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23 11:15:05郑友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应用

郑友才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还比较简单,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入手,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通过自然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爱国实践活动和文明道德实践活动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4-0039-03

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学生未来步入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将伴随着学生的一生,而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秉持“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从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回归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探究,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在生活中践行所学的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践行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已经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通过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丰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把握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了组织实践活动,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在课后持续跟进,让道德素养从真正意义上由理论走向实践,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内化为学生的品质,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不同的课程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结合多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以自然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爱国实践活动和文明道德实践活动,谈一谈实践活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组织自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自然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涵盖“热爱自然”和“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实践活动,体会自然之美”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以实践课程的方式,形成对自然的积极情感与基本认知。但是,大多数教师习惯以文字、图画的形式展现学科知识,而静态化的教学内容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无法全面地、真正地掌握学科知识。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实践体验中习得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然情感。长时间待在教室里学习是枯燥的,难得有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的机会,学生对教师组织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支持的,也特别愿意参与其中。学生对教师组织的活动有参与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认真对待,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得到增强,课程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实现了。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一课为例,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学生精心设计趣味浓郁的亲子活动,组织学生与家长到当地有名的自然公园进行踏春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许多学生都是初次参加学校组织的踏春活动,参与热情高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维持好秩序,让学生与家长井然有序地进入公园,欣赏公园的美丽景色。学生一会儿看看刚冒出新芽的小草,一會儿看看盛开的桃花,非常活跃、快乐,并与家长积极交流。教师让学生借用家长的手机、照相机等设备,记录大自然的美丽时刻。学生生怕遗漏某个美景,争前恐后地围绕桃林拍照。每当春风吹起,桃花的花瓣飞落,学生不禁感叹:“春天实在是太美好了!”教师趁机向学生提出“大自然馈赠我们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大自然呢?”等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的学生说:“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不能践踏草坪。”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乱丢垃圾。”教师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爱护大自然的方式,拉近了学生与大自然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加喜爱大自然,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上述教学,教师组织自然实践活动,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带出教室,开展有趣的亲子活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习得学科知识,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观,最终达到教、学、用融为一体的效果。

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加上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担心孩子累坏、受伤,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动手,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自理能力,无法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对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是不利的。为此,教师要结合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放在重要位置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与内化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将活动设计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只有设计出学生能够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课为例,为了突出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劳动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依次在教室内开展“由我来找茬”的活动,即哪个小组发现的卫生问题最多,哪个小组就成为活动的最终获胜组并获得奖励。在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竭尽全力地寻找教室里的卫生问题:有的趴在课桌下寻找纸屑;有的站在椅子上查看门框是否有灰尘;有的用干净的卫生纸在玻璃上来回擦拭,观察玻璃有没有擦干净……在小组成果汇报过程中,大家争先恐后地将教室里的卫生问题一一呈现。教师借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同学们,教室就像我们的家一样,班级卫生需要我们共同维护。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教室变得更加干净,大家说好不好?”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下,积极投身于劳动实践活动之中,有的拿扫把,有的拿拖把,有的拿抹布,分工明确,快速行动起来,将教室的各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教师对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高度赞赏,并向学生提出“通过参与此次劳动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感想?”等问题,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勇敢地表达出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有的学生说:“这次劳动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每个同学都应该热爱班集体,平时要注意教室里的卫生问题,因为教室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有的学生说:“在这次劳动实践活动中,当看到脏乱的教室被我们打扫整理得干净整洁时,我的心情变好了。”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上述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精心为学生设计适宜的劳动实践活动,采取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强化自身的劳动意识。同时,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凸显教学活动化的特点,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组织爱国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只有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爱国情感,才能使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少年,时刻怀揣着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围绕“让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这一要求展开教学。这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促进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到爱国实践活动之中,加强对学生爱国精神的培育,使爱国情感在学生心里开花结果。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为例,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爱国实践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如在“五星红旗我来做”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星红旗,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粘一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五星红旗代表的含义,制作出了各种材质的五星红旗,如布艺五星红旗、硬纸板五星红旗等。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对五星红旗的内涵有一定了解,还有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又如,在“我为祖国献歌”的实践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与祖国有关的歌曲,有感情地歌唱出来。有的学生歌唱《五星红旗》,有的学生歌唱《我的祖国》,活动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强化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上述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爱国实践活动,突出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特点,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加深了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使“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思想深入学生内心,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组织文明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一代代人传承下去。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且小学阶段也是最需要和最容易建立良好道德素养的时期。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道德素質出现滑坡,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授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如在教授与文明道德有关的课程时,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而应该从多角度思考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让这些习惯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道德实践活动,就是一个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且使道德素养扎根学生内心的好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道德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实践活动开展的场所,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活动体验。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教师结合教材中设计的三个主题“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好队”来开展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合要排队、不插队,从小养成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公园游玩,在游玩之前制订好活动规则:从走出教室开始,依次通行;一路上保持好队列,不插队;遇到游玩人数较多时,文明礼让他人。在学生游玩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给学生讲解排队的好处。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采取合理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亲身体验到排队的好处。

上述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对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活动更能带给学生真实感,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记忆深刻,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开展文明道德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进行感知、运用、升华,加深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认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菅红匀,胡书鹏,唐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高年级教学活动化的个案研究:以《学会尊重》为例[J].福建教育,2021(8):43-47.

[2] 刘艳华.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12-14.

[3] 陈芳.开展实践活动  培养品德少年:基于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教师,2018(6):12-13.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03:22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8:45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2:33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2:20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