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非遗传承的双赢路径

2023-09-23 00:40黄铃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 2023年5期
关键词:普惠助力遗传

黄铃

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联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于2022年末开展了“助力非遗、致敬匠心”的公益活动,这是工行在“金融+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活动中的新尝试。同时,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更好的保护,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以“金融力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采取直接对接非遗传承人和信用贷款等各种措施,缩减金融服务的距离,促进非遗产业的发展。这标志着商业银行金融助力非遗传承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需携手金融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既是属于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最历史悠久也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承。为了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并推动文明互鉴交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传承好和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末,我们国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有43个,在全球排在首位。在当前国家进一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傳承与发展。目前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传心授方式来传承,这和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而且这种传承方式在全球化与工业化浪潮下面临诸多难题。由于缺乏有形的抵押这一客观条件的制约,金融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资金的保护意识较为缺乏,面临融资难等金融困境已经成为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的常见难题。无论是技艺的物料成本,还是从业者的人工成本,抑或是市场推广成本,再加上基本的运营成本,对于现在的非遗手艺人而言都是不小的经济负担,甚至制约了非遗技艺的传承、延续和发展。这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金融的助力与支持,从金融的视角赋能非物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国家战略和寻求经营转型的需要

作为现代金融的基石——商业银行在赋能非遗保护和传承,重绽非遗魅力、重构非遗价值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是落实国家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为落实国家的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商业银行可以把金融助力“非遗+”作为金融支持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通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继承者定制特殊“贷款”,商业银行提供“支持非遗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乡村经济”模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计划,与文化旅游部门建立联动关系,将农村振兴与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彰显商业银行在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2.是寻找经营的“第二曲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客观需要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目前较多非遗产品与服务都归属于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普惠金融创造了条件,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惠及民生。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可提高包括非遗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可得性,这是在当前银行竞争更加白热化的环境下帮助商业银行寻求经营发展的“第二曲线”的重要路径。鉴于此,商业银行应主动拥抱金融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主动量身定制适合的非遗产业的普惠及相关金融产品,在推动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普惠金融业务的超速发展,进而达到经营转型的目的。

3.是进一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为进一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服务质效,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无疑是重要方式之一。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助力非遗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参与非遗公益活动、开展非遗金融知识普及、加强教育帮扶等形式,可以更好地践行银行的“人民性”,真正落实“人民银行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也是商业银行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的必要途径。

商业银行助力非遗的路径探索

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法助力非遗产业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量身定“贷” ,金融活水“解渴”非遗传人,让非遗产业“强起来”

通过设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小组,对非遗项目进行摸排,为非遗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以政银服务模式为载体,让非遗插上金融的翅膀,推动非遗产业的创造性发展是此题可行的方式。例如,飞针引线绣出岭南风情的非遗“广绣”某传人,长期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面对传统银行贷款需要“抵押”的难题,某商业银行以其“广绣艺术大师”称号等荣誉,为面临“轻资产、市场估值难”等融资痛点的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量身定制了名为“广绣贷”的普惠融资产品,为他们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创新信用贷款产品的推出,是凭借荣获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协会评定的各类大师称号等荣誉作为增信的。为支持非遗传承,该银行还精准支持传统工艺发展,从“非遗产业链+大数据+精准画像”模式的数字普惠产品切入,通过“个人快贷”“小微快贷”等方式打造线上融资产品,努力破解“守艺人”融资难题。这些给非遗客户专属定制的一系列创新产品的推出,打通了金融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内在逻辑,且服务范围涵盖了线上线下,能让非遗传承人享受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在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力度。

2.助力产业提档升级,以市场化支撑让非遗经济“火起来”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市场化的产业模式作为支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家喻户晓”,建立非遗传承人信用档案,同时打造非遗产品线上线下直销新功能,以党建联动、产品直推、服务聚合等方式,为非遗经济注入金融活水,进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真正实现提质赋能。

彝族刺绣自出现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彝族闻名的传统技艺,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彝族刺绣的非遗传承人长期苦于没有周转资金、抵押物,四处求贷无门发展举步维艰。商业银行为非遗传继承者发展“整业授信”的新模式,为非遗传承者签订授信合约,同时利用定制的金融产品渠道,让从事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员工“致富”。在帮助传承人增加收入之余,为传承人提供推广和宣传服务,帮助传承人扩大销售渠道,全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和项目建设。工业化不发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用集中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广会议,共享资源等方式,形成双赢合作的新局面。

3.“非遗+旅游”,产业培“育”,促进非遗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在发展传统旅游的基础上增加“非遗+”元素已经成为不少地方发展文旅产业的一张崭新名片。国家文旅部也专门发文指出,保护非遗文化的前提,是要把握旅游发展和非遗保护传承之间的规律特点,充分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与大型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的推进,让旅游成为提高非遗文化可见度和影响力、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可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借此东风,积极从“金融+”的角度探索支持“非遗+旅游”产业大有可为。

通过“金融+非遗+旅游+平台打造”等模式,把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核心产业和非遗、文旅相关产业连接起来,形成链式或集群营销,进而实现新客群的突破。这既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旅的融合,也能帮助银行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4.通过“非遗美”提供跨界服务,多点发“声”,加大非遗文化传播力度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美”,商业银行可采用整合营销的方式,有力推进“非遗进银行”“非遗进银行VIP客群”“非遗进高校”等活动,综合运用各类传播载体,为内外部客户提供跨界服务,传播“非遗美”,多点发“声”。

例如,某商业银行与某高校合作开展了一场高校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对话非遗传承人、举办乡村金融惠乡亲等活动,高校学子正从书斋走向田野,把金融知识、惠民情怀和热情真心送到农民身边,也通过非遗传承人的讲述了解熟知当地的非遗文化,进而加大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度,类似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商业银行的跨界服务下实现多赢。此外,商业银行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搭建平台,“‘企业家加油站揭牌仪式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活动”“非遗进私人银行客群”“非遗进党建共建单位”等活动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业务与链接客户的重要手段。这些活动不仅充分履行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服务于银行客户,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_赵晓璐

猜你喜欢
普惠助力遗传
非遗传承
助力成功七件事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