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2023-09-21 14:12:26卫离东
关键词:共同富裕营商产业结构

卫离东,刘 儒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需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1)Kakwani N,et al:Growth and Common Prosperity in China,China &World Economy, Vol.30,No.1,2022,pp.28~57.。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共产党员网,(2022-10-22)[2023-07-23]. 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金融可帮助个体创造财富,实现增收致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3)张晓晶:《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一个研究框架》,载《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12期。2021年8月,习近平在专门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4)武汉市人民政府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2021-08-18)[2023-07-23].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108/t20210818_1760853.shtml.借此推进共同富裕。但金融活动的驱动力是资本,常会因资本逐利性产生金融资源供给的马太效应,造成社会财富两极分化,(5)张佩琴:《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基于甘肃省白银市的例证》,载《西部金融》2022年第3期。阻碍共同富裕进程。

金融创新是增加新型金融工具和变更现有金融体制的过程,可驱动金融体系完善。(6)韩凤晶,曾钢:《金融创新支持黑龙江省产业升级动态演进研究》,载《中国软科学》2021年第S1期。从理论而言,金融创新可改善金融资源供给,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进而推动共同富裕。一方面,金融创新会形成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在为企业提供丰富融资支持的同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提升社会整体富裕程度,即推动共同富裕。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优化金融市场供给结构,最大化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效应,促进社会财富积累,由此推进共同富裕进程。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新时期,研究金融创新如何赋能共同富裕,其赋能途径、方向和效应,对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金融创新效率,稳中求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极具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现阶段,学术界关于金融创新的研究较为丰富。理论分析层面,邱兆祥等认为,金融创新可支持、激励和保障科技创新,但二者的健康循环仍有诸多堵点待打通,未来需从创新和优化融资结构、金融产品、政策制度安排等方面出发,促进金融服务创新。(7)邱兆祥,刘迪,安世友:《以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载《理论探索》2022年第3期。张金良对金融创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激发金融创新发展动能、增强价值创造驱动力的建议,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8)张金良:《以金融创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载《中国行政管理》2022年第12期。陈游分析了农业产业互联网对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影响,并立足当下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问题,从创新金融科技应用、创新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具体路径。(9)陈游:《农业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路径研究》,载《西南金融》2023年第5期。实证分析层面,吴文洋等研究指出,金融创新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显著“U型”影响,且这一作用在较小规模的银行中更明显。(10)吴文洋,卢翠平,唐绅峰:《金融创新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敏感性、异质性及可接受性》,载《世界经济研究》2022年第7期。王剑锋和徐万肖以2012—2020年中国企业ABS为样本,对金融创新中的“脱离本源”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在将担保作为发行条件的ABS场景下,关联担保容易引发信用混同,造成风险传染和资金腾挪。(11)王剑锋,徐万肖:《金融创新中的“脱离本源”——来自关联担保型企业ABS的微观证据》,载《财经研究》2023年第5期。李林汉和韩景旺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指出,金融创新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呈U型非线性特征,且金融监管在其中起调节作用。(12)李林汉,韩景旺:《金融创新加剧了区域金融风险吗?——基于社会网络与动态面板门槛效应的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23年第3期。

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两方面。水平测度方面,彭刚等对2013—2020年我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发现研究期内共同富裕及其各子维度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辐射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13)彭刚,杨德林,朱莉:《中国城市共同富裕水平测度、空间特征与动态演进》,载《中国软科学》2022年第S1期。谭燕芝等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测度发现,各省份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不断上升,表现出东部强于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区域间差距整体不断缩小。(14)谭燕芝,王超,陈铭仕,等:《中国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演变》,载《经济地理》2022年第8期。孙豪和曹肖烨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测度发现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的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较高,湖南、福建等11个省区的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偏低,属于相对滞后型省份。(15)孙豪,曹肖烨:《中国省域共同富裕的测度与评价》,载《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吴桐和张跃平对2015—2020年西部12省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省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16)吴桐,张跃平:《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分析》,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2期。影响因素方面,徐鹏杰等研究指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均可以推进共同富裕,而外资引进和金融业规模扩张不利于促进共同富裕。(17)徐鹏杰,杨宏力,韦倩:《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现代产业体系与消费的视角》,载《经济体制改革》2022年第3期。彭刚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脱贫攻坚政策实施均可促进共同富裕,而农业依赖度和数字经济发展会抑制共同富裕。(18)彭刚,杨德林,杨琳:《中国市域尺度共同富裕水平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载《经济地理》2023年第1期。石薇等研究证实,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此过程中就业质量提升发挥显著中介作用。(19)石薇,王诗勇,王洪卫:《互联网发展、就业质量提升与共同富裕——效应识别与经验证据》,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杨胜利等指出,县域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共同富裕,且该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县域整体富裕水平和缩小县域差距水平两方面。(20)杨胜利,王金科,黄良伟:《县域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载《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王中伟和焦方义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可以直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也可通过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21)王中伟,焦方义:《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近几年,部分学者探讨了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普遍认为数字金融、(22)周广肃,丁相元:《数字金融、流动性约束与共同富裕——基于代际流动视角》,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4期;强国令,商城:《数字金融、家庭财富与共同富裕》,载《南方经济》2023年第8期;薛启航,王慧敏,魏建:《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4期。数字普惠金融、(23)史依铭,黎思琦:《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载《新疆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刘心怡,等:《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理论机制与经验事实》,载《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年第1期;韩亮亮,彭伊,孟庆娜:《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跃度与共同富裕——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载《软科学》2023年第3期。普惠金融会促进共同富裕。(24)尹志超,文小梅,栗传政:《普惠金融、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1期;孙继国,杨晓倩:《普惠金融、数字鸿沟与共同富裕——基于农村相对贫困缓解的视角》,载《金融论坛》2022年第10期。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金融创新与共同富裕单一层面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且部分学者就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展开探讨,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将金融创新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的研究较少,且从赋能理论视角探析二者赋能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的文献极为缺乏。据此,本文将金融创新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框架,在理论解析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2—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了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直接与间接机制。同时,将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区,分析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区域异质性,以期为制定科学金融创新与共同富裕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三、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

