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预立 黑龙江大学
在现代加速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超过以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幸福感在效率至上面前被逐步压缩。当代加速社会的设计多是服从于功用性的价值理念,用韦伯的话来讲就是“价值理性”让位于“工具理性”。设计的工具理性从深层次上看反映出设计在伦理层面上遭遇着所谓“资本的逻辑”与“生活的逻辑”对立的矛盾[1]。
“加速批判理论”是一种哲学和社会理论,旨在探讨当代社会的加速趋势以及如何应对这些趋势。“现代化进程表现为时间结构和时间维度在结构上和文化上的变革,表示其改变方向的概念是社会加速。”[2]社会加速理论被不同的学者所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罗萨以时间结构为切入点,对社会加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认为存在着一种加速逻辑,使得社会的结构被时间所统筹,而文创产业在加速社会的结构中也呈现出各种问题。
“加速”是现代性中固有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涵盖着技术领域、社会制度领域、个人经验和生活节奏。文化创意产品在加速社会的结构中也显现出了各种问题,包括同质化、机械化生产以及文化与审美的缺失等问题。
设计同质化与“社会加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本质是设计产业之间的相互模仿。产生新的创意需要时间,而时间正是当下社会最稀缺的资源,设计师希望以最少的时间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如自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朕知道了”纸胶带后,几乎每家博物馆都有各自馆藏版本的纸胶带,博物馆文创产业中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影响了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3]。
文化创意产品通常具有艺术性、创新性及个性化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设计师的创意和个性化要求。机械化生产运用机械代替了大部分手工劳动,包含人类智慧与心血的手工艺产品便让位于机器制品,同时机械化生产也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它倡导功利主义和快速消费的价值观,强调效率和利润,削弱了对思考、反思、审美和文化的关注,这导致人类精神世界的贫瘠和虚无消费主义的沉迷。
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的物质化呈现,文化创意具有一定的在地性,并且是在特定的地域,在时间的积淀下形成的。纵观当下的文化创意产品,部分产品在设计上缺乏文化与审美的积淀。设计师通常会找一些传统的工艺品,从中选取一些符号直接转印到产品上,在此过程中对特定的文化符号没有深入的剖析,缺乏对文化的挖掘和思考。
慢设计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理念[4]。“慢设计”理念和加速批判理论在本质上是互补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共同应对现代社会的加速问题。
“如果加速是问题所在,那么共鸣很可能就是解决办法。”[5]罗萨提出了“共鸣”理论作为新异化解决的方案。罗萨认为既然异化是“无关系的关系”,那就要重塑人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而重塑的方法就是使二者之间产生共鸣[6]。“共鸣”存在于人和世界之间,设计物不仅是一种“物品”,更是一种“场所”,能够引发共鸣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振和理解。共鸣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它不仅是个体的情感共鸣,更是社会和文化的共鸣,是人类共同经验和文化价值的表达和传递。
美国著名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理念(Emotional Design),旨在通过设计来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根据人的心理反应,把设计分为本能、行为和反思3 个过程,提出了内心感觉、行为体验和思考反思这3 个设计层次。文创产品设计需要通过设计体验来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使产品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并且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产品与用户交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用户的感官、心理与情感的参与,将用户带入到产品创造出来的虚拟体验时空中,若体验设计得成功,就会将感知升华到用户的主观情绪,类似于欢愉、幸福和悠闲等。当体验结束后,这种知觉、感受以及情绪综合转化为对于产品的情感[7]。如深泽直人为MUJI设计的挂壁式CD机,见图1,机器内部安置了一个扬声器,可以挂在卫生间、厨房、浴室、车库或在书房的任意一个墙上。只要拉动绳线开关,CD 便开始慢慢转动,音乐声音便播放起来,此时创造出一个“体验的时空”,怀旧的情绪与愉悦的音乐充分唤起内心的情感,在沉浸的时空体验中人与CD机产生“共鸣”。
图1 深泽直人设计的MUJI挂壁式CD机
社会加速的本质是技术的加速,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加速,虽然使得信息传播、生产效率、物流配送等方面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但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的关系失衡。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思想是他对现代技术和现代社会的批判,提倡人们回归自然、回归栖居的本质[8]。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类最初的栖居状态是自然的、诗意的,但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栖居状态变得机械化、无意义,从而失去了栖居的本质。因此,海德格尔提倡人们重新回归到栖居的本质,即回归自然、回归人类最初的生存状态。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新认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找回自己的栖居状态。在设计方面,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思想强调设计师应该注重人类的栖居环境,设计出适合人们栖居的空间和产品,设计应该注重人类的诗意生活,回归到自然和人类最初的栖居状态,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感受自然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生长树椅”,见图2,是慢设计中较为激进的代表,它的设计主张回到自然,不添加过多的人工元素,通过艺术的方式传达“慢设计”的理念。生长树椅在树木生长初期将椅子形状的框架绑在树上,树枝就会顺着框架的结构生长,在整张树椅子的生长过程都没用一颗螺丝和钉子,只通过引导树枝的生长方向来慢慢形成这张独特的树椅。这其中真正有趣的部分并非将自然生长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所蕴含的乌托邦思想,而是将“有机时间”的概念象征性地使用在设计中。正如白酒或者葡萄酒的年份一样,“有机时间”是无法取代的。生长树椅充分地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传达出“回归自然、回归栖居”的生活主张。
图2 奥地利艺术家Bernhardt Schmid设计的“生长树椅”
罗萨面对现代性的社会加速与时间危机提出的解决策略是“共鸣”,而哲学家韩炳哲则提出了“凝思”的策略来对抗社会加速。在韩炳哲的著作《时间的味道》中,韩炳哲认为时间是有味道的,如中国传统熏香的味道就能够使人凝思。“点状时间是一种没有芳香的时间,当时间取得一种持续性的力量,当它获取一种叙事张力或者深层张力的时候,当它在深度和广度上,即在空间上有所增长时,它便开始散发芳香。”[9]他认为良好的时间体验应该是芳香的,如中国熏香记录着时间的缓缓流逝,香气袅袅,弥漫四周。熏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香气,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能够使人们通过香气“凝思”起过去的经历。通过对中国熏香文化的讨论,韩炳哲试图表达出时间可以通过感官和情感来感知和体验,而熏香则是其中一种可以引发时间记忆和感知的物质。
韩炳哲的《时间的味道》为“慢设计”提供了理论资源,启示设计师通过将时间的缓慢流动转换成气味、痕迹等符号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凝思,从而抵抗现代社会的加速。MUJI 的加湿器,见图3,就是将时间凝固成气味,让人们感受到时间流逝的产品。加湿器没有多余的浮夸和粉饰,超声波产生的雾气能有效地扩散香味,淡雅的精油香气随着水汽不断蔓延开来,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气味能够唤起回忆,从而达成对于生命的凝思,放慢生活的节奏。
图3 MUJI的加湿器
批判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批判,而是包含着批判的建构。结合加速批判理论,审视了加速社会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的问题,通过3 个建构视角,分别为“共鸣”“栖居”与“凝思”,结合文化创意产品的“慢设计”理念来探索设计创新的策略。本文提出3 个策略:一是设计师需要关注文创产品中的情感留存;二是将自然有机融合到文化创意产品中;三是将虚拟感知的时间物质化,来创新文创产品,从而增加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