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价值与策略探索

2023-09-24 11:24:10王佩芝辛均庚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价值策略

王佩芝 辛均庚

【摘 要】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应与幼儿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必须生活化。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歌曲和器乐曲作为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的音乐素材,通过关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材料的音乐价值、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游戏精神融入音乐活動、用音乐服务于幼儿生活和家园共育等方式,引导幼儿接受适宜的挑战,创造新的可能,获得审美感动与愉悦,体验与同伴共同成长的自豪和快乐,享受高质量的童年生活,达成通过欣赏音乐进行音乐教育,以音乐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集体教学生活化 价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1-85-04

王佩芝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学前教育研究;辛均庚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从事学前教育研究(都匀 558000);*通讯作者,E-mail:646129411@qq.com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幼儿生活是不可割裂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应与幼儿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幼儿园音乐教育必须生活化。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幼儿园教师在践行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重视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不明确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目的与音乐素材、对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怎么做”存在困惑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价值、目的与音乐素材、策略进行研究,探索适合于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道路。

一、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价值分析

音乐欣赏是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鉴赏、品评、理解的一种审美活动。[1]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是以音乐作品为欣赏对象,通过聆听、律动、游戏等综合性的方式进行集体学习和创造性活动,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是通过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有目的地将音乐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使音乐与幼儿生活相互渗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创意,帮助幼儿更好地探索音乐世界,从而提升感受、理解、表现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对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2]曝光效应显示,人们会偏好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将音乐与幼儿生活相联系,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可以增强音乐对幼儿的吸引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从而取得较好的音乐学习效果。“那些与儿童当前的生活失去关联的事情不可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3]

(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幼儿音乐能力主要包括对音乐的感受力[4]、表现力[5]、理解力[6]和创造力[7]这四个方面。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能够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在聆听、律动、游戏等一系列生活化音乐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充分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获得审美快乐。

(三)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归根到底,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人学。[8]幼儿园音乐教育不应追求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应以培养专业的音乐家为目的,而是以音乐育人,通过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可以激发幼儿热爱音乐和生活的情感,促进幼儿专注力、想象力、合作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幼儿具有感受、欣赏、创造、践行美的能力,从而把生活描绘成美好的模样。

二、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目的与音乐素材

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目的是通过将音乐与幼儿生活相联系,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精心设计的适宜、亲切、有趣、有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集体音乐活动中接受适宜的挑战,创造新的可能,获得“审美感动”[9]与愉悦,体验与同伴共同成长的自豪和快乐,享受高质量的童年生活,达成通过欣赏音乐进行音乐教育,以乐育人的目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的音乐素材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因素,应包括歌曲和器乐曲两个部分。

(一)歌曲

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的音乐素材应以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儿歌、民歌为主,同时也不应忽视其他民族、其他地区优秀的儿歌、民歌。此外,“学前儿童一般不宜唱过高或过低的音”[10]。因此许多不适合幼儿歌唱音域但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富有教育价值的歌曲可以作为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的音乐素材。以儿歌《春天在哪里》为例,这首儿歌虽然不适合幼儿歌唱,但是通过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在富有童趣的歌词和欢快活泼的曲调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此过程中,音乐美和春天美滋养着幼儿幼小的心灵,促进其精神成长。

(二)器乐曲

器乐曲的丰富性、多样性可以开拓幼儿的音乐视野,为幼儿呈现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对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应以贴近幼儿生活、形象性较强、富有教育价值的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为主,同时也不应忽视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优秀器乐曲。例如笛子曲《百鸟引》、唢呐曲《百鸟朝凤》,分别用笛子与唢呐的声音模仿鸟叫声,二胡曲《赛马》用二胡的声音模仿马蹄声和马儿的嘶鸣声,圣桑《森林深处的杜鹃》用单簧管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三、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策略探索

教师应以将音乐与幼儿生活相联系,音乐与幼儿生活相互渗透作为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策略的探索方向,通过关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材料的音乐价值、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游戏精神融入音乐活动、用音乐服务于幼儿生活和家园共育等方式将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

