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国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部门、行业、领域实际紧密结合,看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部署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这一重要论述,既给我们提出明确要求,指明前进方向,又教我们抓住主要矛盾,检验工作成效,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抓好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抓好落实不仅是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的体现,也是责任心、纪律性和原则性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全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福建省南平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作风,创造了令人称道的“俊波速度”。时代楷模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许多干部以“俊波速度”抓好落实,像黄文秀一样倾情投入、抓好落实,扎根泥土、沉淀真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实,抓落实就是如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即使对于一项再普通不过的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落实上,很少有人扑下身子抓落实,很少有人盯着问题抓落实,再完善的措施也只能是镜花水月;“抓而不紧”,再完美的方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最终,层层落实也就变成层层落“空”,根本谈不上“落实得好不好”。
抓好落实,需要肩负责任担当。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现实生活中,抓落实需要触及很多矛盾,所以一些同志抓落实常常“雷声大雨点小”。抓落实是“硬碰硬”,每一步都可能触及很多现实矛盾,得罪人暂且不说,还伴随很大“风险”。比如:由于日日夜夜冲在一线抓落实,容易体力透支,产生“健康风险”;立下了军令状,矛盾没解决,任务没完成,容易被追责,面临“政治风险”;很多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技术、经费、物资难持续,容易产生“烂尾工程”。而且,有些困难和风险并存,相互交织。有些风险不可预判,一旦发生,往往措手不及。因此,抓落实是检验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才敢真正抓落实,也才能落实到位。
抓好落实,需要练就最强本领。俗话说“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揽“瓷器活”,首先得有“金刚钻”。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抓落实,不是蛮干盲干,而是苦干加巧干,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顽强意志和高超本领,能提建议、能出对策、能解问题,从而把蓝图变成现实、把计划变成结果。事实证明:只有对知识来一次再丰富、对本事来一次再扩容、对能力来一次再升级,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解决难题的能工巧匠,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才能抓好落实,带领群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抓好落实,需要强化最优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严谨求实,既是抓落实的态度,更是抓落实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曾指出:“抓落实要像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会牢固。”好政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发挥作用。好干部,只有抓好落实,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抓落实,是每名干部的“分内事”“必修课”和“基本功”。实干是对理想最好的回应。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抓落实必须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恐慌感,瞄准目标认认真真一锤接着一锤敲,踏踏实实一项接着一项干,直到把困难全解决、把工作完成好,抓落实的任务才算告一段落。
政贵有恒,实干兴邦。千招万招,不抓落实都是“虚招”;千忙万忙,落而不实都是“白忙”。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看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就要拿出“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肩负抓好落实的责任担当、练就抓好落实的最强本领、强化抓好落实的最优作风。同时不仅要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瞄准目标,扑下身子,一步一步狠抓好落实,直至抓出成效,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