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与“打狗”

2023-09-23 23:56:16黄克全
环球人物 2023年18期
关键词:淑女高雄

黄克全

今年,高雄捷运公司将2020年灯会艺术节灯饰作品“打狗的15个故事”,用15个灯箱装置,移至高雄捷运的大东站内展览。这些故事和高雄的人文、建筑、历史等典故紧密相关,展现了15个发生在高雄的重要事件和许多已为人淡忘的故事。

其中之一便是“打狗地名的由来”。高雄,这座位于台湾南部最大的城市,在历史上却有一个这么俗气的古名。台湾岛上的许多地名,古今判异,一般来讲,古名较俚俗,后人嫌而改称较文雅的今名。如嘉义古名“诸罗”,基隆旧为“鸡笼”,花莲又称“奇莱”,新竹曾叫“竹堑”,屏东旧称“阿猴”,台东昔唤“宝桑”,等等。高雄昔日最常被称呼的名字,便是“打狗”和“打鼓”了。

有关“打狗”地名的明文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时任浯屿(今金门)把总沈有容率水师到澎湖追剿倭寇,随军福建人陈第因此有机会来到台湾,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约1500字的《东番记》。因是亲身经历,《东番记》被称为“最古的台湾实地考察报告”。文中,陈第称高雄为“打狗屿”。康熙年间,郁永河受命来台采硫磺,所撰写的《裨海纪游》一书中,也称高雄为“打狗仔港”。

晚清时期,大小船只停泊在打狗港。

“打狗”之名由何而来?日本学者的看法是,15世纪时,居住在此地的是台湾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分支马卡道族,族人深受日本倭寇侵扰,想了一个计策——在住处栽种刺竹作为防御。马卡道族“竹林”的发音类似汉族语言中的“打狗”“打鼓”,所以此地就被汉族人称为“打狗”和“打鼓”了。

台湾史研究所学者翁佳音的看法则不同。他认为“打狗”跟竹林无关,而是用闽南语译荷兰词的以讹传讹。荷兰东印度公司称打狗港为Tancoia,是海浪的拟声,后讹传为“打鼓”“打狗”。这种命名规则类似厦门的鼓浪屿。唐宋时,鼓浪屿还被称作圆沙洲,到了明代,小岛西南海滩上突出一块中有岩洞的巨岩,海浪拍打岩洞,发出宛如“咚咚咚”的击鼓声,因此有了“鼓浪石”之名,圆沙洲也正名为鼓浪屿。

“打鼓屿”的命名由来也是如此,甚至连这附近的山也成了“打鼓山”。打鼓山(今高雄寿山)滨海,站在山顶,可远眺高雄港,欣赏西子湾的落日,还能聆听那滚滚而来的波涛声。

高雄港至今仍是臺湾第一大港口。

300多年前,清人夏之芳写诗一首,叙述了此情此景:“打鼓山头石罅开,悬崖倒拍海潮回。雷声鼎沸浮空翠,万里风樯认影来。”竟与今人的感受相差无几。

关于“打狗”和“打鼓”的第三种命名传说则是:据传打鼓山山麓西侧有一尊石佛,每逢渔船经过此地,渔民必打鼓鸣锣、焚香祭拜。久而久之,此地便为“打鼓屿”了。

除了“打狗”这个喊得最多的旧称,高雄还有许多别的旧名。比如,高雄港地处台湾岛西南端,早先也被称为“西港”;另因打鼓山山麓有龙岩冽泉一景,所以高雄港也被称为“龙水港”;早年间,高雄哨船头一带还有硫磺水涌出,因此得名“硫磺港”;又有统称高雄港水域为“丹凤澳”或“朱雀池”的。而高雄之名,是日据时代才定下来的。因“打狗”发音近似日本京都附近高雄山的日语发音,日本占领下的台湾总督府就将“打狗”径自改名为高雄。

几百年悠悠而过,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有关“打狗的15个故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高雄大空袭”。

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的1943年到1945年,以美军为主的盟军飞机对日本侵占的地区展开空袭。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岛各地,从北至南,基隆、台北、新竹、丰原、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屏东,都成为空袭的战场。高雄是当时日本南进战略下的重要军事基地,附近遍设空军飞行场,所以,台湾就数高雄的空战最激烈。

1944年10月12日,美军派出130架B—29重型轰炸机,之后6日内对日军高雄冈山机场,以及日本海军61航空场投下859吨炸弹。10月14日的轰炸尤其猛烈,B—29重型轰炸机以房屋为轰炸目标,对冈山区投下2500多枚高爆弹、燃烧弹。

