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联合MSCT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疗效评定分析

2023-09-22 08:53陆启芳周海燕钟亚鼎张宏伟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检查组原发性肝癌

陆启芳 周海燕 钟亚鼎 张宏伟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以肝细胞癌多见[1-2]。当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向特制的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阻塞肿瘤血管使肿瘤细胞坏死、凋亡,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然而,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存在病灶残留或者复发的问题[2]。为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定期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以便医师及时察觉异常情况,对于确保治疗方案的及时性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MSCT)是近几年常用于诊断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分辨率高、伤害性小及操作方便等优势,在临床诊断肝癌中有很高的准确率[3]。但是MRI和MS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检查各具有优劣势[2-3]。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 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单一MSCT检查、单一MRI检查和MRI联合MSCT检查三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案,筛查术后残留、复发病灶,参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比较三种方案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的疗效评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120 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单一MSCT检查46 例,男性28 例,女性18 例;年龄36~68 岁,平均年龄(50.31±1.28)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5 例,B级14 例,C级7 例。实施单一MRI检查39 例,男性27 例,女性12 例;年龄37~70 岁,平均年龄(50.97±2.36)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3例,B级10例,C级6例。实施MRI联合MSCT检查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0.83±1.62)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1例,B级9例,C级5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年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4,P=0.776),三组间性别和肝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样本数据信息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中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且病灶数≤5 个的患者;有完整病历信息的患者;神志清醒;预估生存时间超过6 个月的患者。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肾心肺等器官存在严重病变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肝脏有手术治疗史的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有MSCT、MRI检查禁忌症的患者。

1.3 方法 入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并于术后6个月给予DSA检查和下述三种检查方案之一,检查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

1.3.1 MRI检查 仪器品牌:GE,型号:Discovery 750 W 3.0T。采取横断位扩散加权成像、T1WI序列、T2WI序列,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肾下缘。增强扫描注射钆喷酸葡胺,速率2 mL/s,注射剂量为0.2 mL/kg,分别于20~25 s、40~60 s和180 s取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图像。

1.3.2 多层螺旋CT检查 仪器品牌:GE,型号:Revolution256 排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400 mA,噪声指数9.8,层厚5 mm,层间距5 mm,并同步重建1.25 mm薄层数据。造影剂注射速率3 mL/s,造影剂用量1.5 mL/kg,动脉期25~28 s、门静脉期60 s、延迟期2 min。

1.3.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术前准备,以Seldinger穿刺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动脉鞘置入血管,经由鞘将导管插入到相应血管,以4 mL/s~6 mL/s速率注入300 mg/mL造影剂12 mL~15 mL,观察肿瘤形态特点和供血动脉情况,观察病灶染色情况;对疑似有残留或复发病灶但无染色患者,再行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肋间动脉造影检查。

1.4 观察指标 图像传至PACS工作站,由2 名中级以上影像医师双盲阅片,遇到意见不同时,请1~2 名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判定。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记录单一MSCT检查组、单一MRI检查组和MRI联合MSCT检查组的阳性病灶和阴性病灶的个数。通过病灶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进行三组间诊断能效的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 SPSS 2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查三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计数资料T≥5,n≥40,用Pearson卡方进行检验,若1 ≤T<5,n≥40,用连续校正卡方进行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单一MSCT、MRI检查组和MRI联合MSCT检查组病灶检出情况 单一MSCT检查组,DSA检查发现86 个病灶,其中55 个残留或复发阳性病灶,31 个无残留或复发的阴性病灶;MSCT扫描发现45 个阳性病灶和41 个阴性病灶。单一MRI检查组,DSA检查发现75 个病灶,其中53 个阳性病灶,22 个无阴性病灶;MRI扫描发现51 个阳性病灶和24 个阴性病灶。MRI联合MSCT检查组,DSA检查发现72 个病灶,其中46 个阳性病灶,26 个阴性病灶;MRI联合MSCT扫描发现43 个阳性病灶(图1)和29 个阴性病灶;见表2。

图1 MRI联合MSCT扫描图

表2 三组病灶检出情况统计

2.2 单一MSCT、MRI检查组和MRI联合MSCT检查组诊断效能比较 单一MSCT检查组对残留和复发病灶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低于联合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MRI检查组阳性病灶检出的敏感度高于单一MSCT检查组,组间比较P值为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MRI组各诊断效能值均低于联合组,但未见明显差异。见表3。

表3 三组诊断效能的比较(%)

3 讨 论

TACE是一种针对中晚期肝癌较为常用的介入技术,疗效得到肯定。遗憾的是,关于TACE术后病灶残留、复发的报道屡见不鲜,分析原因多为肝脏是双血供脏器,血流丰富,易新生侧支循环或动静脉瘘,难以彻底消灭肿瘤[4-5]。因此,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定期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尤为重要。

DSA技术能精准、清晰的显示病灶及血供情况,其结果是公认的评定介入疗效的金标准。但存在操作复杂、创伤高、医疗成本高等弊端,难以用于长期、反复检查[5]。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MSCT和MRI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疗效的常用手段。前者可以直观显示碘油和化疗药物的乳化剂在病灶内沉积及分布情况,后者采取多参数、多方位显示,具有更高的组织分辨力,检查效果良好[4]。已有报道阐明MRI联合MSCT检查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定工作更有价值,但未见检查技术之间的分组研究[6-7]。因此,本研究设定单一MSCT检查组、单一MRI检查组和MRI联合MSCT组三种检查方案,并进行组间比较,以探索MRI联合MSCT检查方案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定的价值。

通过研究发现,单一MSCT检查组对残留和复发病灶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低于联合组,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2,7]。MSCT平扫可以显示病灶中碘沉积情况,增强扫描对肿瘤营养血管、动静脉内瘘显示准确,但由于残留/复发病灶因强化而呈的高密度与肿瘤内沉积碘油相似,再加上碘油边缘产出的伪影,从而造成对术后疗效评估不佳。有研究提出利用能谱CT单能量图像,可以有效减少伪影,提高活性病灶检出率[8]。MRI能清晰显示病灶坏死、出血和强化情况,同时栓塞碘油在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避免了伪影干扰。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单一MRI检查对阳性病灶检查的敏感度高于单一MS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MRI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均低于联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刘迪斯等[2]结果并不一致,考虑原因为样本来源与数量的差异,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各诊断效能值的提高提示了MRI联合MSCT检查方案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准确评定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还能够准确鉴别疾病复发、残留病灶情况,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总之,通过TACE可以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高效治疗,于术后6个月采取MRI联合MSCT检查方案,能够帮助医师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小致死率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检查组原发性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恒大人寿
自治区安委办检查组到三江县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少说点成绩,多谈些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道交法执法检查组在浙检查侧记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