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

2023-09-25 07:10梁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梁欢

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晋中 030800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学,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大学英语是普通本科院校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集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文化修养。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仅能满足基础语言需求,对于后续语言应用于学术研究及职业活动不能提供导向。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背景和指导原则下,课程体系构建应当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因此,这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而是围绕英语进行的课程建设、延展和优化,将现有普通英语和待开发应用英语进行有机搭建,形成生态课程体系,助力学生专业发展,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

1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成果导向教育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Spady 于1981 年提出的,是指“教学设计和实施目标是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1]。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成果的达成,侧重教育的实际产出,因此最初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教育等领域并取得显著效果。经过大约10 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逐渐将其应用领域扩大到其他学科,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Spady 于1994 年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的金字塔结构,包括一个核心范式、两个主要目标、三个关键前提、四个实施原则和五个实践要点[2]。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构中,前四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理论支撑作用,而最后的五个实践要点则为体系架构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这五个实践要点分别是明确学习成果、设计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策略、形成自我参照评价、逐步达成最终学习成果,实际操作中可依据这五个方面来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全面细致地架构应用型高校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围绕英语进行的课程建设、延展和优化后形成的生态课程体系。因此,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实施可以具体分为五个步骤:明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目标;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资源;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评价机制。

2.1 明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生在特定教育阶段通过课程学习所能达成的程度,是根据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设定,同时指导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下,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所取得的最终成果就应当被定义为培养目标,进而被细分为不同的课程目标。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本科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程目标一直以来被定义为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多年来基于此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语言需求,对于学生后续的语言应用于学术研究及职业活动不能提供导向,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完全脱节,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没有起到相应作用,导致大学英语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成为独立的存在,在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学习中可有可无。

为了体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高校培养方案中的必要性和衔接性特点,其体系目标应当被重新定义,充分考虑大学英语课程的桥梁作用,即能够衔接和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简言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目标的革新点就在于搭建行业领域内的英语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在设定整体课程体系目标时,可以在原有课程目标上做延伸和补充,除原有的充实英语语言知识、锻炼英语语言技能、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提高语言文化素养之外,将英语语言专业胜任能力纳入框架并将其确定为核心,形成层层递进、侧重点明确的体系目标。

2.2 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结构

在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指导下,学习的最终成果代表着一定的能力结构,而能力结构应当有课程结构与之对应。因此在明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目标后,应当根据具体的能力目标来设置课程结构,突出强调英语语言的应用性特点,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仅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即我们所熟知的通识英语,旨在使学生习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缺乏后续的英语课程跟进。部分应用型高校在大三年级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多数专业英语课程是由专业课教师来授课,在讲授内容的精准度上还有待检验。同时,由于大学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之间缺乏过渡,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学生后续的学术和职业需求没有提供帮助。

蔡基刚[3]早在2004 年就提出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特殊用途英语)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王守仁[4]也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改革应当朝向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语)+ESP。应用型高校建设背景下,将ESP 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并重新架构ESP课程模块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所在。同时,在EGP 课程和传统ESP 课程中间建立过渡和衔接也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下,EGP 通用英语仅包含大学英语一门课程,亦可由大学英语和素养英语两门课程组成,通常覆盖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四个学期,采用必修课形式,课程旨在使学生习得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ESP 特殊用途英语模块由EAP 学术用途英语和EOP 职业用途英语两部分组成,旨在锻炼学生的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环境下的专业胜任能力,其中EAP 可以具化为共同核心英语课程,即用英语讲授的同一学院或者同一产业领域内不同专业间的一门或几门共同的基础核心课,通常开设在大学三年级,采用必修课形式,激发学生对产业知识和前沿理论的兴趣,帮助学生将普通的英语语言融入专业入门知识的学习中,搭建通识英语课程和行业英语课程之间的桥梁;EOP 部分则是开设面向各专业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通常开设在大学四年级,可以采用选修课形式,锻炼学生从课堂、课本向真实的工作情境迁移知识的能力。

2.3 建设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资源

课程资源与内容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课程改革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丰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实现全新课程体系目标,亦能实现英语课程体系的有机搭建以及体系内课程模块的有效衔接[5]。

在上述所搭建的课程体系下,资源建设的重点在于EGP 课程或课程模块内的语言素养部分和ESP课程模块内的共核英语课程资源和专业英语课程资源,后者又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难点所在。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课内资源深度挖掘和课外资源扩展补充相结合、线上平台资源共享和线下校本资源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EGP 课程或课程模块,教师应当首先挖掘现有教材中的英语语言和人文素养内容,如以诗歌、演讲或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的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知识,通过讲解、类比、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吸收精华内容,逐步建立时代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推荐图书影音或以MOOC 形式进行课外英语人文素养资源的补充。对于ESP 课程模块,共核英语课程资源应当尽量选用线上平台资源,集中整合国内名校优势学科的一流课程内容;专业英语课程资源部分可以联合省内其他高校,根据省内行业方向特色,采用虚拟教研室形式进行协同开发和共享,包括各类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和线上教学资源的搭建。

2.4 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输出而非输入,强调学生学习内容而非教师讲授内容,强调根据学生水平的个性化教学而非普适大众的统一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改进大学英语课程的讲授方法和模式,才能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优势和课程资源的特色[6]。

根据上述所架构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待建设开发的课程资源等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高效利用现代化教学网络和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分阶段个性教学。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首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以微课形式指导学生完成课前教学内容预习,随后在线下课堂进行内容习得检验,进而根据检验结果和学生的重难点及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答疑,最后再次利用线上平台设置练习进行课后巩固。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EGP 覆盖的大一和大二阶段,由于教学内容中语言知识和技能占比较多,且人文素养部分需要着重拓展,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交际教学、情景教学等。在ESP 覆盖的大三和大四阶段,由于教学内容侧重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强调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因此该阶段更加适用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式教学法。

2.5 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评价机制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教学评价的核心是学习成果而非教学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个人的学习进步,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根据每个学生能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赋予不同的评定等级;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明确掌握,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在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下,应当采用多元化和阶梯式的全过程动态评价方式,细化评价指标[7]。

考虑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当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核心的原则,同时不能忽略对阶段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在大一和大二的EGP 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应当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侧重人文素养的考查,评价可以采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载体,辅以学生阶段内学习成果的提升程度。

在大三和大四的ESP 阶段,考核应涵盖共核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着重考查学生的学术语言表达和专业语言胜任,以学术英语写作、行业书面交流、行业项目和报告等为载体。

对教师的评价,则主要由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实施,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水平、课程资源建设和提供等方面。

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反向评价主要由教师实施,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结构设置、课程与专业或行业发展匹配度、ESP 师资培训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可通过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目标、课程结构设置、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课程测评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共同优化,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应用转型的真正落地,培养高校人才的英语语言能力来服务其专业发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匹配社会进步需求并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