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智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上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越来越成熟,大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转型的一个关键切口。媒体行业是信息的生产者和需求者,也是信息数字化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推手,催生新媒体的重要内驱力,在媒体扩大传播率、提升影响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大数据 媒体融合 数据分析
当今社会,数字资源成为全球发展和关注的重点,现代信息网络成为数字资源的主要载体,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信息化,讓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有效度发生了质的转变,互联网也成为数据的蓝海,为大数据运用奠定了基础。
依托海量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根据各个领域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成为行业发展的航标和决策参考。当下,大数据已然成为市场上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传播领域,大数据的应用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推手,让媒体发生着从内到外的转变。
一、大数据在媒体融合中的属性
(一)前沿性
媒体融合中大数据的充分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媒体获取相关数据(这里将所有的信息都称之为数据)资源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数据技术的赋能升华,直击‘传统媒体无法聚焦关注的内容信息、大量内部数据堆积、决策时却经常缺乏有效数据等各类发展中的痛点。”[1]大数据让媒体从业者开阔眼界,对生产发布新闻有了更多的视角,也有了更多的学习与思考,能够生成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信息产品。同时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分析不同媒介的共同点与差异化,利用新兴技术手段破除不同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媒介之间互通有无的目的,推动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传播矩阵,向着互联网这个主战场挺进,融合发展的边界得到不断扩展。
随着媒体对大数据技术驾驭能力的逐步提升,媒体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已悄然驶入“大数据应用”的快车道。
在媒体单位中,中央主流媒体对于大数据的系统运用远早于其他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主流媒体,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开始建设自己的媒体数据库。1997年《人民日报》就推出了网络版,成为媒体触网的先行者,同年,人民网上线,开启了人民日报社媒体多元化发展的新征程,建立了庞大的媒体数据库,开始探索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转变。在《人民日报》的带动下,国内媒体纷纷探索互联网发展之路,纸媒数字化、广电节目网络化,网站、网络电视台、电子报、手机报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媒体借助互联网发声,站在了舆论引导的前沿,大大提高了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引导传播舆论的重要力量[2]。
(二)针对性
大数据的运用,为媒体融合开创了一条高效且可行的途径,在操作的实际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媒体综合发展能力。
首先,媒体从业人员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整理分析内容,能够更加精准判断受众关注的重点。从而抓住传播过程中受众关注方向发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热点内容的策划和报道工作,让媒体传播的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得到了强化,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有的放矢,达到引导舆论、以正视听的效果。
其次,对受众的阅读兴趣进行追踪分析,建立庞大的用户数据中台,通过先进算法的运用为用户群体构建“用户画像”。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质变,面对海量的信息,受众无法进行甄别与筛选,难以找到对自己有作用有帮助的信息,导致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这里以“今日头条”为例,该平台借助大数据、先进算法以及个性化推荐引擎等技术的运用,分析用户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以解决用户在信息产品消费的痛点和难点为目标,精准发力,开发针对不同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推送服务,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位置等多个维度进行个性化推荐,推荐内容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新闻,还包括音乐、电影、游戏、购物等资讯。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每次动作后,10秒内更新用户模型。因此,它2012年一上线就受到了用户的喜爱,据公开信息显示,上线一年用户数突破5000万,到2019年,日活用户达到了1.2亿,月活用户达到2.6亿,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次数达到12次[3],在移动客户端领域遥遥领先。
(三)交互性
在新媒体产品生产传播过程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掌控宣传思想主流舆论阵地,是主流媒体发展不变的根本[4]。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传播领域新的传播媒介,融媒体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起符合传播规律和互联网特点的媒体矩阵,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和多元的传播形式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是数字技术发展下的全新媒体形态,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点,可多向交流、资源共享、实时传播[5]。交互性是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最显著特征,信息的发布者与受众之间可以双向交流,改变了过去那种单向性信息传播的格局,让受众围绕自己关注的新闻发声,引起受众更多的思考,甚至让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生产发布与新闻有关的其他信息产品,表达不同的观点,呈现不同的观察视角,从而使新闻信息产品在传播过程中更加丰满,新闻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者与接收者的界限[6],实现了角色转换,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大众具备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在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引起社会关注与共鸣,启迪大众思考,传播正能量,达到“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目的。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发展
(一)媒体融合的现状
自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出台,融媒体改革完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县级)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目前融媒体改革走进了深水区,各级融媒体中心的改革工作面临着啃“硬骨头”。
当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打破了过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限制,向着移动互联网迁徙,截至2023年2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95亿户[7],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大幅提升,媒体融合改革顺势而为,提出了“移动优先”的发展目标,将未来发展的主战场锚定在移动互联网。
(二)媒体融合的条件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等先进技术在新媒体中的运用,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上发生了改变。5G技术的出现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媒体传播迅速、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但是信息的真实性相较于传统媒体却成为其在传播中的一个短板。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真实有着严格的要求,从采编到播发的整个过程都要经过严格的核实与审查,以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这种审核过程导致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远远不及新媒体,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如今,人们对信息传播速度与真实性的双重要求,推动了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媒体融合中的运用打破了传播媒介之间的壁垒,从最初的媒介融合向内容、形式的深度融合转变,推动媒体单位向互联网主战场挺进,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加强。
