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逻辑、现状及对策

2023-09-24 12:58何子信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

何子信

【摘  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有生力量,在经济双循环背景和数字经济浪潮冲击下,如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论文整合研究双循环背景下义乌市中小企业“政府-政策-产业-市场-技术”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动力体系,指出义乌市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数字化转型意识淡薄、政策精度亟待提升、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等制约因素,进而从强意识、优环境、借外力等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双循环背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276.3;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8-0053-03

1 引言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基于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调整,此后党中央一系列会议和文件都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给出明确指导方针。与此同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义乌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其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一大批中小企业。在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外贸型中小企业正面临内、外两方面的现实挑战。因此,义乌市中小企业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新发展格局的转变和迎接数字经济浪潮的冲击,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企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扎根义乌发展经验,整合研究双循环背景下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与动力,探析双循环背景下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可行路径与对策建议。

2 双循环背景下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阐释

2.1 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双循环背景下义乌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体量小、技术水平低、同质化严重、竞争力弱、数量多等特点,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长期处于低端产业链的中小企业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创新发展动能不足、出口贸易形势严峻等问题和强力冲击,基础薄弱、传统落后、粗放型经营、转型契合度不确定的中小企业将加速被市场淘汰。

2.2 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数字经济时代与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施数字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终落脚点都是高质量发展,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摆脱现实发展困境、落实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经济双循环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要求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2],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首先,双循环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内循环强调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3],推动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创新,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把握新技术革命时机,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以紧紧抓住国内市场升级机遇;其次,高水平融入国际大循环,要求中小企业通过核心技术、战略环节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摆脱“低端锁定”“大而不强”的困境,进而推动国家实现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目标。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融入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社会现阶段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和新需求的创造得以满足[4],而要实现高质量的供给和新需求的创造,就需要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2.3 数字化转型的多维驱动力:“政府-政策-产业-市场-技术”动力体系

在经济双循环战略指引和数字经济浪潮引领下,义乌市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三维以及“政府-政策-产业-市场-技术”五位一体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动力体系。

在宏观维度,一方面,义乌政府积极响应数字强国、产业强国等国家戰略安排,于2017年成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全市中小企业与服务机构提供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配套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府支撑动力;另一方面,多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文件、行动方案相继出台,如《义乌市中小企业“转贷通”管理办法》对缓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动力。

在中观维度,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使得国内市场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更受重视。义乌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出台《义乌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中小企业得以避免“单打独斗”,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益顺利融入产业链经济当中,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溢出效应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产业支持动力。与此同时,不断出台的消费政策,如《义乌市2022年促进消费增长扶持政策》为扩大内需市场奠定基础。新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以及新一轮基建[5]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市场支撑动力,而外贸型中小企业可抓住跨境电商发展这一重要机遇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6]。近年来,义乌高度重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和转型供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综合前十强县(市、区)。2023年4月,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举措,从准入环境、发展环境、经营环境3方面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进一步坚定中小企业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在微观维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成为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运用力度前所未有,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基于需求驱动的软件功能创新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将打通消费者和生产企业间的信息壁垒,供需信息的精准匹配使中小企业得以准确进行市场细分、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优势,进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益[7]。数据显示,2021年义乌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列金华第一,义乌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正向影响。同时,义乌积极推进以互联网银行为代表的普惠数字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撑。此外,2019年义乌与思爱普公司合作创建浙江义乌创新赋能中心,通过智慧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人才培训教育平台等项目开发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义乌市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助力更多中小企业的创新赋能和数字化水平提升,为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动力。

3 雙循环背景下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

在“政府-政策-产业-市场-技术”五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动力体系的驱动下,义乌市中小企业敢想敢做,基于自身体量小、决策灵活高效的特征,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些许成效,甚至逐渐迈入应用践行、深度应用阶段,并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但同时,仍有部分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了解程度不深,仍处于初步探索甚至漠不关心阶段。

