富、内涵多样、性质多元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高职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以院校组织团体为特色。团体一般人数在30~200 人之间,团体人员多以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干部、新入团团员居多。
以参观双塔烈士陵园为例,调研表明,高职学生团体会选择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入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念日等前后,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无限哀思,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特别是2021 年建党百年,高职院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人数和频次比往年显著提高,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会选择就近的、扶贫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与重大节日、纪念日相关的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比如,清明节各高校会选择牛驼寨烈士陵园和双塔烈士陵园;建党百年读书活动会选择市图书馆马克思主义书屋,因经费、活动主题等不同,各高职院校组织参观人数和具体地点不同,但每个高职院校基本形成了固定合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调研显示,在志愿服务的形式上,高职学生到爱国主义基地志愿服务除了自己主动联系基地、基地招募外,主要是学校与爱国主义基地的长期志愿服务合作。
在志愿服务的时间上,高职院校学生多选择3 月学雷锋日、4 月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及其他节日和寒暑假。比如,山西警官职业学院,会选择去山西省科技馆进行学雷锋志愿活动,清明节30 名志愿者去双塔烈士陵园者维护烈士陵园秩序,监督焚烧陋习,协助陵园排除火灾隐患;山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金元宝”志愿服务队,会选择寒暑假组织20 人左右去太原市图书馆志愿活动或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志愿服务;2018 年太原市晋祠博物馆联合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太原市旅游职业学院、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志愿服务活动等。
志愿者服务内容一般是听任基地统一安排,内容多元、庞杂,包括引导、讲解、秩序维护等[3]。调研还发现,某些志愿服务时间短、形式化给基地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根据调研发现,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共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校内现有资源(如校史馆、实训基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一种是与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实现共享共建。
1.高职院校与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共享共建的情况
经调研,太原市高职院校与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共享共建的情况,见附表1。
附表1 高职院校与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共享共建的情况
太原市高职院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的比较少,特别是对本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的更少,共建时间短,共享交流少,虽互动频繁,但深度合作不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不够。
2.太原市高职院校利用现有资源(如实训基地、校史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利用校史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各种原因的限制,太原各高职院校拥有校史馆的很少,多以实训基地的形式开展。比如,在2021 年,山西财政专科学校“红色书屋”揭牌,“红色文化广场”揭幕。“红色书屋”现有多种类别的红色经典书籍,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师生阅读需求。“红色文化广场”位于办公楼一层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阵地。太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20 年底在实训楼三层建成的传承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了红色文旅教学资源集中化,可满足导游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红色景点讲解、线路策划和产品创新等教学实训的需要,同时满足全院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需要,并面向社会开放,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调研发现,中学利用校史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馆校共建模式比较成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太原市第五中学校校史馆、进山中学校史馆在2019年被命名为太原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原市成成中学校校史馆、太原平民中学校史馆,2019 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校史馆的经验值得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
1.走出去——基地的多媒体转化,通过网络传播出去
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物理空间进一步发展受限,加之2020 年开始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高职学生外出交通安全性和经费问题考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基地网站,用丰富的图文和视频资料形成网上展馆,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参观了解,扩大基地的影响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基地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同时线上的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展馆,突破了传统展览的时空限制,以3D 立体场景大大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情境,其沉浸性、想象性和交互性的特征,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例如,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厅,迎泽区打造的“红动迎泽”云展厅,即将开通的天龙山石窟线上博物馆,通过各种传媒渠道进入高职学生的视野,对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走出去——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校园延伸教育阵地
每年组织送展览进校园等延伸教育阵地,比如,山西省科技馆的流动巡展。双塔陵园创新工作思路,提出“走出去的宣教课堂”新方式,同时,编印烈士事迹宣传材料、《双塔陵园专刊》和《历史的丰碑》一书以及《见证抗日系列丛书》1~4 册等。晋祠博物馆为学校赠送晋祠相关书籍、纪念章、光盘、宣传册等。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的讲解员与学校、新开巷社区共同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爱国主义进校园活动。这些形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发扬学习。
3.基地软实力提升,吸引高职学生主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宣教队伍,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生心灵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承担讲解工作的宣教人员,直接面对观众,讲解能否吸引观众的情感共鸣、心灵震撼,对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教功能至关重要,因此抓好讲解员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4]。比如,山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院、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联合举办“山西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提升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宣传教育功能。太原市档案馆在提升展览质量时,不断优化展览讲解服务,一是在讲解队伍上“扩军”。市档案馆现有讲解人员11 人全部由各处室抽调,没有一名专职讲解员。为了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讲解队伍,市档案馆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形成在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搭配合理的讲解队伍。二是在讲解人员上“厚植”。通过专题培训、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充分的事前培训,重点放在唤起志愿者的学习兴趣上,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让讲解者成为自带光芒的“资深学者”。三是为讲解人员“建档”。市档案馆建立讲解人员备案制度,为所有讲解人员全程建档,留存讲解人员由事前培训到历次讲解的全部记录,包括对参观人员的提问反馈等内容,有利于讲解人员的能力提升和展览内容的提质增效。双塔革命烈士陵园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志愿者)组建宣教团队,让一些从事历史研究的专家、教授、学者等有识之士志愿参与进来,强化宣教队伍建设。
(2)基地在传承中创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
除打造高质量基本陈列、高水平的讲解宣教之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需筹划精品专题展览,挖掘基地精神内涵,丰富基地主题思想,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太原市档案馆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心策划一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项目,先后举办了“美丽太原”“山西抗战”“城市记忆”等系列展览,随着新馆的启用,又陆续推出“山西抗战实物陈列展”等新的展览,定期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着力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提档升级”。山西科技馆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科普教育活动中,先后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有特色的爱国主义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内容,如“金秋十月丹桂香,家国同庆科技强”“共筑航天新时代”“航天精神中华行”“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型主题科普展”等。近年来共举办750 余场科普讲座,“山西科学讲坛”成为山西省科技馆的科普品牌活动。
1.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进课堂
思想政治课堂可以走出去,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教师讲解与引导,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素质的综合全面提升。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完善的,或者限于条件不便直接到基地去的,也可以利用照片、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将基地引进课堂之中[5]。
2.校外实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现实意义
任何形式都取代不了实践的教育作用。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基地的建筑、设施、室内外的陈列、摆设,激发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或者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游,深入了解基地的爱国精神资源,学生在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也能更深刻地感知我国的山河壮美、物产丰富,以及地理人文特色,发现祖国无处不在的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是书本中不能让学生产生切身体会的。实践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参加实践学习的所见、所感、所思写出来,通过学生的写作或者实践汇报,将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得到深化[6]。
3.减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的一些负功能
无目的性的组织、走过场式的参观、形式化的拍照,大大降低了爱国主要教育的实效性,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的发挥。
1.在学校中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校史馆、实训基地等,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其同时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让学生在学习、实训过程中充分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基地与学校共建共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牵头部门统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学校与基地协同合作,不断探索,深入融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基地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能力、教师团队、教育技术等资源,开展基地的红色文化研究和宣传,提升基地的软实力。双方将来可以建设长效交流机制,完善合作模式,达成共赢,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