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丽杰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技术学院)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1]学生公寓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和第三课堂”,大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学生公寓里度过,学生公寓内的各种文化对于青年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学生公寓文化是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团教师为主导、以物业管理人员为辅助、以校园文化精神为核心,反映出学校特定风貌的一种校园文化。[2]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备感染性、创新性、可塑性的同时,也具有自主性、动态性和差异性。学生公寓文化具体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包括公寓楼建筑、公寓内文化走廊、宣传栏、生活设施和公寓外围的环境绿化;精神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的核心,是学生在公寓中学习生活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行为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公寓内学习、生活及交往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制度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的保障,包括学生公寓管理的各种政策、规章制度,它能够使学生公寓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3]
随着选修课、学分制等教学政策的实施,加之近年来疫情形势的发展,宿舍线上学习时有发生,致使班级管理日益弱化,学生公寓成为学生在校园里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学生公寓文化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行为形态和制度形态,具有导向、约束、熏陶、慰藉等功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心理性格、行为习惯和成长发展等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学生公寓文化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观念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可塑性,因此我们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生公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学生公寓内的走廊宣传栏、寝室等场所里悬挂的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画作品,能起到环境育人的隐形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学生公寓内举办主旋律党建活动、正能量文化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也具有正面导向作用。
目前,“00 后”大学生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常年被父母捧在手心上,学生中普遍出现日常行为懒散、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欠缺等问题。学生公寓中的规章制度和文明公约能够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减少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例如,学生公寓内务检查,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劳动能力;学生公寓内严禁吸烟,能够让学生远离烟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由于个体的从众行为和群体压力效应,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影响,继而取得帮助其行为上自我约束的效果。
由于上大学前常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00 后”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较为强烈,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较为薄弱,再加之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语言、饮食文化也有差异,以至于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当中。公寓中所举办的“宿舍文艺表演”“社区趣味运动会”“左邻右舍茶话会”等集体活,在公寓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通过每日的密切相处和集体活动,学生公寓内能够形成一种和谐、良好的公寓文化,这是被全体学生所认同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团结和谐状态。
学生公寓是学生在外求学的第二个家,舍友是学生在学校的亲密家人,也因此学生公寓往往自然就成为学生宣泄情绪的场所。开展“说说心里话”“分享我的快乐”“你的难题我来解”等主旋律公寓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分享快乐、倾诉烦恼、排除困惑,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调节情绪。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学生内心的各种压力、迷惑不解,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释放出来。同时,和谐、文明的学生公寓文化能够促进学生邻里之间关心关爱、相互关照。因此,积极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健康人格。
学生公寓的内外部整体环境和硬件设施基础是学生公寓文化育人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学生公寓的物质投入与学生规模不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公寓楼外围环境绿化美化不够,甚至有的公寓楼门口垃圾桶气味难闻。第二,学生公寓楼内部休闲活动场所较少,学生在公寓内娱乐和学习的愿望较难实现。第三,学生公寓内部空间狭窄,学生储物空间不够、隐私性较差。第四,学生公寓楼内部生活设施,如饮水机、吹风机等硬件设备不足,很难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公寓的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使得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受到影响。
精神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的核心,对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一些学生公寓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是:第一,“00 后”大学生多数为原生代网民,跟手机对话的频率要高于与舍友沟通的频率,铭记于心的舍友情难于形成。第二,虽然目前各高校已陆续开展“思政工作进公寓”“党建工作进公寓”等活动,但是由于物质条件不够、时间精力不足等原因,此类活动举办频率较少且多流于形式。
