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思妮 肖 超
老年患者是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群体,占结肠镜检查总人数的67%[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各方面机能均退化,多受到心理、认知及饮食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肠镜肠道准备的效果不佳[2],同时肠镜检查对肠道有牵拉,易造成疼痛不适,并有出血和穿孔风险。因此,大部分老年患者对于肠镜的检查感到恐惧和抗拒,有的甚至放弃检查,严重影响治疗和预后。无痛肠镜检查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肠道黏膜情况进行观察的方法,检查的成功率依赖于充分的肠道准备,提高肠道准备的清洁程度、舒适性等均能够明显提高检查的效果[3,4],良好的肠道准备可以显示整个结肠黏膜并提高治疗操作的安全性[5,6]。研究表明[7,8],国外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率为33.6%,我国达65.45%,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关键。2003年美国护理协会将医护合作定义为医护之间一种可靠的合作过程,医护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强调医护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在护理领域广泛开展应用。医护麻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由医生、护士及麻醉师共同组成医疗管理小组,开展全面的、立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9,10]。本研究将医护麻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本研究属于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于我院肛肠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估算:选择两个总体率假设检验中的样本量,根据预试验肠道准备充分率P1(试验组)=0.70,P2(对照组)=0.50,取α=0.05,(1-β)=0.90,输入PASS 11软件,得出样本量为112例,考虑10%的失访率,样本量为12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无痛肠镜适应证,首次接受肠镜检查;②临床资料完整,年龄>60岁;③无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疾病;④无重要的脏器功能异常;⑤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肠梗阻、肠腔狭窄;②合并慢性疼痛病史;③合并结直肠手术史;④合并严重的高血压、肢体功能障碍。按照就诊时间进行分组,2022年1月至3月入选的患者为对照组(77例),2022年4月至2022年7月入选的患者为试验组(9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存在可比性,调查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嘱咐患者检查前1天进食半流质食物,禁止食用蔬菜与水果,检查当日禁食早餐,无痛肠镜患者检查当天凌晨2点口服50%硫酸镁100ml进行肠道准备且饮水2000~2500ml,其后步行30分钟以上促进肠蠕动,4点后禁食禁饮,进行麻醉前6小时必须保持空腹状态,嘱患者9点等候检查;当日内镜医生查看申请单后进行肠镜操作;麻醉师负责麻醉评估和术中麻醉;护士负责术中镜下操作配合、生命体征观察记录、复苏观察等。
试验组采取医护麻三位一体化模式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医护麻三位一体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含门诊主任医师1名、肠镜室副主任医师2名,麻醉师1名,主管护师2名。小组成员均接受统一培训,内容包括不同阶段管理、医麻护协助、医护患沟通技巧、医麻护协助等,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内镜检查,共同管理患者,加强临床各学科专业间的风险管理合作,简化工作处理流程。
1.2.2 建立个体化方案
以往通常是门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导泻药物,护士根据药物说明书指导患者服用,肠道准备过程未关注到患者个性化需求或可能存在医护之间沟通不畅,因而导致肠道准备失败。医护麻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利用预约结肠镜检查的机会,由1位内镜医生和1位护士与患者或家属交谈,讲解检查目的,根据门诊病历评估患者病情及排便情况,同时结合患者个人经历,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术前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自身因素实现分级管理是控制麻醉风险和提高安全的有效措施,制定风险降至最低的麻醉计划。一项研究发现,实施无痛肠镜检查前接受健康安全教育的老年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少,生命体征更为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更高[11]。
1.2.3 检查前、中、后的护理要求
检查前,护理人员同内镜医生一起通过电子病历查阅当日所有普通、危重及特殊治疗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主动了解患者动态;患者到达门诊后护士根据肠道准备合格与否对比图判断肠腔粪水情况,对比从马桶中观察到的大便性状,初步评估肠道准备是否合格;护士与麻醉科医师沟通协调,根据患者最后1次肠道准备结束时间推后4小时,落实分时段检查,减少患者等候及空腹时间。检查中内镜医生使用渥太华评分量表记录肠腔粪水量,并将结果反馈给门诊医生;因肠镜充气和旋镜时,易出现呛咳、躁动导致低氧血症而危及生命,麻醉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丙泊酚等药物静脉麻醉,缓慢匀速推注;镇静镇痛药物易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等不利于术后复苏,麻醉师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精准用药,减轻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检查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警惕血氧饱和度的突变发生,做好术中操作配合。检查后,继续给予患者心电监测及吸氧,由麻醉师进行术后复苏评分,麻醉复苏评分达离室标准,护士做好相关饮食、活动健康教育后方可嘱其离室。
1.2.4 制定医护麻配合的原则,统一急救意识
凡涉及内镜诊疗的医嘱由内镜医生发出,涉及麻醉抢救则由麻醉师发出。检查前嘱咐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相关同意书,检查中严格执行指令,检查后嘱咐患者依据医嘱进行生活。
① 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12]:用于评价患者肠道清洁度,总分值为0~14分,分越高代表患者肠道准备效果越差,分值<5分表示肠道准备充分,分值≥5分表示肠道准备不充分。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充分率;②比较两组肠镜检查时间,包括进镜与退镜时间;③Kolcaba舒适状况评分[13]:包括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文化4个因子,使用Likert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舒适度越好;④麻醉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头晕的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OB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道准备充分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OBPS评分、肠道准备充分率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退镜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进镜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肠镜检查时间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分及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Kolcaba舒适状况评分比较结果 单位:分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头晕的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单位:例(%)
肠镜检查的效果与肠道准备情况相关,以往研究指出[14,15],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反应力及适应能力降低、文化水平受限等原因的影响,导致无痛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充分率较低,故部分患者无法确切判别肠道病变情况。为此,给予老年群体一定的关注,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肠道准备充分率,是提升其疾病检出率的关键[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OBPS评分、肠镜检查进镜时间较对照组短,肠道准备充分率较对照组高,提示使用医护麻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肠道准备情况更佳。原因为以往常规的护理干预多通过门诊及医护人员的口头健康宣教,存在环境嘈杂、咨询人员众多、解答无针对性、健康宣教时间及内容有限等缺点,老年患者因高龄记忆力降低,无法通过口头宣教了解所有肠镜检查的相关知识,因而无法采取有效的肠道准备。医护麻三位一体护理模式虽以护士作为主导,但患者普遍倾向于信任医生,为满足患者这一特殊的内心活动,由内镜医生和麻醉师介入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认知行为转变,消除其恐惧心理。医护麻三位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了医生、护士、麻醉师的作用,能更为全面的持续性督促患者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针对性提供有效措施,使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效果明显提高。试验组患者的Kolcaba舒适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试验组患者的护理体验更理想,护患关系更和谐,其原因为医护麻三位一体化模式加强了医生、护士及麻醉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了三者工作间的沟通,便于更好地分析和交接患者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患者信息了解不充分的缺点。对于老年患者从医护麻三方多维度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拉近了医患间的关系,在三方辅助下患者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更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有效性。在门诊期间,患者若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可能导致其心理状态受到影响,而医护麻三位一体化模式能够使患者从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获得帮助,消除了患者的恐惧与不安情绪,提高其肠道准备的满意度及下次再行肠镜检查的意愿。
同时,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医护麻沟通不精准、管控分离的弊端,当医疗工作与护理工作相融合时,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服务,更好满足患者的需要。良好的医护麻合作还能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医护麻团队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采取医护麻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肠道准备充分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样本的数量较小,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