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雯
火炬小分队(5)
好消息好消息!主编给我们放一天假,让我们进行新一年的首次团建!
你不是去找主编讨论这个月稿件的选题吗?怎么突然就放假了?
看了一眼手机,确定今天还没到4月1日。
咳咳,因为“世界戏剧日”就要到了,而这,就是我的选题!所以咱们去“深入考察”后才能写出优质的稿子呀!
不愧是你,将“劳逸结合”表现得如此清新脱俗。
那我们今天要做什么呢?
走,我带大家去看好戏!
非遗加油站
高甲戏的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而演出剧目则分为大气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
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
高甲戏的表演艺术来自梨园戏、木偶戏、弋(yì)阳腔、徵戏和京剧。
高甲戏的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兼用“傀儡(kuílěi)调”和民间小调。
伴奏乐器分武乐和文乐,武乐有大小鼓、百鼓、大小锣、大小钹(bó)、小叫、响盏;文乐有琵琶、大小唢呐、二弦、三弦、品箫、洞箫等。
无“丑”不成戏
高甲戏的舞台,主要是丑角的舞台,丑角的表演技艺在高甲戏中差不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活泼风趣、幽默滑稽的表演,最受群众欢迎。据统计,高甲戏的丑角,可细分为几十种,但是大体上分为男丑和女丑。男丑有“官衣丑”“破衫丑”“布袋丑”“公子丑”“傀儡丑”,女丑有“夫人丑”“媒人丑”“老婆丑”等。
①一⑤男丑:最为典型的特征,莫过于他们唇上的八字短须和鼻梁上的“豆干块”了。
绿林好汉塑“高甲”
高甲戏是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也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它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这种表演称为“宋江戏”。到了清朝末年,宋江戏艺人博采众长,形成了具有独特風格的闽南地方戏曲,据说他们表演时经常“搭高台”“穿盔甲”,因而得名“高甲戏”。
⑥女丑:常穿大红袄配黑色裤或黑彩裙,脚穿红色公鸡鞋,脸上脂粉涂得厚厚的,两颊处还弄成一团,嘴旁不忘点上一个黑痣,令人忍俊不禁。
⑦提线木偶丑:举手投足模仿提线木偶,头左右摆动,双臂关节屈曲与身体成“巾”字形,手掌只伸出两个手指,迈步僵硬,但又有节奏,落脚有声。
⑧掌中木偶丑:又称为“布袋丑”。表演时,肩紧缩,臂僵直,腰微弯,掌张开,迈步如点鼓,摇头似钟摆。
非遗加油站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男子装扮的女丑吗?他可是鼎鼎大名的“丑大王”柯贤溪。他的表演艺术也被称为“柯派”。他扮相传神,演起丑角来的神态、身容、动作,都拿捏得当,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1935年他去菲律宾演出时,就被当地的几家华文报刊称为“闽南第一丑”,有的戏园门口甚至还贴出启事声明:“如在剧场笑死,本院概不负责。”
火炬小分队(5)
果真是“以丑演美,华夏一绝”!高甲戏不仅雅俗共赏,它独特的审美与内涵也在舞台上独树一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只看到精彩绝伦的“笑”果,却不知演员幕后的辛苦。奇怪,包子去哪儿了?
来人!快扶我一下……我笑得没力气起来了。
包子的“戏瘾”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