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南市中心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项获得性出血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并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有关。该疾病的病因并不明确,临床症状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为主[1]。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生率在越来越高,且女性更为常见,具有隐匿性、病程进展慢的特点。该疾病虽然不是恶性疾病,但容易反复发作。如果血小板持续下降,也会增加致命性出血的风险[2]。因此,临床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指导,选择适合患者的护理路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要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鉴于此,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入本院的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入本院的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36~72岁,平均(47.07±12.03)岁;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35~73岁,平均(48.13±11.8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征求患者同意之后,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征求许可。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常规的检查,讲解疾病的治疗方式,用药方式,并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告知,帮助患者解答针对疾病相关的疑惑。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由小组成员结合患者情况和科室现状制订表格,由专人负责,并在表单上记录完成情况后签字确认。表格内容包括入院宣教、治疗用药、疾病知识讲解病、并发症预防、医院环境设施改善、饮食指导等。护理人员根据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系统性、动态性的监管,适时调整护理流程和护理内容。在入院第1天,做好对患者的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经济状态,并介绍病房环境以及治疗的要点,争取患者的配合。在进行护理时,需对护理的实际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护理内容,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在入院第2天,除了常规检查外,还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针对疾病产生的症状,用药不良反应等进行健康教育。此外,重视合理饮食,荤素搭配,根据患者的喜好、疾病状况等制订针对性强的食谱,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饮食的重要性。在入院第3天至2周内,结合患者的治疗结果变化来进行讲解,关注患者的饮食以及心理状态,实施对症指导。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家人陪伴等方法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耐心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活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纾解方法。在患者服用药物时,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重视度。在患者出院前加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告知注意事项应在出现异常后及时就医诊断。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的病情和基本情况进行询问,给予必要的帮助,必要时可来医院复诊。
1.3 评价标准 统计患者的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治疗1周后症状基本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有效:患者在治疗两周后症状消失,且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效:患者2周依然未达到早治疗目标,病情未见好转。统计患者血小板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如发热、贫血、荨麻疹等。对比护理满意度,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研,由家属协助患者一同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处理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改善用时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血小板计数改善用时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改善用时和住院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改善用时和住院时间对比(d,)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机制是免疫系统被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在治疗上以短期内控制出血为关键[3]。同时,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治疗期间,也需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特别是在当下,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护理的专业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来理清护理路线,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支持[5]。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按照流程来实施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心理指导,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6]。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另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助于缓解其经济负担[7]。此外,临床护理路径还有助于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有学者提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以时间为纵轴,从护理策略上制订横轴项目,按照既有顺序提供标准化的指导,能够调配医疗资源,提升护理工作效率,还能使护理内容更加合理,更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8-9]。在治疗期间,临床护理路径重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用药是否产生不良反应10]。通过相关检查结果能够将其反馈于主治医师,并调整治疗方案[11]。临床路径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可以结合手术需求,患者需求以及疾病的特点来制订路径表[12]。护理措施能够明确护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并以图表的形式明确护理工作内容,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的需求来提供科学的、优质的护理措施,还能够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13-14]。
结合本次调研,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控制,说明快临床护理路径能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得以恢复。总而言之,临床路径理念涵括了循证医学、改善治疗等方法,适用于同一种疾病或同一种手术的护理[15]。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具有预见性和计划性等特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使护理质量提高[16]。临床护理路径以护理时间和护理内容为基础,针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各个阶段开展对症护理,提升了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能够针对护理期间的问题及时察觉并妥善处理,能够防止由于护理工作任务量大而出错[17-18]。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利用自身丰富的护理经验,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综合性的护理计划表,护理人员根据计划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每一项目完成后予以标记,备注能够及时的明确问题,记录工作,同时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19-20]。
综上所述,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指导有助于提升治疗疗效,缩短患者的治疗用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