(一)关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走近生活中的幼儿,捕捉教育契机,寻找幼儿生活经验与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之间的契合点,思考可能开展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架起连接“幼儿生活”与“幼儿音乐学习”的桥梁。例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天空中的云朵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及时捕捉“喜欢云朵”这一事件中蕴含的音乐欣赏教育契机,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音乐特点助推幼儿多样化表达,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让幼儿在集体音乐欣赏活动中放飞自己的想象,享受生活与音乐的美好。教师可以选择儿歌《云》作为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的音乐素材,通过创设情境“云工厂”连接幼儿的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的乐句划分,4人一组,合作自由表现出喜欢的云朵形状。待幼儿熟练之后,教师可以用嗓音或乐器随机模仿风声,引导幼儿自由表现云朵形状的变化。

除了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还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音乐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音乐的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它们都没有离开这个基本原则。”[11]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鸟叫声、雷鸣声、流水声等声音现象往往在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例如施特劳斯《雷鸣电闪波尔卡》、古琴曲《流水》等。除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现象,音乐作品的表现还可以超出单纯的声音范围。例如圣桑《动物狂欢节》“侧重表现的是非形象性的内在特征和自身对于这些动物的体验”[12]。因此為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观察客观事物和运动特征、探索生活中的材料等,关注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理解和表达音乐。

(二)挖掘生活材料的音乐价值

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对帮助幼儿更好地欣赏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生活中的材料,并运用生活材料的不同运动形态表现音乐的不同特征和要素。例如儿歌《云》可以用纱巾的运动形态表现旋律的柔美,并以乐句为单位传递纱巾。施特劳斯《安娜波尔卡》的旋律一会儿婉转一会儿跳跃,可以用绳子的运动形态表现旋律的多变性。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进行曲》可以用拍击网球表现具有力量感的第一乐句,用双手交换网球表现第二乐句旋律的高低起伏和力度的变化。

除了引导幼儿用生活材料的不同运动形态表现音乐的不同特征和要素,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童趣”音响,用生活材料产生的不同声效给音乐伴奏。例如用嘴往干燥的矿泉水瓶里吹气,通过力度大小的变化模仿风大和风小的声音。将大米、豆类等放入塑料瓶,通过材质的不同或力度大小的变化模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在玻璃瓶里放入不等量的水模仿布谷鸟下行三度音程的叫声。用筷子迅速划过几只瓷碗的边缘模仿流水的声音。用这些生活材料产生的不同声效为儿歌《春天在哪里》伴奏,对拓展幼儿音乐表现与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

音乐创作基于生活,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的情境创设也应回归生活。教师通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可以引导幼儿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与特定的生活情境相对应,从而让幼儿在生活化情境中感受到音乐发展的脉络,激发幼儿共鸣,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除此之外,教师在与幼儿对话时,也应让每一句话都在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之中,不脱离情境,将这一情境贯穿于音乐欣赏活动的始终,让幼儿更好地沉浸在情境之中。因此创设与音乐相符合的生活化情境能够迅速建立起幼儿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拉近幼儿与音乐之间的距离,用生活化情境助推幼儿发展,从而让幼儿能力获得提高。

以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为例,第一乐段音乐主旋律反复出现了两次,主旋律第一次出现时力度是弱的,主旋律第二次出现时力度更弱了,最后以一个很强力度的和弦结束。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听起来更为舒缓。教师可以在集体音乐欣赏活动中创设“小老鼠的梦”情境:一只小猫发现一只小老鼠在前面,于是小猫一步一步轻轻地靠近小老鼠(第一乐段主旋律第一次),快接近小老鼠了,小猫的步伐变得更轻了(第一乐段主旋律第二次),突然,小猫抓住了小老鼠(很强力度的和弦)!小老鼠惊醒了,原来这是一个梦,它开始开心地跳舞(第二乐段)。在这一情境中,通过“小猫小心翼翼地捉小老鼠”和“小老鼠惊醒了,开始开心地跳舞”这两个事件引导幼儿区分音乐的两个乐段,通过“小猫快接近小老鼠时步伐变得更轻了”引导幼儿区分第一乐段中力度不同的主旋律,通过“小猫抓住了小老鼠”这一事件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很强力度的和弦。虽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这些音乐概念,但是在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处处蕴含着音乐概念。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将音乐的发展脉络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让幼儿获得更直接的感知,降低了音乐学习难度,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学习音乐。

