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走进房间却忘了要干什么?这种瞬间失忆的现象非常常见,被称为“门口效应”。为何要强调“门口”呢?因为这个“门口”似乎是个关键。科学家做过实验,让人从一间屋子进入另一间屋子,在第一间屋子里,甚至在走去第二间屋子的路上都还记得好好的东西,等他跨过第二间屋子的门就突然记不起来了,好像这个“门口”真有拦截记忆的魔力似的。
科学家对这类事件是这么解释的,当我们在世界上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通过构建一个个暂时的“事件模型”来与环境互动的。不同的环境我们大脑中对应的“事件模型”不同,每次我们只能身处一地,大脑知道让多个事件模型一起工作是没必要、也没有效率的,它让我们的记忆力专注于当下的环境和眼前的事情上。另一间屋子的门口,恰好是两个不同环境的切换点。当你跨进去时,触发大脑用一个“事件模型”替换另一个“事件模型”。这种更替让我们更容易忘记在前一种环境中发生的事情。
引发这种体验的不只有门口,从农村进入城镇,从高速路驶入偏僻的街巷,或者从楼下爬到楼上,都可能触发此类体验。因此瞬间失忆不是说年纪大记不住事情,而有可能是“门口效应”触发导致的结果。
(据“大科技”微信公众号 大科技/文)
北宋嘉庆祐年间,在凤翔任签判的苏轼前往附近的玉女洞游玩。洞中有一眼清泉,传说喝了后能延年益寿。苏轼一到玉女洞便命人去取水,饮后觉得甘美异常,名不虚传。如何才能长享此美?他决定定期派卫卒前去取水。
为了防止卫卒用其他地方的泉水冒充,苏轼特意做了调水符,由取水卫卒和负责看管玉女洞甘泉的僧人各持其一,作为往来凭证。哪料取水卫卒取水后,常抵挡不住玉女洞甘泉的诱惑,将其喝光,再临时找泉水带回去。苏轼发觉受骗又无人可说时只好给弟弟苏辙写信,慨叹人心不古,无过于此。
苏辙的回信来得很快,但让苏轼大感意外的是,弟弟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写了一首《和子瞻调水符》批判他:“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何用费卒徒,取水负瓢罐。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误并不在取水的人,而在于苏轼欲望太多。只要约束欲望,渴了就喝、饿了就吃,无牵无挂,才是真正的“无忧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欲求过多,反受其累,要对“多欲”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
(据《环球人物》 马 军/文)
目前的网络募捐者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确实陷入经济困境的人,二是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三是好吃懒做的“寄生虫”。“网络乞丐”专指第三类人,带有贬义。他们好逸恶劳,坐享其成,靠“四处乞讨”获得不菲的收入。
“网络乞丐”乞讨的方式包括在网上谎称自己遇到经济困难,急需用钱,然后放上收款二维码让别人打赏;或者在群里向别人索取红包,如果要求被拒绝,他们便口出恶言。“网络乞丐”消费着人们的善良,危害网络秩序,希望未来能有相关法律,对这种行为予以惩罚。
(据《今晚报》 曹 珊/文)
甘蔗润燥汤是一道当季养生汤。取甘蔗350 克,玉米2 个,红萝卜1 个,排骨250 克,生姜适量。将所有食材洗净,排骨斩件焯水,甘蔗切条,玉米、红萝卜切块。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加入所有食材,小火煮约1 小时,调味即可。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介绍,甘蔗有和胃润肠、化痰充液、清热利咽的功效。配合甘甜爽口的玉米、颜色鲜红的红萝卜,熬成一锅色彩丰富、口感清甜、滋阴祛火的靓汤,能缓解皮肤干燥、咽干咳嗽、口干多饮、食欲不佳、大便干结等不适。此汤尤其适宜于阴虚人群(表现为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等)、长期熬夜人群、吸烟人群食用,普通大众也可经常食用以抵御秋冬燥邪。
(据《广州日报》)
消费者认为的“零添加”,就是食品中没有一点添加剂。然而,无论从事实还是科学概念上看,“零添加”都不严谨,经不起推敲,并非事实。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上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
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 万种,中国只批准了2000 多种,不到十分之一。2020 年7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食品标识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2020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进行第二轮征求意见时,规范“零添加”标注同样被提及。但是,目前食品企业标注“零添加”并不算违规,因而很多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心理而标注“零添加”。
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已经是在糊弄消费者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添加剂的食品说成是“零添加”,如腌渍食品(高盐)、蜂蜜(高糖)、方便面饼(干燥)等。这些食品微生物本来就很难进入,所谓“不含防腐剂”就是一种营销手段。
消费者需要真正关心的是,食品添加剂是否为食品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据《中国青年报》 张田勘/文)
是鱼吃蚂蚁还是蚂蚁吃鱼呢?柬埔寨的一句谚语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河水高涨时,鱼吃蚂蚁;河水退潮时,蚂蚁吃鱼。
河水高涨,河岸上的蚂蚁淹入水中,蚂蚁不会游泳,浮在水面,成为鱼口中的美味,所以说鱼吃蚂蚁。当河水退潮,一些鱼来不及回到水里,搁浅在岸上,鱼失去了水中的优势,成为岸上蚂蚁口中的一道大餐。
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适合区域,而强弱是相对的,莫去羡慕他人的天堂。只有找到自己适合的区域,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羡慕他人的天堂,他人的天堂可能就是你的地狱。
(据《意林》 黄小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