1944年10月及1945年1月,美军第38特遣舰队两度以舰载机大举入台,主要目的在阻断日军负隅顽抗,从台湾增援菲律宾,因此美机以机场、飞机、港口、船舶为主要轰炸目标。因高雄港位于美军轰炸机返回菲律宾的必经之路上,有时,高雄还要承受一些“额外的炮弹”——许多因故障而提前折返或完成任务后仍有炸弹卡在弹架上的轰炸机,经常在返航途中在高雄投下炸弹。

这些都是历史故事,我不曾经历。但15个故事中的“旗津25淑女”事件,发生于我的少年时代,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它是一桩时代的悲剧。

1973年9月3日清晨,一艘由高雄旗津开往前镇加工出口工业区的渡轮“高中六号”,因超载超重而在航行途中翻覆,迅速沉没。原本限制只能搭20名乘客的船,实际搭乘了70多人。岸边有许多渡轮都加入了救人队伍,但还是有25名女性不幸丧生。

离奇的是,这25名罹难者都是单身未婚女孩,其中几人还不满当时法定最低劳动年龄16岁。依过去台湾的民间习俗,单身未嫁女性去世后不能葬在自家祖坟,也不能供奉在祖先牌位里享有香火祭祀。高雄市政府便和家属、地方士绅协商,草草将她们合葬于港口边,称为“二十五淑女墓”。

“打狗的15个故事”展品在高雄捷运的大东站内展出。

高雄饼铺制作花生糖龟的情形。

各式平安龟造型。

后人为这起灾难附上了很多神秘色彩,但其实,25名罹难者全是单身未婚女孩并非巧合。那个年代,台湾经济刚刚开始起飞,多数家庭的传统观念是让儿子去上学读书,女儿上班打工来接济家庭。受限于教育程度不高,这些年轻女孩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劳动工作。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旗津25淑女”的遭遇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愤怒和同情,“二十五淑女墓”得以迁葬于现址高雄旗津国中旁。2004年,高雄女性权益处促进会向高雄市政府争取,希望社会对“二十五淑女墓”船难事件进一步省思,承认劳动女性对台湾经济成长的付出。2008年4月28日,高雄市政府正式把“二十五淑女墓”更名為“劳动女性纪念公园”。

“高雄乞龟文化”也在这15个故事之列。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赏花灯外,高雄地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习俗——乞龟。

据《澎湖红木埕武圣庙志》所载,乞龟文化发源地为福建,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民间习俗。随着闽南人的移居足迹,这习俗更是扩延到台湾各地,渐渐发展成台湾盛行的民俗文化活动。但总的来说,高雄的乞龟习俗传承时间最久,氛围也最为浓厚。

在台湾的民间信仰里,龟是代表吉祥和长寿延年的瑞兽,祭品使用龟的图腾,既表达对天地万物孕育众生的感念,又藉此祈求添福增寿。

乞龟活动常在祭神庆典时举行。这期间,庙宇将糯米、面粉等五谷杂粮做成印有龟壳寿纹图案的糕点,百姓向神祇掷筊问卜,如果问卜后获得了神祇的许可,就可以将这些龟纹糕点拿回家。但如果来人是信众,就必须在来年另做龟纹糕点,返还给神祇。

现在,高雄地区有60多家庙宇都保有元宵节乞龟的活动,以盐埕区的密度较高。佳节一到,大大小小的庙宇,文武圣殿、吉贝武圣殿、寿山宫、温王庙及威灵宫……皆热闹非凡。尤其高雄的意诚堂关帝庙,更是台湾乞龟活动的风向标。

意诚堂关帝庙制作的乞龟吉祥物,不论是种类还是造型都别有创意:将不易保存的花生龟、沙琪玛龟改良为现代化的五谷杂粮、食品、饮料等易保存的祭品;圣龟造型也变化多端,从凤片龟、米糕龟、面龟等简单朴素的小型龟,到9999斤大龟王都有,每年都推陈出新。

“打狗的15个故事”系列还包括“台湾工业重镇·高雄”“高雄的第一间百货公司”“高雄造船史绩”等,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叙述。但可以想象的是,旧名“打狗”的高雄,经历过先民的辛苦打拼,才有了现在的安乐美丽。书写这些故事,让更多人认识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感受这座城市的深度与温暖,也是我身为一名文字工作者的欢喜。

猜你喜欢
淑女高雄
做淑女好难
高雄焦宅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38
快乐的小淑女
高雄快轮直航大陆送年货
环球时报(2019-01-21)2019-01-21 04:10:42
祝你新年快乐
高雄悬日
环球时报(2018-11-12)2018-11-12 04:25:04
高雄食饮见闻
中国三峡(2017年4期)2017-06-06 10:44:22
活动在高雄举行
台声(2016年9期)2016-09-14 01:59:30
本来就不是淑女
高雄小黄狗遭遗弃 2年后仍在原地等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