正能量、主旋律的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是学生公寓行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然而许多高校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文化活动类型较为单一。学生公寓内举办的文化活动大多数仅停留在宿舍内务卫生检查、安全管理等工作上,只关注表层现象,而忽略对学生深层次的教育引导和精神激励。[5]第二,文化活动内容缺乏深度。学生公寓内举办的文化活动大多偏重于娱乐文化,而很少与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合起来,未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第二阵地的重要作用。
制度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学生公寓制度文化建设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虽然每个高校都有相关的学生公寓管理规定,但往往在具体的管理条例中,仅仅是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处分等,教育效果不强。第二,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人员是学校外聘的工作人员,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工作方法粗暴简单,服务学生的理念欠佳。第三,未能发挥好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目前,各高校职能部门的许多工作都下放到二级学院,再加之师生比大多达不到1:200 的比例,致使二级学院辅导员工作压力繁重,对于“思政教育进公寓”工作有心无力,流于形式。
1.物质设施“硬起来”
首先,美化公寓楼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其次,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比如增大宿舍内的储物空间、宿舍内改为上床下桌、公寓楼内加设吹风机等;再次,公寓走廊上张贴正能量的宣传海报、名言警句,在公寓楼中建设“红色书屋”“自习室”等学习空间。“红色书屋”能够减少学生到图书馆花费的时间,使学生利用碎片式的时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红色书籍中品读经典革命故事、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2.文明公寓“共维护”
大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学生公寓里度过,所以学生都很注重设施是否整洁、设备是否齐全、环境是否舒适。一个整洁舒适的公寓是学生生活的必要外部条件。可以通过开展“文明公寓建设月”系列活动,引导同学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持学生公寓内部环境整洁,维护学生公寓走廊中的文化宣传板,依靠学生公寓外部环境的隐形渗透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部分中职教师只关注自己是否将旅游知识传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现象是由于这部分教师依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他们一直延续照本宣科的教育策略传授理论知识。新的时代面临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应该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全权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编写微剧是一种满足上述教学要求的有效教学方式,其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结构。
1.党建工作进公寓
高校要充分利用党建工作进公寓活动,围绕党建品牌,举办示范引领、理论引导、精准帮扶、红色传承、文明竞赛、共建和谐等学生党支部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学习空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同时,学生党支部还可以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教师和同学分享心得体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起来、传播开、做到位,牢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与责任。
2.思政工作进公寓
学生公寓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阵地,学团队伍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公寓中,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定期在学生公寓召开“周二寓见你”“心心相见”等座谈会,邀请学生代表与学团队伍教师面对面座谈,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公寓内的各项疑难杂症进行交流探讨。老师们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现场给予相应解答,包括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文明礼仪“我在行动”
2.互帮互助“我在参与”
建立学生干部、网格员对重难点宿舍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度。建立“退役军人内务示范团”,将退伍大学生在部队中养成的优良作风带到学校,让退伍大学生亮身份、做表率,影响身边青年大学生,发挥退伍大学生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开展“左邻右舍”交流会活动,交流各宿舍中发生的新鲜趣事及学生中的正能量事件,频繁交流能增进邻里宿舍的情谊,形成比学赶超的文化氛围,构建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公寓文化,提升公寓文化育人水平。
1.实施“网格化”管理,打造公寓管理新模式
“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高校管理工作的新形式。组织成立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将宿舍管理和服务的相关职能赋予一个单独的学生组织,秉承“管理下移、服务下沉、走进学生”的工作思路,形成“辅导员老师—自律委员会—班级学生干部”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中,不仅优化了宿舍管理的效率,极大程度上杜绝了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网格化”让学生公寓管理无死角,每个网格内都有相应的网格员,使得思政工作有创新、管理有温度、育人有成效。
2.完善公寓管理制度,遵守文明公寓约定
首先,完善学生公寓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制度文化建设有规可依。其次,严格执行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将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纳入综合考评范围。再次,开展制定文明公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学校规定的公寓标准之外,自主制定宿舍内具体的文明公约。宿舍内成员通过制定文明公约,增强情谊、凝聚向心力,提高文明修养,浓厚公寓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公寓文化育人水平。
总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隐形育人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优化精神文化建设、推进行为文化建设、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提升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水平,将思政力量下沉到学生公寓中,加固思政工作的阵地,发挥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