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琦琦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会受到各种因素发生吞咽障碍,无法正常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而且还可能导致食物误吸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进一步加重病情。常规护理中虽然重视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帮助患者维持营养状况,但患者饮食方面的护理则存在不足,缺乏专业性、针对性的干预,影响机体功能的恢复[1]。早期饮食护理主张管理患者尽早饮食,展开系统性的饮食指导,从患者心理需求、饮食需求、环境需求等多方面展开护理,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利于吞咽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2]。为此,本次研究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饮食护理对其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4 月-2022 年4 月本医院收治的86 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两组,各43 例。①纳入标准:符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南》[3]中相关诊断标准;动脉瘤经DSA确诊;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吞咽障碍主诉或他诉,经洼田饮水试验证实及吞咽造影证实;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既往手术史或颅脑外伤史患者;其他原因导致吞咽障碍患者;咽喉部局部病变患者;心肝肾等严重系统疾病患者;颅内肿瘤卒中、假性动脉瘤患者。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18 例,年龄49~81 岁,平均年龄(66.56±4.11)岁,吞咽障碍分级:Ⅱ级12 例,Ⅲ级20 例,Ⅳ级11 例;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50~80 岁,平均年龄(66.17±4.06)岁,吞咽障碍分级:Ⅱ级13 例,Ⅲ级21 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术前教育、术中监测、术后康复指导及常规营养管理等。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饮食护理。①心理护理: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术后早期吞咽功能锻炼及尽早饮食的重要性,告知早期饮食护理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护理全程给予人文关怀,在护理、生活、功能训练等方面给予精心的照护。②吞咽功能锻炼:依据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进行康复训练,先进行喉抬高训练,让患者感受健康吞咽者吞咽动作时甲状软骨向上运动,再面对镜子模仿该动作,直至能够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指导舌肌功能训练,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完成前伸、后缩及左右方向运动,必要时由医护人员采用无菌纱布或压舌板对患者舌头进行被动运动。借助冰凉喉镜刺激咽腭弓、舌根等部位,再进行空吞咽动作;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屏气发声运动,反复进行空咀嚼、鼓腮、喘气等动作。③饮食护理:对于吞咽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可采取胃管鼻饲饮食,待患者恢复经口饮食,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保持头部前屈,依据患者饮食喜好、吞咽障碍程度选择食物,早期以半流质或糊状食物为主,可配合适量的固体食物,先进食糊状食物,最后进食固体食物;饮食应注意色香味俱全,以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而且避免过烫或冷却,消退患者饮食兴趣。对于有吞咽反射患者,可喂少量水评估呛咳反应,进食时掌握一口量,避免过多导致口腔控制困难,过少导致刺激强度不足,可配合轻压舌根部刺激吞咽反射将食物吞下;每一口食物需完全吞咽后,才可进食下一口,而且应控制饮食量,每餐300 mL,时间<1 h,避免疲劳引发呛咳。④预防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进食环境,餐前30 min不进行康复训练,保持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应对饮食;床旁安置吸引装置,进食完成后需维持半坐卧位30 min,不可随意活动,减少刺激,预防食物反流。进食完成后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两组生存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从生理、情感、社会三个维度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分值:0~100 分,0 分:无吞咽困难,1~50 分:轻度吞咽困难,51~80 分:明显吞咽困难,81~ 100分:吞咽十分困难,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②测定两组营养状况:遵医嘱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及血红蛋白(Hb)检测。③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痊愈为吞咽功能障碍消失,正常饮食,洼田饮水试验1 级;显效为吞咽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正常饮食,洼田饮水试验2 级;有效为吞咽功能障碍改善,自主进食或需缓慢及饮水辅助进食,洼田饮水试验3 级;无效为症状无变化,洼田饮水试验>3 级。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2.0 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双侧检验P<0.05 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
?
2.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TP、ALB、PAB、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TP、ALB、PAB、Hb水平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TP、ALB、PAB、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颅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为防止动脉瘤破裂,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可采取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通过股动脉穿刺后置入纤细的微导管将套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可消除动脉瘤破裂风险[4]。部分患者受到疾病、介入术等因素影响,术后伴吞咽障碍,对摄食、说话等造成明显影响,不利于吸收,增加其他严重并发症危险性,因此需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吞咽功能[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饮食护理可促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与朱丽娟[6]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F-36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相近。患者会因为颅内动脉瘤的危害性、介入术的危险性及吞咽障碍的不适,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降低食欲,对早期进食训练存在抵触情绪。早期饮食护理关注患者的需求,通过鼓励和安抚患者的情绪,帮助其建立对吞咽障碍及早期饮食的正确认知,促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继而减轻心理负担,消退吞咽障碍症状,改善食欲,提高生活质量[7-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TP、ALB、PAB、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饮食护理可促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营养状态。机体营养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吞咽障碍患者会因为营养摄入不足,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影响术后恢复[9]。早期饮食护理则鼓励患者尽早经口进食,以患者感兴趣的食物刺激患者的食欲,以安全的进食方法,促使患者摄入适量的食物,保持足够的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1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饮食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使吞咽障碍症状消退,改善吞咽功能。早期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摄食前康复训练,科学的吞食训练,刺激相应区域的敏感度,增强吞咽反射,改善吞咽功能的神经肌肉活动,恢复吞咽感觉,激发患者康复信心,积极配合饮食指导,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饮食护理可提高对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