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龚春云
摘要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主流媒体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打造优质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创新方式方法等,让主题宣传得到迅速传播、高效触达,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本文以贵州广播电视台为例,对其2022年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分析其传播效能及价值,为媒体加快推进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壮大主流舆论新格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新闻舆论 融合传播 核心竞争力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1]。近年来,贵州广播电视台始终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深挖、提炼、扩面、广传”工作方针,精准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表达,在重大主题融合创新上精品频出,极大振奋了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奋进拼搏的精神士气,也极大提高了省级主流媒体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积极拓展传播渠道,有效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
主流媒体只有不断地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传播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效能,提升舆论引导力。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基本要求下,贵州广播电视台在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上持续深耕发力,做大做强“七位一体”融合传播平台,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以“贵州卫视、专业频道和赛道集群、动静客户端、百姓关注客户端、贵州IPTV、国际传播平台、第三方平台账号矩阵”为主要内容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提升优质内容的生产实力和主流舆论的引导能力。
截至2022年底,贵州广播电视台各新媒体平台用户量达到1.89亿,其中,自建平台动静APP、百姓关注APP下载量1.28亿,其他新媒体账号矩阵粉丝共6142万;贵州卫视全国覆盖人口超过13.08亿,位列全国第8位;贵州IPTV家庭用户超过800万,覆盖全省半数以上人口①。以“动静新聞”客户端为龙头的“动静”系列融合平台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2022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新时代·新品牌·新影响”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名单,“动静新闻”入选广电媒体融合新闻品牌。在评出的22个新闻品牌中,“动静新闻”与“央视新闻”“第1报道”“看看新闻Knews”等一批标杆性的综合类新闻品牌一起,通过立足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优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彰显主流媒体责任担当,以良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2022年,贵州广播电视台有40多个节目栏目得到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点评点赞和省领导肯定表扬,144条新媒体产品获中央网信办、省委网信办全网推送,300余条作品上微博热搜、抖音热榜和百度热榜②。
二、做强主题宣传,占据新闻舆论宣传制高点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履行职责使命最重要的内容载体,贵州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全媒联动,全力奏响时代最强音,做到主题宣传浓墨重彩,满屏精品频频获赞。
(一)重大主题报道有质量有流量充满正能量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也是做好主旋律报道的重中之重。
2022年,贵州广播电视台统筹全台报道力量和传播渠道,精心策划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看十年》等一大批专题专栏、融合报道和主题策划,深刻反映了全省人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两个“千年之变”,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的生动实践。策划推出的《看十年——多彩贵州有多彩》等融媒体产品,充分运用H5、短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创意十足、生动鲜活,成为了有温度有热度、有能量有流量的精品力作。
要实现主流价值“破圈”传播,必须将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相结合。《十色贵州》主题海报通过10种颜色,绘就贵州多彩的底色,反映贵州十年来在脱贫攻坚、生态、产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夕,在全省各大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黄金地段、居民小区等人流聚集地的LED屏、以及贵阳地铁的4000多块显示屏上循环播出,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这种大屏+小屏、自建平台+第三方平台矩阵号、全媒体报道+户外投屏的创新形式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实现了全渠道差异化传播,全省近700万户宽带电视G+TV大屏、2000多块地铁电视屏、7000块户外智能屏同时呈现,单日触达人群超过100万③。
(二)理论节目有声有色,主流价值得到广泛传播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推动主流思想价值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需要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贵州广播电视台理论节目立足于思想引领,平实务实、精准精确、高质高效,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举旗定向、忠诚履行党的意识形态重镇的职责使命。
2022年,贵州卫视品牌栏目《论道》推出《让世界读懂中国》,通过对话专家学者,全面展示“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主题互动宣讲节目《奋进向未来》,邀请中央党校理论专家通过大、小屏端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紧扣理论热点及时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美丽中国的样子》等节目,通过视频连线形式,打造“中央党校权威专家+党的二十大贵州代表”互动宣讲组合,以贵州实践印证中国理论,展现中国发展,并通过现场观众问答,生动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通过守正创新、积极探索,贵州卫视《“黔”进的力量》《奋进向未来》两档理论宣讲节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黔”进的力量》栏目组荣获中央宣传部颁发的2022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贵州卫视在“TV地标(2022)”中国电视和网络视听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中荣获年度最具创新影响力省级卫视[2]。
(三)多省联动,扩大贵州主题宣传朋友圈
党的二十大期间,贵州广播电视台积极拓展与多家省外媒体的联动宣传,围绕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主题,邀请贵州黔西化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青川的党代表、基层干部,《天渠》《锦绣女儿》等优秀作品的创作团队和党代表,在演播室以视频云连线的方式,先后录制播出《党代表面对面:讲人民故事 与时代同频 聚奋进力量》等三期节目,获得了四川、湖南、福建等省外嘉宾的一致好评。
