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舞技术到内容转化的实践过程

2023-09-22 05:33郑精广广州工商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编舞编导技法

郑精广 (广州工商学院)

什么是编舞技术?在舞蹈专业领域中,把编舞的技术方法称为编舞技法,编舞技法是舞蹈编导专业教学大纲中必不可少的板块。在中国高校教育中,普遍以编舞技术作为出发点进行舞蹈编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编舞的思维以及具备舞蹈创作的能力。张守和在《编舞技术教程(单人舞)》中提到:“通过教学以课堂的方式进行教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编导观念、创作能力——这是作为‘编导教学’的使命”。这意味着舞蹈创作的思维构建是创作得以进行的前提,而编舞技术是创作的基本功。但是,一味地运用编舞技法完成作品,容易造成作品模式化、雷同化的结果。很多舞蹈编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挖掘学生独特的编导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创作风格,尽量避开创作雷同化、模式化的结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无论是舞蹈编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是舞蹈编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创作问题:“编舞一定要编舞技术吗”?由于编舞技术的滥用使创作的作品形式化,变成一种套路,这个套路即是依靠某些编舞技术方法完成的舞蹈作品,或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舞蹈结构与作品完成的模式。如果不依靠编舞技术进行创作,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呢?为了探索与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与多位编舞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探讨研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编舞技法和作品创作之间形成自我的创作风格?这成为舞蹈编导教育的一个难题。

一、编舞技术的学习

中国高校的舞蹈专业有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学、舞蹈理论、舞蹈编导、音乐与舞蹈等专业方向。舞蹈编导作为舞蹈专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高校舞蹈专业中属于热门学科。在职业舞团或文化馆中均设有舞蹈编导岗位、部分教育单位的舞蹈教师也需要具备编舞的能力,这吸引很多学子和舞蹈人才往舞蹈编导这一专业领域学习与发展。舞蹈编导专业课程主要涵盖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编导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编舞的基本技术方法为主,编舞的技术不仅通过以上的课程学习,也可以从相关的辅助课程学习舞蹈编导专业知识。例如:舞蹈即兴表演、舞蹈编导创意、艺术实践、舞蹈作品创作与排练等课程,这些课程为舞蹈编导的综合学习提供养分。肖苏华在《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一书中提出:“编导是牵引舞蹈艺术与时俱进的‘火车头’,编导是创造和改变舞蹈历史的‘英雄’,编导是人类舞蹈文化的中流砥柱”。可见舞蹈编导是带领舞蹈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身份,有其重要的学习意义与价值,为今后的舞蹈发展起到重要的实践作用。

金秋在《舞蹈编导学》一书中提出:“技法不过是一种方法,是把动作进行艺术处理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代替创作”。可见编舞技法只是创作的手段之一,它是初步认识与学习舞蹈编导的一种媒介,让舞蹈的学者更好地认识动作、分析动作、处理与发展动作,为作品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舞蹈编导的学习过程首先通过某些方法让学习者形成舞蹈创作思维,其次掌握基本的编舞技术,再结合自己的背景与经历,最后挖掘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而不仅局限于编舞技法的依托。但是,这一过程是坎坷的、未知的、个人化的结果。因为属于自己“标新立异”的创作风格是很难教出来的,它没有一套明确的训练方法、教育方式和学习途径形成新的动作、新的组合以及新的创作方式。综上所述,在舞蹈编导的教育与实践过程中,作为教育者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而是打开视野,借鉴具有新的风格属性的舞蹈作品,形成独立创作风格的舞蹈编导,在文献书籍中探索与研究编舞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编舞的引导,因材施教,多维度地启发学生掌握基本的编舞技术之外,使学生逐渐形成具有自我风格的舞蹈创作思维。

编舞技法的种类很多,在金秋的《舞蹈编导学》一书中对编舞技法种类的分类有:“动作元素编舞法、造型贯穿法、动律与律动的连接法、动作动势编舞法、动作部位限定法、音乐编舞法、即兴编舞法”。这几种编舞技法在高校舞蹈编导课程中是基本的技术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以“动作元素编舞法”为例,这个编舞技法对舞蹈编导的学生来说是较为基本的编舞方法,是对动作基本的理论认识和身体运动的基础。在金秋的概念中:动作元素编舞法是“用一两个把动作元素进行发展,而不是动作加动作;把一个动作进行分解,找到它的可变性(动态、动律、动力、节奏、方向、空间)、可能性(它将达到什么结果),然后再重新组装”。这意味着编舞的学者们需要对舞蹈元素有基本的了解与认知,例如舞蹈中的动律、节奏、空间等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地运用“动作元素编舞法”作用于身体动作的实践。通过一系列编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学习过程,对编舞技法与身体语言之间的实践逐渐形成思考,在持续的训练中了解编舞技法的功能与动作发展变化的方法,从而得出有一系列动作素材,这是积累动作素材的基本方法,亦是作品创作的基础。当编舞者学习了编舞技术之后,编舞者需要将编舞技术转化为具有思想、灵魂、意义、内容的舞蹈作品。

