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以南澳县为例

2023-09-25 07:10徐晨皓王霖张丽娜董志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基地

徐晨皓 王霖 张丽娜 董志成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广东梅州 514000

0 引言

2013 年,国家首次在《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 年)》中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随后,相关部门又先后发布了《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等12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这促进了研学旅行在实践层面的飞速发展。

广东省南澳县作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首批12 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省滨海旅游示范景区”,是全省唯一、国内知名的海岛县。自20 世纪90 年代在政府的支持下,依托特有的海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功打造了大尖山、龟埕、牵莱园等特色旅游景区,促进了当地的经济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在建党100 周年之际,汕头市政府依托南澳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设计开发了以“南澳渔民公馆执行委员会旧址—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南澳县烈士陵园”为主线的红色研学线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然而,当前南澳县的研学旅行多集中于红色教育,主题单一,缺乏多样性,同时,关于南澳岛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研究和报道也相对少见。基于此,本文以南澳县的特色资源为基础,结合现有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探讨南澳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而探索并提出有效的基地建设意见和建议。

1 建设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意义

1.1 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传统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活动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传统课内教学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该教学模式始终以教师为主体,传统课内教学教条、呆板的特性以及将知识粗暴地灌输到学生脑子里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研学旅行不同于传统课内教学,其内容具有特定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活动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学生这一个中心点,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符合2017 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在户外参观游览的过程中,以真实的环境体验为基础,结合课内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发现知识、探索新知进而实现拓展知识的目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效促进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进程。

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恰好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固有问题。通过提供稳定的教学场所,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景,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也为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有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实施,丰富课堂活动,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1.2 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专业人才稀缺、旅游市场缺乏法律法规约束,尤其是盲目追求利益而肆意开发旅游资源等现象频繁出现,不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南澳县始终维护和坚持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在《南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南澳县将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而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恰好有助于南澳岛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新动力,成为宣传和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名片。一方面,在开展研学活动之余,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可以为旅游提供食宿等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研学路线及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能够为景区增添新内容、挖掘新内涵,最终实现南澳县旅游景区产品的多样化,通过拓宽受众群体促进南澳县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改造升级,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3 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南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海岛生态环境,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优势的海岛风情度假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但南澳县旅游淡季收入低迷的状况是困扰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难题,始终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而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南澳县利用自身已有优势,将旅游淡季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发展新契机的绝佳机会。

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能够在促使游客主体转变的同时,通过带动信息的流动,促进当地居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进而提高当地的开放程度;同时,为满足学生群体对食宿等方面的新需求,当地的餐馆、宾馆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完善食宿等各方面的配套服务设施;此外,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水产养殖基地去参观、学习等活动,也能够对当地的水产品进行宣传,从而实现产品销路的拓展,助力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为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契机。

1.4 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南澳县具有相对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最早的人类居住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历朝历代都有相关的史料记载。但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来看,南澳县在文化资源的利用上面始终存在着较大的短板,如文化资源虽然类型丰富,但缺乏创意性的推广,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程度不足等。

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将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精神内核与相关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并融入研学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培养青少年自觉探索周围环境中所存在的文化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

2 南澳县建设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优势

2.1 独特的区位

南澳县隶属于广东省汕头市,由主岛南澳岛及周边的33 个岛屿组成,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县处于新华夏系第一沉降带和第二隆起带的交接部位,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台湾海峡南部,拥有优质的港湾,是东南沿海通商的中转站。同时,南澳县临近粤港澳大湾区,借助发达的陆路交通运输系统和南澳大桥等基础设施,拥有丰富的潜在客源优势。

2.2 多样的自然资源

南澳县主岛山地面积广阔,东半岛主峰为果老峰(海拔576 m),西半岛主峰为高嶂岽(大尖山,海拔587 m),主要由花岗岩系岩石构成,石蛋地貌发育显著,构成独特的岩叠洞景观。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有“自然博物馆和天然植物园”“南中国海上天然植物园”之称的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园中有1 400 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

2.2.1 沙滩众多

南澳县主岛海岸线长76.3 km,北岸有深澳湾沙滩、白沙湾沙滩,南岸有前江湾沙滩、云澳湾沙滩,东岸有青澳湾沙滩等。其中,南岸的沙滩主要由被海浪、海风侵蚀风化成沙的破碎花岗岩构成,而东岸的青澳湾沙滩则最为开阔平坦。同时,海崖、岬角、海蚀柱等典型海岸地貌分布广泛。

2.2.2 生物种类繁多

据统计,南澳县主岛附近水域有浮游生物380种,经济海洋生物更是达到800 种。每年在主岛附近的岛屿候鸟自然保护区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在岛上栖息、繁衍,形成了南澳县独特的自然景观[3]。