参与全国19家省级广播特别策划节目《歌声里的江山情》,带领全国听众再一次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重访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人和事,从一张张百姓笑脸上感悟幸福中国,从一曲曲大地欢歌中找寻民心汇聚的密码。联合广西、云南、广东、湖南等省和自治区,策划推出融媒体特别节目《一江清水向东流》,让受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遇见美丽中国。该节目在各省广播和所属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新媒体传播量500万+,有效地扩大了贵州知名度④。
三、创新方法手段,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坚持创新创优、保证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推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提升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贵州广播电视台立足大立意,找准小切口,与受众建立起更多的情感连接,从而让年轻受众对主流价值观产生高度认同。
(一)充分发挥网络直播优势,拉近受眾的情感认同
贵州“村BA”火遍全网、火出国门,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在“村BA”破圈的背后,是贵州广播电视台深耕本土、敏锐发现、开拓创新、深度挖掘的长期坚持。2022年7月,围绕台江县举行的乡村篮球赛,贵州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整合线上资源,多平台、多渠道、多样态呈现“村BA”相关内容近80条,全平台累计传播量达7000万+,推出现场直播,吸引全国多家直播平台转发,全网观看量突破7亿人次,并获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转发点赞。从2022年7月30日至8月2日,连续4天,平均每天16小时在百姓关注APP、抖音、快手、微博等各大网络平台进行现场直播,累计直播时长超过60小时⑤。同时,还将赛场直播信号引入大屏,完成大小屏之间互通互动、融合直播。本次融媒体报道,创下贵州广播电视台对大型现场报道在内容形式、关注度、美誉度等方面的多项新记录,为今后继续探索媒体融合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重大改革机遇,以此为契机,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联合全省各市(县)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共同策划了5场“黔边新貌”大型全媒体系列直播活动。节目组奔赴全省40多个市县区,采用大小屏联动、大屏为先小屏深入的方式展现,每次直播时长近4个小时,将贵州各地近年来在产业、生态、乡村振兴、非遗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进行深入刻画,深入展示了贵州“黄金十年”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全国近50家媒体对直播进行了同步转发,总观看量超2000万,在百姓关注微博端发起话题43个,其中23个登上贵州同城热搜榜,总阅读量超3000万⑥。
(二)“年轻态”创意表达,抢占年轻人舆论场的主导权
在产品中融入年轻化元素,对话语进行重构,从而让年轻受众对主流价值观产生高度认同,这是主流媒体一直在探讨的课题。让流行与严肃相互碰撞,这是产品“年轻态”表达的核心。如何努力在新媒体领域“玩”出彩,用新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贵州故事,贵州广播电视台一群95后的新媒体编辑一直在探索。
2022年10月,这群95后的编辑自己撰写文案、设计图片、编写代码,推出SVG互动微信《这十年,贵州真的很了不起!》,用令人振奋的文字,介绍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全网阅读量超过100万+;特别节目《二十大时光》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的关键词为线索,采用具有科技感的虚拟视窗技术,让重大时政新闻报道好听好看、入脑入心;融媒体产品《看十年》,充分运用网络热梗、网络流行语、漫画、微信聊天等元素,设计出漫画人物“十问君”,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回答广大网友对贵州好奇的问题,比如“贵州到底有多少座山”“茶是否真的起源于贵州”“夜郎灵药知多少”等等,通过三位古人跨越时空网聊贵州,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打造了多个爆款产品;短视频《这位澳门小哥说: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就是最好的党》,生动讲述了澳门特区青年裴承贤十年来坚持在贵州进行志愿服务,不但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友谊,也透过贵州感受祖国的前进脉搏。这条短视频用一个澳门青年的视觉感受贵州乡村实实在在的变化,很好地展现了党的创新理念,体现时代风貌,对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四、推动国际传播,以国际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贵州广播电视台主动融入全国外宣布局,启动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整合台内外语能力突出的采编人才组建了专门的国际传播队伍,精心打造Guizhou Echo(贵州回声)对外传播品牌,时刻跟进国内外热点话题,不断以中英双语制作原创视频及图文宣传贵州,倾力讲好新时代贵州的奋进故事,2022年围绕贵州山川、文化、民俗、美食等主题采制推送了840多篇图文及短视频内容⑦。
贵州卫视制作的轻综艺节目《有朋自远方来》,以“文化交流”为创作核心理念,结合国际传播特点,从贵州民族文化、生态、非遗、文旅等内容切入,聚焦国际传播主力“Z世代”群体,由省内民族地区村寨高校大学生邀请外籍好友来“我家”做客,通过第一视角+第三人称相结合的拍摄手法,以人物纪实+生活体验的记录方式,小切口、软植入,通过记录贵州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幸福快乐、蒸蒸日上的生活,展现贵州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讲述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互助的故事,书写中国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节目播出后反响良好,中东海湾地区最受欢迎的报纸《海湾报》阿语版、中东新闻门户网站 Al Bawaba等阿拉伯当地媒体对《有朋自远方来》均做了详细的报道。
另外,贵州广播电视台还积极将贵州选题深度嵌入央视国际视通、CGTN等平台选题,2022年,通过央视国际视通、CGTN等渠道向全球媒体推送并在半岛电视台、CNN等多家海外主流媒体播发贵州报道107条次;围绕贵州文化和贵州旅游制作的宣传片登上CNN、纽约时代广场大屏等海外平台,20余天时间累计曝光量超2000万人次⑧。
结语
2023年,“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有助于更好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以高质量传播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贵州广播电视台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理念、内容、平台、技术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改革创新,让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不断扩大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继续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数据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技术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2-09-26)[2023-02-15].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2]张弛,王亘.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6):17-19.
[3]石平.高端访谈|山东台吕芃:以“闪电新闻”为核心,力争实现3个亿级目标[EB/OL].(2023-05-15)[2023-05-30].https://mp.weixin.qq.com/s/bAjgFrh7_BEPBeSGUU79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