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护理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3-09-23 08:59谢秋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5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影像学情况

金 凤 谢秋梅

(1 山东单县东大医院,山东 菏泽 274300;2 山东省单县南城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300)

现阶段,CT技术不断进步,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接受CT检查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而增强CT扫描的应用需在注射造影对比剂后开展相应的扫描。此种操作形式能够促进病灶、邻近组织的对比度增强,旨在促进疾病的诊断效果提升。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对增强CT扫描的了解程度不足,加之注射对比剂后会有一定的不适感,所以其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受此影响,患者的检查难以顺利开展。不仅如此,CT室属于医院的窗口科室之一,患者接受检查期间的感受如何,与CT室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有关[1]。因此,为增强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其接受增强CT扫描的依从性,减轻其扫描期间的应激反应,提高扫描图像的质量,在整个检查期间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本研究主要评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护理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处置,以奇偶分组法为方案,每组3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3~79岁,平均(53.23±5.34)岁。试验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2~78(53.16±5.2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无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禁忌者;知情此研究者。排除要求:存在严重心律失常者;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增强CT扫描护理方案。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嘱患者去除携带的金属物品,并交由其家属妥善保管。结合患者的检查部位,协助其摆放合适的体位。应用专用的双桶高压注射器。选择370 mg/mL的碘帕醇对比剂。评估患者年龄、体质量等,明确扫描部位。确定合适的给药速度,一般为1.0 mg/kg。建立静脉通道,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注射速率为2.5~4.5 mg/s。在对比剂注射前,需结合调试压力,为患者注射氯化钠溶液,剂量为10 mL。在无渗漏,回血尚可的情况下,观察患者的局部、全身反应情况。

试验组应用影像学护理模式。①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在充分评估其受教育程度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针对受教育程度高且交流态度良好的患者,在其等待检查的间隙,需与其充分沟通,并指导其观看CT增强扫描的时间。利用PPT、视频等形式,向患者说明CT增强的流程、应用对比剂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安全应用方法等。同时,还应告诉患者检查期间有恶心、发热等症状均为正常现象。若在检查过程中存在胸闷、憋气表现,需要及时报告给医护人员,并暂停检查,以免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针对患者的疑问应耐心解答。若患者存在基础疾病,需仔细询问其用药情况。以有糖尿病患者为例,询问其口服二甲双胍服用的时间,并在停止用药的48 h后进行检查。对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叮嘱患者检查前多饮水,以防止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并预防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如果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低,且理解程度不佳,则还开展各项健康指导,仔细说明相关注意事项。②检查环境的营造。定期打扫CT室,确保室内干净、整洁。在患者接受检查前,对温湿度等进行调节,并用空气消毒机等对空气进行定时消毒。在检查室的墙面上张贴宣传材料。③日常指导。在患者检查前,询问其进食、穿衣、行走等情况,确保其具备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此外,在接受CT扫描前,针对住院的患者,可指导其以低脂、低盐食物为主,避免摄入高油脂食物。同时,还应做到合理、科学的饮食搭配,并注意蔬菜类食物的补充。切忌暴饮暴食。叮嘱患者戒烟、戒酒。④心理干预。患者检查前之前,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与患者交流情况,应保持微笑,并结合丰富的身体语言,指导患者放松,确保其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同时,在患者检查期间,建议其亲属陪同,以此稳定情绪。⑤疼痛管理。开展增强CT扫描前,需预先行静脉穿刺。在该阶段,应让患者家属陪同。同时,为患者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目的是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加强相应的学习也非常必要,通过不断积累经验的方式,可确保一次穿刺成功,进而减轻患者的恐惧感、疼痛感等。⑥检查后护理。行增强CT检查后,需仔细观察有无对比剂外漏的情况。针对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案。同时,在停止注射后,还应利用空针进行抽吸,旨在吸出对比剂,从而使之外露的面积减少。完成造影48 h后,针对外渗部位,需要确保处于抬高的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静脉、淋巴回流。观察患者有无局部红肿的情况。若存在,应利用硫酸镁、地塞米松的合方案对红肿的部位进行湿敷。此外,对患者有无水泡状况也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有则需借助于注射器将水泡刺破,然后在损伤部位表面覆盖无菌纱布,目的是防止感染的发生。⑦器械物品、患者准备工作。在开展增强CT扫描前,应将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等准确齐全。同时,临床医师、护理人员、技师等,还应掌握各种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法,并熟悉操作各种抢救器械,知晓各类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等。针对各类抢救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人员也需要清楚。在准备工作期间,主要是让其多饮水,以此减轻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完成静脉通路的建立工作后,确保其能够得到稳妥的固定。此外,针对存在外渗风险的患者,需标注醒目的标识,确保影像科技术人员能够引起注意,从而控制注射速率。借助于监控系统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在穿刺期间,需选择弹性良好,且直而粗的血管,可选择桡静脉、肘静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穿刺期间,应将皮肤的红肿、硬结瘢痕位置等避开。此外,还应避开血管交叉的位置,并且避免在静脉窦、手足关节等位置穿刺。不可在患者的同一条血管反复穿刺,特别是对于肿瘤化疗、结核性脑膜炎、年龄较大的患者,因其血管脆性较高,耐受压力不足,所以发生外渗的风险高,对于此种情况,在注射对比剂期间,应合理控制注射的速度。另外,在降低速率前,还需要同技师、影像医师等进行沟通,确保对比剂注射的安全,并获取质量可靠的图像。在开展胸部CT增强扫描期间,应结合诊断需求,以左侧、右侧上肢静脉为扫描的起点。若患者接受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则在扫描期间还应对其呼吸情况进行训练,并观察其心率指标。当患者的心率处于合适的状态下可开展相关检查,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促进影像图像质量的提升。若需要应用药物帮助患者降低心率,则还应及时同临床医师沟通。对于接受上腹部、下腹部、盆腔等部位增强CT扫描的患者,不仅需要让其饮水,还应嘱其憋尿。除糖尿病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可饮用部分葡萄糖溶液,目的是防止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就葡萄糖溶液而言,存在一定的渗透性,且能够达到利尿的目的,利于缩短患者的憋尿时间。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评分 经90项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该指标进行检验,涉及项目有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精神病性敏感、强迫症状、敌对等,各指标最高3分,最低0分,分数值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差。

