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淡水养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2023-09-22 09:34史楠冰张超峰郭江涛
河南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养殖面积淡水渔业

史楠冰, 张超峰, 郭江涛, 张 莉*

(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郑州 450007)

我国渔业淡水养殖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诞生世界上第一部养鱼著作范蠡《养鱼经》[1]。据《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公布,2021年全国淡水养殖产量3183.2676万t,占总产量的59%,淡水养殖产业规模巨大[2]。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养殖尾水污染、种质资源衰退、水生动物疾病频发等诸多问题。现阶段,我国淡水渔业正面临着向现代化绿色渔业转变的机遇,水产养殖正朝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型。

1 渔业淡水养殖现状

1.1 淡水养殖面积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长江、珠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淡水鱼的苗种产区,唐代就已经出现青、草、鲢、鳙鱼的池塘养殖,以及天然水域野生鱼种的筛选技术[3],这些自然水系蕴含的丰富水产资源和孕育的渔文化推动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由于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淡水养殖业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和显著的区域聚集现象[4],湖北、广东、江苏是全国主要的淡水养殖产区。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淡水养殖面积498万余hm2,一半以上来自池塘。近几年政府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全国稻渔共作养殖面积已有近264.4万hm2,成为淡水养殖的重要补充。近10年,随着气候变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退渔还耕等工作的推进,2017年以后全国淡水养殖面积明显缩减,较2018年减少13%,湖泊、水库养殖面积均有所下降,目前,全国淡水养殖面积已不足500万hm2(见图1)。

图1 近十年我国淡水养殖面积变化

1.2 淡水养殖结构

随着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禁渔”行动的开展,天然淡水捕捞产品越来越少,人工养殖、增殖放流的淡水产品成为主要来源。2021年淡水养殖产量已达全国水产总产量的47.5%,从养殖结构上看,淡水养殖结构更加丰富,淡水鱼类养殖品种25种,淡水鱼产量占淡水养殖总量的82%[2],与往年相比,观赏鱼、虾蟹等甲壳类占比有所上升,淡水养殖的龟、鳖、蛙、河蚌、螺等品种占比也有增加。

1.3 淡水养殖技术

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淡水养殖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5]。目前,除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外,越来越多的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型养殖技术模式被广泛应用,如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池塘工程化养殖技术模式、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模式、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大水面生态渔业等。

2 现阶段淡水渔业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尾水难处理

池塘养殖在有限水体空间内投入远超池塘水环境承载量的苗种与人工饲料,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颗粒物、营养元素氮、磷等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引发水产动物疾病。养殖尾水处理问题也成为淡水养殖绿色转型的重要限制因素。

2.2 养殖产量高,品质不高

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淡水养殖品种主要有四大家鱼、鮰鱼、鲤鱼、鲈鱼、鳜鱼等,产量较高,消费市场供应已有保障,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追求更加迫切,但养殖户为了效益往往不关注质量而一味追求产量。消费理念上,人们普遍认为淡水鱼在色泽、肉质、口感、风味上均比海水鱼差,但实际二者营养价值相差无几,提升淡水产品品质尤为重要。

2.3 优质种质资源缺乏,水产品安全仍需关注

优质的品种是水产养殖的成功关键,引进罗非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但经过多代养殖后,普遍出现苗种存活率降低,抗病力减弱、经济性状退化等资源衰退现象[6]。优质淡水经济品种仍较缺乏,苗种产业体系混乱,保种、繁育、检测、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未实现一体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旧存在。

2.4 水产疾病防控能力差、饲料营养研发仍需强化

水产动物疫病发生普遍,水产疫苗研究起步晚且推广应用力度低,淡水鱼类细菌败血症等危害严重[7],实际生产中水产疫病防控手段仍然落后。大宗淡水养殖品种饲料转化率低,导致饵料系数偏高,名优水产品种饲料标准不一,适口性差,很多肉食品种仍然依靠投喂幼杂鱼,营养配比好、转化率高、适口性好的饲料研发急需加强。

2.5 基层水产科技力量薄弱, 从业者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渔业养殖人口约435万,较上年减少22万,养殖劳动力呈下降趋势,水产养殖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技术与人才成为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层农技推广分布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淡水养殖产业繁荣,科技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数量充足;经济不发达地区,水产技术人员短缺,甚至没有专业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人才,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户式的池塘养殖仍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形式。

3 对策与建议

3.1 大力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

面对现阶段我国渔业在产业布局、养殖方式、养殖环境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农业农村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大力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因地制宜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利用“四池三坝”、“人工湿地”、“池塘养殖底排污”、“圈养池塘”、“鱼菜共生”、“工厂化尾水处理”等技术手段开展养殖尾水治理行动。严格监管水产投入品,推广应用疫苗免疫和生态防控技术,降低兽药使用和抗生素过量使用,保障水产品安全。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促进饲料配方优化,减少因投喂冰鲜鱼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疾病。筛选优质水产种苗,推广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水产种业发展。“五大行动”从源头良种、过程中药物与饲料产投入、末端尾水治理等全方面推进我国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向现代化绿色渔业转变。

3.2 发展碳汇渔业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唐启升提出 “碳汇渔业”概念[8],淡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吸收固定CO2,鱼类等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摄食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使碳在食物网中迁移、转化、固定,最终碳随着渔获物被人工捕捞移出水体,从而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水体CO2浓度。在湖泊、水库中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不人工投饵,不仅能收获优质水产品,还能修复生态环境,符合“碳汇渔业”概念,我国湖泊、水库面积占全国淡水养殖总面积的50%,大水面生态“碳汇渔业”发展大有可为。

3.3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培育

种子是农业“芯片”,水产良种也是淡水养殖的“芯片”。一是,应加强天然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提升种质资源保护技术,摸清本土水产种质资源目录。二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运用遗传育种、细胞育种、分子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发掘优良性状,选育或培育优良本土品种。三是,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培育本土优质种质(苗种)繁育企业、水产良种场等。

3.4 加大渔业资金投入,壮大基层技术力量

渔业现代化依靠专业技术人才,政府应加强渔业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一方面,加强“产学研推”一体化建设,促进技术研究转化应用,大力培养懂理论、懂技术、能实践的专业水产人才。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基层农渔户科学技术水平,构建从上到下,层层连通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产学研推一体化建设,扩大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力量,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宣传先进养殖理念,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全面提升农渔户养殖素质与技术水平。

3.5 健全水产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上下游连通

加强水产养殖“保、育、测、繁、养”一体化机制建设,从苗种繁育、检测、流通、养殖等各个环节完善监管制度,建立相关标准体系等。以市场为导向,在水产养殖集中区域,加强水产品加工、物流、电商等产业链条建设,提升水产品附加值,促进失业农渔户转岗就业,增加农渔户收入。

3.6 拓展渔业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探索稻-渔、莲-渔、农-渔等“淡水养殖+农业”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淡水养殖池塘大部分位于乡村郊区,通过池塘改造升级,绿化美化环境,拓展休闲渔业功能,把水产养殖与休闲观光、文旅发展、餐饮民宿业等相结合,带动经济发展,成为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猜你喜欢
养殖面积淡水渔业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出苗量增长30%仍畅销!养殖面积、饲料容量再增!这条“网红鱼”开年拿下第一局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