二、编舞技术的内容转化

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如何形成?如何运用编舞技法创作具有个人符号的舞蹈作品?这是舞蹈编导专业课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从而避开作品常规化、形式化、同质化的问题。作为学生,将已学习的编舞技法转化为有内涵的内容,最终形成作品,这个转化过程是编导课程的重要环节。编舞技术的转化,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的方式直接影响舞蹈创作思维的形成以及作品创作的结果。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回课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编舞技法的运用往往强于作品的编创”。在广州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的单人舞编导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编舞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可圈可点。其中原因可能是教师讲述的编舞技法有理论的支撑,也有实践示例的参照物,根据参照物找到了所谓编创的方向,但是这个编创仅局限于动作上的编排,没有具体动作内容的含义,只追求动作的能动性、丰富性。作品的编创没有一个具体技术方法的参照物,但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出一些优秀成熟的舞蹈作品供学生参考与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优秀的舞蹈作品,但是当学生动手编创时经常陷入困境。通过与学生沟通得知:“部分学生在题材的选择上无从下手,也有部分学生确定了创作题材,却没有合适的动作表达作品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学习了编舞技法却没有很好的帮助作品编创。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人与同行业有经验的教育者深入沟通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探讨的过程中,提出了“多元化的转化”作为作品编创的重要环节。其中之一的转化方式为“事件”,以某个事件作为编舞命题的舞段实践练习,以事件内容作为基础,编舞技法作为辅助,也不一定借助编舞技术完成舞段的编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表现明白即可。事件的命题可以是“在火车上吃饭”“在草原上睡觉”“一封情书”等,要求肢体语言对主题的解析呈现一段尽可能让观众接收到某些信息的舞蹈段落,通过以上的命题让学生进行舞蹈编创,打开有创作画面的舞蹈思维。这样的练习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到效果,同时验证此方法可行与否。作品的编创需要引导,每一位编舞者的学习背景不同,对事物的思考与认知也不相同,作品的创作也不一样,这就是创作的特质,也是每一位编舞者想要追求的方向。创作是比较偏向个人化的成果,如果依靠一套方法编排作品,则容易形成作品形式化和同质化的结果。

学生编创作品的实践阶段,他们找到了创作的方向,但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其一,编创呈现的作品似乎“没学过”舞蹈编导;前面说过,编舞技法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训练内容,是帮助学生学习舞蹈编导课程基本功,但是出现此现象让师生难于寻找问题根源;其二,编舞技法的运用过于形式化,导致作品失去本身的内涵,通俗来说言不达意。其三,作品过于雷同化,在某部作品看到相似的影子,也许在某个舞段、某个创意、整体呈现方面出现了雷同的现象。在课堂上,笔者尝试让学生以“戏剧”的方法表达某个内容、人物进行练习。例如,肚子饿了吃东西、买东西忘了带钱、林黛玉葬花、贾宝玉摔玉、丹顶鹤湖边喝水等内容,当学生对具象的主题有了反应,逐渐形成一些比较有想象空间的画面。例如,海边看海、梦想家、假如你是一片落叶等情景或画面,通过以上的练习从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在这过程中,难免出现技法的加持或者完全忘记了技法的运用,因为限定条件是内容的表现,不要求复杂和丰富的技术。与前面“事件”的实践练习不同的是“事件”要求表达自己的意图清晰即可,而“戏剧”的实践方式主要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作品编创中舞蹈形象的塑造形成初步的创作意识。通过此次教学实践,部分学生逐渐对事物和内容产生了自己的思考,开始以不一样的角度观察事物本身,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这个方法对作品的创作没有效果。所以以“事件”和“戏剧”的方式作为舞蹈创作的实践练习依然需要深入探索与研究。

三、编舞技法之外的创作方法

为什么在编舞技法之外寻求创作方法?难道编舞技法不具备创作作品的方法?很多编舞学习者对此产生疑惑,不知从何入手。在舞蹈编导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舞蹈编导的基本概念,学习舞蹈编导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编舞技法则是让学生认识舞蹈创作的基本步骤,但这仅仅是创作的辅助手段,作品的创作不能完全依赖技法来完成,这容易让作品缺失个性与灵魂,从而导致作品同质化与雷同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作为教师该如何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平衡编舞技法的教学与作品创作的创新,作为学生该如何平衡编舞技法的运用与形成作品创作的创新意识。

