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张羽
1 北立面
mint+
mint+ 是一家由建筑师、投资人、策划团队组成,独立发起并运营项目的非标建筑事务所。我们关注城市更新与乡村建构;专注于呈现建筑感染力,赋能商业空间。
陈凛
2 总平面
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RIBA PT2,曾在部院、Kengokuma Associates 主持项目设计。作品持续发表在国内外知名设计杂志及谷德、Archdaily、一条等专业媒体。近年作品如雀舍里、YESOME 城市改造、云果丘、SuperflatBeijing20xx 等作品,获得广泛良好的专业圈反响。项目类型:建筑、景观项目地点: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海子村主创建筑师: 陈凛设计团队完整名单:李一凡、李明、Jessica NG、杨育昕业主:北京市密云区紫石门旅游度假区建成状态:建成设计时间:2022.8 - 2022.11建设时间:2022.11 - 2023.4用地面积:597 m2建筑面积:60m2摄影师:mint+ studio
1 南立面
2 活动平台
3 北侧鸟瞰图
项目位于京郊水库旁的茶叶山间,是一处供当地游客休憩、聚会和餐饮的山野庇护所。海子村背靠茶叶山,在八十年代之前,山脚下有几百平米的内湖,故而得名。后随着水源枯竭,外来游客日益减少。
甲方希望引入营地等商业业态,重新将海子周边做成季节性的户外生活园区。通过吸引城市人口的到来,在不破坏原有乡村生态的基础上,活化当地经济。
%VOL 海子庇护所作为一期的建设项目,环绕着露营区与村民原生活动场所。设计需要同时满足本地与游客使用需求与空间乐趣。
茶叶山是海子村上千户居民的守护神。几代以来,家家户户分得田地与林地、童年的游乐、修葺的坟墓,举行的祭祀都在山林间。果收之时,丰收的欢乐萦绕山间。农忙过后,安逸与平静是这里的常态。
场地所在的山腰平台有自己的小气候,日光照射、或是阴雨雾霾都会给多变的山貌蒙上迥然不同的色彩。庇护所所处的位置正是茶叶山主山脉的对侧,山景像一幅画卷展开在南面。空间与气候性感受成为了这个小体量景观建筑的特色。
1 东侧鸟瞰图
2 室内图
设计师摒弃了充满工业感的幕墙玻璃,采用南北面各16 块的可拆卸滑轨插接板。每块插接板以2+3 的模数拼接,根据需要可取下部分叠放作为平台长桌;也可以全部取下,将建筑本身完全打开贯穿。
南面是茶叶山的主要景观面,mint+希望室内的人能避开日光直射,在斑驳的光影中欣赏海子的守护山;而室外的人可以透过多层次的立面感受建筑内部的活动。我们通过竹木片和聚碳酸酯瓦片调节透明度与反光度。经过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测光实验与模型分析,找到最优的瓦片排布,提供了室内外多种视野的可能性。
北面衔接的是庇护所的主要活动平台区。建筑与地面有近3 m 的自然高差。设计师用三叠错平台消解高差,也增加活动外摆面积。为方便频繁取放,北侧立板没有安装瓦片,而是采用覆膜结合UV 打印的方式调节立面透光度。
3 窗口
海子庇护所的建造过程有两个难点。
一是设计师希望在这样一个场地,材料以及建构过程的总和是零碳绿色的,在控制施工标准的同时尽量使用山中原生的可再生绿色材料。设计师使用场地南侧的杉木、杨树废枝构建三叠木平台;利用山下的剪枝堆碎木制作木屑压实、作为铺地。聚碳酸酯瓦片来源于回收的塑料,建筑供能也摒弃了发电机而采用太阳能。
二是场地位于山顶,不具备大尺度施工的外摆和车行运送通道。施工方式转变为由现场材料进行模数计算后定制加工而成。比如,因无法运送成品家具,而用桦木板拼插而成替代。再比如直立锁边的收口、山墙的垭口、PC 插接板的光感调节都需要现场调整后定制。
这样的在场设计方式会增加施工的不确定性,但却更能根据场地环境条件而做出设计的调整。
4 室内家具
1-2 建筑表皮
海子户外区由百亩的BC 山林区、6 块营地区、三百余平方米建设用地、3 处服务区、山下餐饮区与海子庇护所组成。景区的服务人员是本地的村民,在非营业时间他们照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上山活动。
包括庇护所在内的整个园区,交织着当地村民日夜生息与游客的自然探索的季节性活动。所以使用和安装的灵活及便捷性也是建筑的一大特点需求。
16 块滑轨插接板的拼合,与室内外家具的摆放,会根据营业状态灵活变动。建筑北侧的平台区由当地村民使用的杉木柴料与稻草堆堆建而成,既可用作仓储,也可用于游客休憩。
Mint+力求庇护所的规划逻辑、修建节点、材料构成都能源于山间原本生活、回归自然。
3 室外家具
4 建筑入口
5 表皮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