(四)将游戏精神融入音乐活动

片面的、被动的音乐聆听和缺乏主动的实际参与的教学有损非专业人士的音乐经验。[13]因此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应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关注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亲身经历。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和内核。将游戏精神融入音乐活动,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丰富幼儿音乐体验。因此教师应将游戏精神融入音乐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联动视觉、听觉、动觉等,获得多种体验机会,让幼儿在多样化的学习经历中,探索音乐世界,理解抽象的音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演绎音乐作品。

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中,教师通过创设“小老鼠的梦”这一情境,在乐曲第一乐段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拍玩“小猫捉小老鼠”的游戏,即用不同力度的脚步表现小猫捉小老鼠的过程。在乐曲第二乐段引导幼儿随乐玩“小老鼠跳舞”的游戏,即分别按照音乐的节拍左右摇摆(六拍)、按照音乐的节奏拍手两次(一拍)、按照音乐的旋律走向从身体两侧腰间挥动双手手指至头顶处(五拍)、按照音乐的节奏拍手两次(一拍)、按照音乐的旋律走向双手握拳转圈从右往左“U”形运动(一拍)、按照音乐的节奏拍手三次(一拍半)、再按照先前的动作重复一次等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待幼儿熟练之后,可以引导幼儿随乐玩模仿游戏和猜拳游戏,即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小猫和小老鼠的角色,当乐曲第一乐段主旋律第一次出现时,扮演小老鼠的幼儿先按照音乐的节拍走一个自己喜欢的路线,当乐曲第一乐段主旋律第二次出现时,扮演小猫的幼儿按照音乐的节拍模仿扮演小老鼠的幼儿之前走的路线。之后,引导幼儿在很强力度的和弦处玩猜拳游戏。如果扮演小老鼠的幼儿赢了,那么小老鼠的梦是真的,扮演小老鼠的幼儿继续随乐跳舞,扮演小猫的幼儿则退出游戏;如果扮演小猫的幼儿赢了,那么小老鼠的梦是假的,扮演小猫的幼儿继续随乐跳舞,扮演小老鼠的幼儿则退出游戏;如果平局,则都退出游戏。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活动感知和理解故事、音乐、动作、游戏之间的关系,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较好地促进音乐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五)用音乐服务于幼儿生活

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14]音乐在幼儿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音乐欣赏不应仅仅发生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需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音乐欣赏环境,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处处能够发现音乐的“身影”。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并合理安排,促進幼儿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实现“用音乐服务于幼儿生活”。

例如教师可以在入园环节播放丁善德《跳绳》,营造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帮助幼儿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在幼儿午睡环节播放儿歌《小宝宝睡着了》、勃拉姆斯《摇篮曲》,营造安宁、祥和的氛围,帮助幼儿尽快入眠。

(六)家园共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也指出家庭和幼儿园须共育幼儿。因此,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责任,幼儿园与家庭应共同寻求支持幼儿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合力助力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家园共育的幼儿音乐教育对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提高家庭音乐教育质量、构建和谐家园关系、促进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应引导家长提升作为教育合力的主体意识,调动家长参与音乐教育共育的积极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共育的方式持续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幼儿音乐教育指导,增进家长行为与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目标的协同,合力为幼儿创造沉浸式音乐欣赏的环境。

例如通过家长音乐沙龙帮助家长解决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的困惑,传播科学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通过亲子视频微课向家长推荐一些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亲子音乐游戏,给予幼儿与家长亲子体验、共同活动的机会,让家长重温童年乐趣,享受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快乐。

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生活化让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有了一把帮助幼儿探索音乐世界的钥匙,让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幼儿生活,让每一个幼儿融入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活动氛围中成为可能,让幼儿的心向音乐打开,让每一个幼儿探索音乐世界显得格外轻松、有趣、有益,真正实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幼儿”,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幼儿未来的生活播下幸福的种子,真正实现“幼有善育”。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3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87.

[3]杜悦艳.回归本原: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03.

[4]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59.

[5]同[4].

[6]许蕾.音乐聆听: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28.

[7]徐韵,阮婷,林琳,等.学前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357.

[8]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96.

[9]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8.

[10]同[9]117.

[1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1:32.

[12]同[11]97.

[13]芭芭拉·哈泽尔巴赫.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卷):经典文选(1932~2010年)[M].刘沛,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21:23.

[14]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4.

猜你喜欢
价值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我说你做讲策略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6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