(三)媒体融合的方向
面对新媒体发展的大好形势,传统媒体应该积极创新转型,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要努力抓住发展机遇,善于运用新兴平台,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加快资源整合[8]。媒体融合不是不同媒介的简单组合,而是打破传播壁垒,从内容、渠道、运行机制的相互融合。无论媒体技术和形式怎样发展,媒体不变的是“内容为王”的原则,优质的内容是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度的重要手段。变的是内容表达的形式、传播的渠道,通过大数据技术,让我们了解用户关心什么、喜欢什么、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结合各自媒体的特色,将用户的这些喜好变成服务用户的能力,让我们的新闻信息产品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渠道有着无限的广阔性。从最初的互联网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再到下一步的物联网,随着传播界限的一次次突破,信息传播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蔓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渠道融合水到渠成,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融合后的多元化渠道,才能让新闻信息达到最快速度、最多平台的传播目的,获得更大的共鸣,成为舆论的引导者,进而塑造媒体价值,实现媒体融合的良性发展。
传统媒体必须构建自身的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体系统,并赢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把主动传播和驱动传播、群体传播和个体传播、随时传播和定时传播融合在一起,进而确保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全面融合发展[9]。
三、大数据在媒体融合中的作用
(一)提升传播能力
随着用户向移动互联网迁移,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媒体机构如何抢占舆论高点,实现信息突围?大数据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元素,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对海量媒体资源进行挖掘分析、获取价值,以“无形之手”指导生产、辅助运营[10],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体系。
在大数据舆情分析模型与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媒体可以对两微一端、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等媒介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清洗和筛选,去粗取精,保留媒体关注的有效信息,对舆情追本溯源、精准分析,把握好舆论走向,通过融媒体矩阵适时发声,正确引导舆论。
另外,通过对融媒体矩阵各平台的关键数据如发布量、阅读数、点赞量、转发分享数和互动评论等传播指数的分析,实现各个传播平台差异化、多样化、分众化、精准化生产,解决在策采编发过程以及融媒体运营中的盲目性,有效提升传播分析能力,为媒体单位强筋健骨提供有力支撑。
(二)提供查询服务
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十分直白,即有用、好看、好玩。信息时代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找信息”效率低下,真假难辨,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用,成为大數据技术发展的突破口。针对大数据海量、多样的特性,采用多副本机制、对等结点机制、分布式并行计算的高可靠的体系架构、柔性多引擎技术、分区索引机制、混合索引方式、异步检索等技术为媒体设计高效、可靠、智能的检索引擎[11]。在媒体资源库中通过对现有的媒体资源分类、自定义标签、时间戳、设定搜索方式等方法,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检索系统,为媒体工作者以及客户提供高价值的查询服务。
(三)复合传播主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传播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具有专业职业性质的媒体从业人员,受众群体一样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和内容,进行传播。媒体从业人员根据受众群体在自媒体上所传播的内容,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以及内容获得,从而找到社会热点,以此为依据来生产更高品质的媒体内容,媒体从业人员以新闻、视频、图像等形式呈现出可以直接看到或者听到的内容,以此来加强对传播内容氛围的渲染,最终使其传播的内容宣传力度得到强化与提升。在大数据的运用下,媒体融合传播的主体被复合化,这就让传播的内容更加符合不同平台传播的要求,以推动媒体相互之间的有效融合。
(四)扩展传播渠道
在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获得一定的数据做支撑,就务必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搜索并采集相关数据。数据的来源,不仅仅是依靠一个传播途径,而是多元化、相互式的传播途径,对数据的收集会在以往的基础上显得更加便利与详细。同时再运用大数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整理,媒体从业人员还能够知道受众人群更加青睐通过哪种传播途径来接收他们喜欢和需要的内容,并且能够知道媒体内容运用哪种传播途径进行组合传播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从而让媒体传播的内容在效果上获得最大的优化。
(五)贴近传播受众
在过去的传播模式中,受众群体只是一个比较空洞而抽象的概念,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仅仅可以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来判断传播的内容是否会获得受众群体的喜爱。就算媒体从业人员能够收到受众群体的一些反馈,但那些也只是一些片面的信息,对受众群体给出的反馈只能给予部分的认可。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构建大型用户行为数据模型,分析描绘出“用户画像”,能让受众的形象立即变得清晰和立体化,从而促使媒体单位在生产新闻信息产品时针对性更强,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传播受众。
(六)资源资产转化
媒体机构的属性决定了其信息生产者的角色,各家媒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媒体资源,这些资源成为媒体机构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媒体所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记录者”。然而在数字技术发展起来之前,这些资源只能尘封在档案室、陈列室,成为“媒体资源库”。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这些实物档案资源变成了数字资源,高效的检索功能大幅缩短了档案查询时间,提高了信息的精准识别与使用,让“媒体资源”发生了属性变化,从资源变成了资产,也为资源利用和变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有效指导着媒体的智能化运营[12]。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媒体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路径和目标,实现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信息突围”,占领主阵地,强化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传播好声音,宣扬正能量。
参考文献:
[1][2][4][10][11]任雨晴.浅谈大数据技术对融合媒体发展的影响[J].广播电视信息,2022(11):19-21.
[3]巨量引擎商业算数中心.2019今日头条内容价值报告[EB/OL].(2019-3-22)[2023-6-3].https://trendinsight.oceanengine.com/arithmetic-report/detail/192.
[5][6][12]贾哲生.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2(10):102-105.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2023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之四[EB/OL].(2023-4-25)[2023-6-3].https://www.ndrc.gov.cn/fgsj/tjsj/cxhgjscyyx/202304/t20230425_1354337.html.
[8][9]孙大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与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20(4):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