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桥
多年前,一位朋友在寄给我的书中附带了一份单行本,是叶兆言的女儿出国前写给他的信,标题是《女儿的日记让我泪流满面》,我熬夜把它读完了。后来我读到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扉页上的话我记忆犹新———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
一個是作家的女儿写父亲,一个是作家写女儿。虽然不是亲身经历的事,读后却令我难以忘怀,因为其中饱含的亲情让人感动。
女儿上小学了,我陪伴她、看她长大的时光慢慢减少。等她住校了,或者大学毕业去外地工作,一年到头能见面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有时候我默默地看着她,脑中会浮现养育她过程中的无数惊喜与欢笑、感悟与思考。
女儿四岁前,一切都顺风顺水。我告诉她的、要求她的,她都会努力做到,不会惹人生气,而且她的动作或表情,还会令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她很乖巧,我说不许手碰插座她就坚决不碰,我说吃饭前要洗手她便洗完手才碰碗筷,那种认真劲儿也感染着我,让我对生活不敢有一丝怠慢。
女儿慢慢长大,她做事有些拖沓和不认真,起床得叫个两三次,作业的错误纠正了三四次还会再犯。她甚至还学会了耍性子,没买到中意的玩具就赖在原地不走。“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我的吼声语气重,她很快就流眼泪,不敢出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那副可怜样儿,有时让我纠结———是她变得不可理喻了,还是自己变得没有耐心了?
如今的唯唯令我喜忧参半。一半胸怀梦想积极上进,一半粗心大意屡改屡错。可是心中有再多不满,面对她的成长,我又觉得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怎能苛求一个小孩子像大人一样为人处世呢?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更愿意与她进行心灵的交流。
“你害怕爸爸吗?”“不怕。”“那为什么爸爸批评你时你不反驳?”“怕你凶……”当我试图了解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形象时,我也在思考:作为一个父亲,我怎样做才能让她更喜欢我?
在我父亲面前,我也曾是个孩子。几十年的岁月里,我体会到父子成兄弟这种漫长的情感变化。那是一个互相被期望、被肯定、被确认的过程,过程中有责任意识的自觉,也有理解认知的深沉,是无声的感动。
联想到从前的阅读给予我的触动,现在的我相信,唯唯于我,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可能更适合未来的日子。因为我不想她看到我的绝对威严,而是希望自己成为她尊重和信任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