在谢飞的《双人舞编创技法》视频教材中提到:“编舞是比较偏向主观的课程,编舞本没有特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固定的原则,所谓的编舞是为编舞者提供一根把杆,没有人一板一眼按照技术去编舞,编舞技法只是提供初学者简单的课堂训练”。由此可见,编舞技法是舞蹈编导学习过程中的辅助手段,或者说是对编舞认识与学习的基础知识;编舞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更多的是挖掘创作者自身认为合适的表达方式。这种形式大部分概率是随机的,有时候看到某些事物、某些事件,或者某个艺术品,从而刺激对创作的想法,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实践过程将作品创作出来。以单人舞编舞技法的动作“拆分法”为例,即是将单一的身体部位关节为单位进行动作分解,当学生理解了单一元素的关节拆分,将单一的元素动作拆分至不可再拆,然后把动作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动作句子,其原理类似一个计算机,把字母打乱重新组合形成有意思的条文和程序。这个动作排列的过程需要转化成舞蹈作品,也就是编舞技术的转化方式,转化的方式繁多,鼓励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达到编创的目的。为了学生更好地编创作品,挖掘编舞学习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创作手段是完成作品编创的方法之一。跨学科的创作是一个较好的多元化编舞与教学的途径,很多编舞学习者想要突破创作上的瓶颈,挖掘作品新元素代表自己的创作符号,尝试通过跨学科创作的方式实现作品编创目的。作品的创作需要专业性的学习,逐渐实践,最后总结经验,慢慢形成自己作品创作的风格。我们学习一样的编舞技法,但我们有不同的舞蹈思维、由于不同身体语言、独特的学习经历和别致的艺术审美,从而形成不一样的创作风格。

社会中常常看到一些艺术家、编舞家开设编舞工作坊,教学内容以一些新鲜的方法进行编舞的学习。例如从摄影的角度、以分析图片的方式、以颜色表达内容的方式进行编创,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不局限于课堂的学习内容,也是跨学科的创作方法。学生多参加编舞工作坊,与不同的艺术家和编舞家学校创作,是多元化学习方式。在多元化编舞中,通常能发现一些创作的新元素作为创作材料完成作品的编创。笔者曾参加一位来自美国华裔编舞家的编舞工作坊,同时也是一位舞蹈界的教育者。这位编舞家通过两种创作方法完成本次授课。

第一种方法是以颜色为主题创作;通过七种颜色挖掘某一情绪(喜怒哀乐),颜色与情绪在外人看来也许不合理,但是本人觉得合理即可,其目的是一切选择权从自己的思考出发。作者当下实践时,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下意识用编舞技术完成本次工作坊的练习,忘了原本练习的要求。这是创作的坏习惯,当我们编不出东西时总是下意识用一些方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练习,反而弄巧成拙编创出大众化的作品。这一学习经历为日后笔者作为舞蹈编导教师,面对学生编创作品过于技法化的问题,有了更多研究的参考与探索的空间。

第二种方法则是以图片的方式进行编创;在当下实践过程中,作者抽到了一张NBA 赛事的图片,当时的思考是这与舞蹈有什么关系?这与编舞有关系吗?其他同学抽到海滩、山水等景色的图片,作为学生的我们不知从何入手。这位编舞家给我们几个方向,让我们选择分析图片的构图以及从中获取到的信息,也可以选择图片中的其他元素,尝试用肢体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即可。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一场冒险,也是一场实验,很多同学没有办法便运用自己熟悉的编舞技法完成了此次作业。不出所料,大家完成的作业都偏离了本次编舞工作坊练习的要求。这个例子说明了作品编创应该把编舞技术当作一种辅助手段,甚至抛开,纯粹以作品编创的角度完成作品。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极少数学生可以抛开这些编舞技术完成作品,或者在其他的领域结合舞蹈创作,或者在其他的途径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从而完成具有自己专属符号的作品。但是在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这个专业所有的学生,我们尽自己所能照顾好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挑这个班中专业比较好但那几位同学授课,而其他学生放任置之不理,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教学方式。所以舞蹈编导的教学仍需要探索与研究,希望在未来的教学研究中可以发现更好的方式进行授课,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出优秀的舞蹈编导学子。

四、结语

国内有不少从事舞蹈编导教学的学者们一直在探索与研究编舞的教学方法。例如孙天路、肖苏华、王玫、张建民、张守和、谢飞、金秋等艺术家和教育家。他们均出版了相关舞蹈编导专业的教材供学者们学习,他们的成果引导无数的编舞学习者在创作的道路上吸取养分获得优秀创作的成果,从他们的教材成果可以看出他们对编舞技术的研究与观念都互不相同,对作品的思考也不一样。同理,当我们学习了扎实的编舞技法,转化是最难的环节,但这个转换过程没有准确的方程式,这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审美去判断与总结,从而完成编舞技术转换为舞蹈作品的过程,或者不依靠编舞技术,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创作方法,这个创作方法不是一个方程式,而是对事物的一种感知与判断。这样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希望学生在舞蹈编导专业的学习中挖掘自己的编创的符号,而不是编创出同质化、雷同化的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编舞编导技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谈舞蹈的编舞动作设计
中老年舞蹈编舞选材刍议
精通拍摄技法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2017北京舞蹈双周 2017.7.18—30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