2.3 丰富的人文资源

南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成为兵家要地以及商贸必经之路,文化古迹众多,如青澳镇的南宋丞相陆秀夫的衣冠冢和丞相石,深澳镇的塔屿龙门塔、总兵府遗址、清代八千角大炮,云澳镇的太子楼、宋井以及遍布全岛的石刻岩画等。除文化古迹之外,南澳县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后江烈士陵园、抗日英烈墓及石摩刻、长山尾炮台遗址等。南澳县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南澳县毗邻福建,同时与台湾隔海相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南方言及车鼓舞、营老爷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也造就了当地宗教庙宇繁多的独特景象,如石岩寺、支盖寺、南山寺、关帝庙等宗教场所。

2.4 渐趋成熟的旅游市场

目前,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南澳县的旅游区已经初步完成了“海、岛、山、史、庙”5 个主题的景区开发,分别有大尖山景区、青澳湾景区、田仔景区、风力发电景区、后花园村景区等。近年来,南澳县与旅游资源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南澳县先后建成南澳跨海大桥、县环岛公路;建有民宿、公寓、星级酒店等多种住宿类型;除了海鲜类主题餐馆,县政府也正逐步引入不同风格菜系的餐馆。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南澳县游客数量也在逐年不断增加,从1988 年的2 800人次到2020 年突破60 万人次,实现了巨大跨越,主要客源地也逐步从相对单一的广东省扩大至全国以及东南亚地区。

南澳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场所是地理研学的良好素材,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天然的沉浸式教育环境;而尚未进行开发的历史建筑、传统民俗等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也为研学课程规划设计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3 南澳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3.1 依托镇域特色,打造体系化基地群

已有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必须遵循地域性原则,即应结合当地各镇景观格局,并开展适应学年段课程要求的相关研学活动[4]。但这也导致了基地主题内容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活动来吸引学生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对现有的旅游产业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从全局上把握南澳县旅游资源转化为研学资源的可行性,进一步凝练南澳县下辖各镇域的资源特色,在全局视角下确立各镇域相对独立、全县统一的研学活动主题。此外,以各镇域行政单位为支撑,依托并深度开发、整合镇内独特的中学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确立主题,设计路线,进行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规划,打造如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知识科普研学旅行基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基地等具有镇域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进而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成体系的面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集群[5]。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师生对研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需求,又能够充分利用南澳县已开发的景观资源,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3.2 引进和培育专业地理研学人才队伍

目前,已建成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缺乏专业的研学导师团队,导游、教师临时充当研学导师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专业的研学导师团队,承担着活动课程的研发、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等各方面的任务,对于整个研学活动不可或缺。因此,引进与研学相关的专业人才,打造专业的导师队伍是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地旅行社及企业可联合相关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开展必要的研学导师培训,以此来实现快速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目的。培训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导师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地理环境的能力,以及培养导师结合特定情境及时回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的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研学活动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有了完备的研学导师团队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能够根据研学活动的对象差异和具体实施情况,实时调整研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提高基地的竞争力。此外,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也应采取诸如提供相关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各方面的措施,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相关专业人才[6]。

3.3 进一步活化南澳县文旅资源,研发打造特色研学课程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5 000 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研学旅行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有助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走好“中国道路”[7]。

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建设更不应忽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道德理念、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传播。政府等有关部门应抓住构建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契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结合我国中小学生课程标准,深入挖掘相关景区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构建与各个年级课程要求相符合的课程体系,突出地域特色,彰显文化风采。

3.4 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配套服务设施

由于全国示范性研学旅行基地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导致许多基地出现“只旅不学”“只学不旅”等现象[8]。而《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研学旅行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由此可见,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环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探究能力,是研学旅行的关键核心。因此,基地的建设除了要符合基本的住宿、饮食、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的相关规范之外,还应重视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资源和设施的投入与完善,为打造一个真正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而努力[9]。一个建设良好并符合各项要求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仅能够提升基地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促进研学旅行的进一步宣传和发展。

3.5 规范研学旅行市场标准,设立特定部门对基地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随着我国研学旅行不断发展,该项校外实践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群体的关注,日益成为市场的热捧对象。但由于我国的研学旅行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设计和经营管理上缺乏统一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市场准入规则也不够清晰,让许多不法经营机构趁虚而入,使教学流于形式、“只游不教”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现象,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联合相关专家、学者,结合当地市场情况,初步建立市场准入标准、明确研学旅行产品的相关标准细则,并设立相关部门对相关行业的市场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和要求得以真正落实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维护学生的相关权益,进而提升当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竞争力。

4 结束语

如今,我国研学旅行正起步发展,这也正是南澳县发展研学旅行的良好机遇。南澳县不论是在区位和资源优势,还是在镇域特色或旅游开发程度等方面,都为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相信南澳海岛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将不仅有利于当地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能为我国特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基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我的基地我的连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