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

2023-09-24 13:01王小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

王小燕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体现了国家意志,凸显了独特的育人价值。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挖掘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阅读与表达方面的教学价值,通过补充背景资料、聚焦文本表达、讲述革命故事、拓展学习路径等策略,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的熏陶,引领学生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从而把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革命传统;阅读与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2-0042-03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承载着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崇高信念、美好情操、优良作风,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能给人以激励,催人奋进。教学这类课文,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为学生继承与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提供了有效支撑。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出革命传统教育类文本在育人方面的价值。

一、补充背景资料,激发阅读兴趣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有着鲜明的历史烙印,是那段革命艰苦岁月的见证。由于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记载的人物、事件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久远,学生很难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相关资料,以消除学生的认知隔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借助资料补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课中教师提供资料或者课后延伸阅读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真实历史背景,为学生学好课文提供条件。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文中,学生对朱德和红军了解不多,对井冈山、会师、革命根据地的了解幾乎为零。由于缺乏对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所以学生觉得课文晦涩难懂,不知道讲些什么,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教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搜集关于朱德的人物画像,或者朱德的生平资料,或者朱德的故事;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教师则适时向学生提供一些井冈山斗争时期与红军有关的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让学生搜集更多与红军有关的故事来读一读,以填补学生的认知空白。这样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兴趣,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让红色基因、革命星火得到传承。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所写的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引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文,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教师播放了纪录片《开国大典》的片段,借助直观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受,并产生了一种民族自豪感。随着国旗升起和《义勇军进行曲》的播放,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深刻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降低学习的难度,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聚焦文本表达,深刻解读文本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一般都有感人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类课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一般是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蕴含着鲜明的革命精神。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仅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人物与事件上,就是对文本资源的一大浪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句,感受文本在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关注文本留白,在补白中感悟人物形象

不少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会留有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处为学生创造了无尽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在留白处想一想,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学生的阅读表达奠定基础。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结尾处有这样的描写:“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从毛主席收到电报到在电报上签字,这段时间内毛主席的内心是怎样的?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说明了什么?这些在课文中都没有交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补白,想一想毛主席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毛主席拥有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等品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受。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悟文本的独特表达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并不只是枯燥的、无趣的,有好些课文在表达上极具特色,会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者比喻、拟人、对比及环境渲染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独特处进行品读,能够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的开头:“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段话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芦花村的美丽景色,为下文做了铺垫。“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这样的描写在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各有一处,体现出文本前后照应的特点。再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作者主要采用了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可见,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着独特的魅力。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不光关注课文的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表达,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师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表达,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讲述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一般以人物与事件作为主线。教学时,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内容讲一讲,可以帮助学生内化语言,使学生对革命英雄人物产生崇敬之情。

(一)运用文本语言,真情讲述

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讲述文本,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运用文本语言,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刘胡兰》一文的开头写道:“1947年1月12日,天阴沉沉的,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抓住“天阴沉沉的”来感受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比沉痛的心情。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好对话部分,突出刘胡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讲出来。这样,学生对刘胡兰这个英雄人物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合理展开想象,创造性讲述

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加形象、生动,就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或者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丰富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军神》一文,教学“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这段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此时沃克医生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在做手术的时候动作会有什么变化?”当学生读到“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他抓破了”这个地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此时刘伯承正在承受怎样的痛苦?医生每动一次刀子,他就会怎样?他心里会想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进行补白,使学生直抵人物内心,从而正确把握文本的情感主旨。

(三)图文结合,具体讲述

统编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旁边大多会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感受人物形象具有推动作用。教师让学生依照课文插图来讲述故事,可以降低学生的讲述难度,使学生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配了一幅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插图。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结合课后练习中的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把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讲故事,降低了讲述的难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拓展学习路径,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拓宽学习路径,引导学生体认和传承革命精神。

(一)学科融合,深化学生阅读感受,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语文教学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融合,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动手画一画地道的分布情况。这样,把语文与美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及冀中地道战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与体育学科结合起来,举行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运动会,把“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作为特设体育项目,通过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相应的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感悟革命精神,感受革命文化。

(二)综合实践,切身体悟,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革命传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教课文的特点,采取综合实践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体悟文本内涵,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革命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永驻学生心中。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时,教师组织学生采访老红军、聆听革命故事,亲身感受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或者是讲红色故事活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观看革命遗物,让学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感染与熏陶。教学完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后,教师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走进影院,观看影视作品《开国大典》。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特点,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让學生从小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为学生自觉传承革命优良传统打下基础。

(三)拓展阅读,延伸课堂,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语文学习的外延可以无限延伸。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课文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引导学生展开拓展性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对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阅读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这样引导,能够延伸课堂内容,丰富学生对雨来的了解与认识。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清贫》一文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红岩》等小说;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后,教师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来读,也可以搜集毛泽东描写长征的诗词来读。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优良传统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心田。

综上所述,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蕴含着编者深深的教学意图。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注重背景资料的补充、人物形象的理解,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革命精神等,可以凸显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毛梦霞.基于学情  关注方法: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为例谈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的教学[J].辽宁教育,2021(13):34-37.

[2] 张洁玲.例谈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21(14):54-55.

[3] 熊燕.例谈统编教材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17):111-112.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
统编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教学建议
支架,为作文起步领航
自你的心中抽丝织布
追求完整的语文要素设计观
“要素·活动”式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实施的一种路径
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之旅
文本拓展要适切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