分析认为,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为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助力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但囿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淡薄、政策精度亟待提升、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等制约因素,义乌市中小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进展仍较为缓慢。

3.1 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需求较弱,转型意识相对淡薄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显著的脆弱性[8],平均寿命小于3年,且伴随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短暂的生命周期较难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需求;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企业家素养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展及成效,而部分义乌企业家更关注短期获利而非长远发展,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清、数字化转型意识淡薄,从而制约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和高质量发展。

3.2 数字化转型制度环境尚未建成,政策精度亟待提升

从顶层设计角度看,义乌市政府持续发力,先后成立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组建了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专班,并分行业、规模开展针对性培训指导,但尚未全面统筹优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制度环境,各部门间仍存在信息壁垒,创新平台和开放共享机制有待完善[9]。从政策体系和精度看,不同行业、规模、类型的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的诉求存在显著差异,义乌市虽出台了多个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文件,但较少针对具体中小企业精准制定数字化转型政策,政策精准度和力度有待提升。从政策落地和实施看,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自身可享受的优惠数字化转型政策认知不清,政府工作人员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有待提升。

3.3 数字技术与专业人才显著缺乏,共享机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中小企业囿于资金、人才等资源的限制和创新意识的缺乏,“从头干”研发数字技术的难度和成本较高,加之融资能力较差,限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义乌市知识共享机制亟待优化、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高,中小企业难以突破“数字鸿沟”,尤其是在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战略性环节。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难点不仅是数字技术的缺乏,更是全新商业模式的搭建。无论是在数字技术、科技创新或是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要素都是人才[10]。但义乌市中小企业囿于规模、地域等限制,往往难以吸引数字化专业人才,也较少具备人才培育意识,增加了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难度。

4 双循环背景下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创新意识、保障是制度环境、落脚点是数字技术与数字人才,未来义乌市应从内生意识、制度环境、数字技术与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切入,基于“强意识、优环境、借外力”的逻辑统筹发力,持续完善“政府-政策-产业-市场-技术”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动力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4.1 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

一方面,政府可通过政策宣传、组织培训、打造样板示范、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强化义乌市中小企业对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深刻理解“信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全面数字化转型”[11]这一由点及面、逐级递进的转型路径,促进企业家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确立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产权保护,畅通企业维权渠道,激发和保护企业创新意识,进而增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4.2 持续夯实制度保障体系,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外部支撑

政府应牵头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小组,以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统筹各部门资源,从金融财税、资金奖励、营商环境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制定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驱动力。同时,应通过培训等方式,促进政府工作人员形成“政府找企业”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意识,确保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精准落地。

4.3 巧借数字技术普惠赋能,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改造成本

政府应持续围绕“一行业一平台”目标,助力搭建各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推进行业内部数据集成与数字化技术共享,充分发挥技术普惠赋能效应,降低义乌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门槛和成本。此外,政府应分行业、分规模培育遴选数字化服务商,促进全市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有效提升,并基于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化需求打造“N+X”数字化转型模式和应用样本,加强应用样本的复制推广,以切实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和成本。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514/c64094-31709431.html,2020-05-14.

【2】刘晴,罗亮,黄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体育学研究,2021,35(2):29-38.

【3】祝合良,王春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产业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对策[J].财贸经济,2021,42(3):14-27.

【4】沈克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形态与方略举措[J].体育学研究,2021,35(2):11-19.

【5】陆岷峰,徐阳洋.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机遇、挑战与成长的着力点[J].西南金融,2021(1):73-82.

【6】钱学锋,裴婷.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与内生动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1):14-26.

【7】王飞,王佳,张宁宁,等.新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取向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4):124-127.

【8】张夏恒.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障碍、驱动因素及路径依赖——基于对377家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调查[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12):72-82.

【9】董志勇,李成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1(10):1-11.

【10】董志勇.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经济体系[J].经济科学,2018(6):11-17.

【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和路径[R].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8.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