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3-09-25 03:18雷冬雪刘华影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3期
关键词:稳定型证候心绞痛

戴 玉 杨 静 雷冬雪 刘华影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唐山 063000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机体心肌血流灌注,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随着PCI 的广泛使用,心血管不良事件逐渐成为PCI 后的突出问题,其中以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常见[1]。炎症反应是冠心病的重要特征,且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PCI 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2]。目前,西医治疗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多选择强化抗心绞痛药物,但效果有限[3]。祖国医学根据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将其归纳为“胸痹心痛”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基础为气虚血瘀,脉络失养,痰浊瘀血内生,阻碍心脉而发病,故中医治疗主张活血化瘀为宜[4]。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治疗胸痹心痛历史悠久。揿针疗法是中医适宜技术的代表,具有安全、无痛、持久、方便、价廉等特点,在穴位埋针,持续刺激穴位和皮下神经刺激,具有调节脏腑、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5]。本研究观察揿针疗法对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以期寻找支持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6]。②均接受PCI 治疗。③符合胸痹中医诊断[7],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主症为胸部憋闷;心胸刺痛、气短;次症为面色苍白、心悸、乏力、倦怠;脉象为脉沉弦或沉涩无力;舌象为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④耐受针灸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并发肝肾功能疾病、恶性肿瘤。②并发精神疾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 例。其中对照组男31 例,女25 例;年龄42~73 岁,平均(52.94±5.61)岁;糖尿病11 例,高脂血症8 例,高血压13 例。研究组男33 例,女23 例;年龄44~72 岁,平均(53.62±4.97)岁;糖尿病12 例,高脂血症7 例,高血压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10102)。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5 mg/片,河北巨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10115),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210219),20 mg/次,1 次/晚;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90 mg/片,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10209),剂量根据患者心率、心功能调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210213),75 mg/次,1 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接受揿针疗法,选穴为间使、太渊、曲池、太溪、内关、通谷、巨阙、大陵、神门、尺泽,均由具有2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针灸科医师进行操作,用75%乙醇对所选腧穴消毒,将华佗牌0.25 mm×1.3 mm揿针埋在穴位上,轻轻按压贴片,确保针插入皮肤,揉搓1 min/3 h,留针24 h,隔日1 次。对称腧穴交替治疗,非对称腧穴隔日治。两组均治疗1 个月。

1.3 疗效判定

无效:证候积分降低<30%,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有效:证候积分降低30%~70%,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显效:证候积分降低>70%,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7]。

1.4 观察指标

①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心胸刺痛、气短、胸部憋闷、乏力、倦怠、心悸及面色苍白症状按照无、轻、中、重评分0~3 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7]。②治疗前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 ml,经2 400 r/min离心14 min,离心半径6 cm,分离出血清后保存待检测。选用山西瑞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生产批号:210115、211213、20091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人软骨糖蛋白水平,严格遵守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③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胸刺痛、面色苍白、胸部憋闷、倦怠、气短、乏力、心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胸刺痛、胸部憋闷、气短、乏力、心悸、面色苍白、倦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注t1、P1 代表两组治疗前的比较;t2、P2 代表两组治疗后的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6、人软骨糖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6、人软骨糖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t1、P1 代表两组治疗前的比较;t2、P2 代表两组治疗后的比较。hs-CRP:超敏C 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3 讨论

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机制复杂,以往的研究认为,局部代谢异常、支架植入后血管受到牵张挤压、合并多种基础病、心肌炎症反应、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参与疾病进展[8-10]。临床上对冠心病PCI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尚未明确,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疏通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受限于西药治疗不良反应风险高、患者耐药性差等诸多原因,整体疗效一直存在局限性。

中医对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较多的经验。中医认为,冠心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七情失调、饮食不当等,最终导致血瘀郁结,心脉受阻,心气不足。此外,中医强调“急时治标,缓时治本”的原则,PCI 可以快速有效地打开狭窄闭塞的血管,缓解症状,但这种治疗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治标策略,也存在不足之处[11]。PCI 后一些心肌微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活跃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也是其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表现[12]。冠心病PCI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多为气虚血瘀证,对这类患者应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帮助恢复气血循环,气行则血行,可缓解心绞痛症状[13]。揿针疗法是针刺的一种,是一种皮内针,针尾呈环形,垂直于针体,其原理是将揿针浅刺于人体皮肤表面,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固定埋藏,使其产生持续的弱刺激,增加调节气血、舒经理气、平衡脏腑的功效,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揿针疗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揿针疗法选用的穴位包括间使、曲池、内关、大陵、神门、太渊、太溪、通谷、巨阙、尺泽,其中针刺间使穴对心脏功能有显著的调整作用;曲池穴有活血通络的作用;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显著减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皮质醇;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主治心痛,心悸;神门穴具有补气活血、养心安神的作用;针灸太渊穴,具有舒筋通脉的功效;太溪穴能防病保健、强身健体;通谷穴具有行气宽中的作用;巨阙具有通心气的功效;尺泽穴具有泻火降逆的作用[16-18]。揿针疗法通过不同的浅刺手法来刺激上述穴位,可使皮下组织化学物质释放,产生活血化瘀之效,共同抵御邪气,有效调理气血和阴阳的平衡,从而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既往已有研究证实[19-20],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在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其中hs-CRP[21-22]、IL-6[22]、人软骨糖蛋白[23]均是临床常见的炎症因子,均可参与血管形成、炎症反应等过程,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与心血管事件呈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揿针疗法可有效降低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是因为揿针疗法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因子消退有关,蔡旭等[24]学者的报道显示,揿针治疗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于少敏等[25]的研究也证实,砭贴或揿针百会、内关可抑制高原环境大鼠脑损伤,可能与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表达相关。此外,揿针治疗患者并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提示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揿针疗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 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稳定型证候心绞痛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从中西医学的异同探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