1.3.2 检查所需时间 统计各组CT(头颅)检查扫描时间、CT(上腹部)检查扫描时间。应激指标:记录患者的护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

1.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发生外渗、血压波动、类过敏样反应患者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7.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护理前躯体化、抑郁、强迫症状等心理状态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2 检查所需时间、应激指标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应激指标均比护理前降低,试验组数据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头颅)检查扫描时间、CT(上腹部)检查扫描时间等方面,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查所需时间、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检查所需时间、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0%,较对照组的18.91%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医学科学得到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CT扫描在临床的应用愈加广泛。此种诊断形式经证实在明确诊断方面价值显著。为促进病变的检出率提高,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出血情况等,临床应用CT增强扫描的形式。就CT增强扫描而言,主要是借助于高压注射器,以静脉通路为载体,迅速将对比剂注射在患者的体内[2]。与常规CT扫描相比,CT增强扫描能够获取更为清晰的图像,对提高病灶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受到高压注射器注射压力过高、注射速度过快、患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其检查期间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并发症等,进而影响检查的顺利开展。针对此种情况,还应予以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

影像学护理的应用可为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该种护理服务形式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且还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从各护理环节的细节入手,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做到不断地改进、完善[3]。在此情况下,患者能够接受更为专业化、整体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影像学护理的应用更注重“以人为本”,可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实施的中心,能够减轻其接受增强CT扫描期间的应激反应,改善其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可见,护理后,试验组躯体化、强迫症状评分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评分,P<0.05。护理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护理前,试验组数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头颅)检查扫描时间、CT(上腹部)检查扫描时间等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影像学护理的应用能够在开展CT增强扫描期间,为患者讲解检查的有关知识,并且还可使之相关疑惑得到解答。在此情况下,患者的焦虑情绪消除,配合积极性提高。在注射对比剂过程中,以言语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使之心率波动、血压波动等减轻,进而防止其因不良情绪而出现不自觉抖动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患者的检查结果能够更为准确,这就使得疾病诊断效果提升[4-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外渗、血压波动、类过敏样反应方面,各有0例、0例、1例发生,占比为0.00%、0.00%、2.70%,总发生率为2.70%(1/37);对照组对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2例、3例,构成比为5.40%、5.40%、8.10%,总发生率为18.91%(7/3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增强扫描期间,影像学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对比剂的输注量、输注速度等,使检查期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降低,确保患者在增强CT检查期间的依从性提高,从而确保获取的影像学资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7-10]。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护理对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价值,并且还可使之检查期间的应激反应减轻,有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影像学情况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