(一)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直接效应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源动力,也是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有利于为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提供重要支持,助推共同富裕。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产生诸多普惠性金融产品或服务,提高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从而满足更多群体的金融需求。(25)王平,王凯:《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载《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在此过程中,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金融创新的发展红利,有利于激发此类群体创业活力,在缩小地区与群体间收入差距的同时,提高居民整体富裕程度,由此赋能共同富裕。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作为创新活动之一,可带来诸多高收入就业岗位和机会,有助于扩大市场活动参与群体的规模。从理论而言,社会中参与金融创新群体增多,意味着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会有所提升。这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富裕程度,增加社会财富总量,进而赋能共同富裕。此外,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升能够提高金融参与度,如增加储蓄投资和借贷行为,使其能够利用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促进财富积累,(26)建军,范志昊,周叔媛:《普惠金融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基于家庭微观层面的指标测度与机制分析》,载《国际金融研究》2023年第5期。推动共同富裕。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表示为H1:金融创新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

(二)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中介机制

金融创新过程会产生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多种新型金融工具,在为社会主体发展提供多元金融支持的同时,推动共同富裕。但现有文献对金融创新与共同富裕关系的研究尚浅,缺乏对金融创新通过何种中介机制赋能共同富裕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引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和营商环境优化3个变量,详细解析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

1.产业结构升级赋能效应

金融创新会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为技术研发、产业转型等提供丰富的资金支持,通过驱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新兴产业发展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升级。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结合市场供给水平、需求情况与产业资本拥有量,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27)孔祥如:《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31页。而产业结构升级可促进经济总量提升、缩小区域差距,助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中,农民农村依旧是最主要的短板弱项。产业结构升级会增加就业岗位与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这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减贫,(28)谭昶,吴海涛,黄大湖:《产业结构、空间溢出与农村减贫》,载《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产业结构升级可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发挥要素配置的辐射效应,拉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夯实共同富裕发展基础。因此可知,金融创新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在缩减城乡差距与提升居民富裕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表示为H2:金融创新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正向赋能共同富裕。

2.经济增长赋能效应

金融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金融创新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加速金融资源时空集聚,促进金融要素融合与协调发展,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社会资本从低效率项目流向高效率项目,提升经济发展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会产生金融网络效应,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机构信息搜寻成本,提升金融机构运作效率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29)江红莉,蒋鹏程,黄丹晓:《金融集聚、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载《宏观质量研究》2023年第1期。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助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是共同富裕的前提,能够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具体而言,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效益明显提高,且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此种情形下,我国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进而推动共同富裕。(30)马晓河,杨祥雪:《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载《改革》2023年第4期。并且,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经济发展创造财富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基本前提。由上述分析可知,金融创新可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与金融网络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进而不断提升对共同富裕的贡献度。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表示为H3:金融创新能够通过经济增长正向赋能共同富裕。

3.营商环境优化赋能效应

由于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金融创新必然会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一方面,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金融机构可借助新型技术工具,构建便捷性更强、精准度更高的智能监管体系,高效管控金融投资行为与企业金融借贷行为,为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保障金融资源高效流动,缓解市场融资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营商环境稳定优化。而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激发市场发展活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动能。细言之,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可以综合地反映地区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31)Zhang H.,Long S.J.:How business environment shapes urba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Configuration effects based on NCA and fsQCA,Frontiers in Psychology,Vol.13,No.1,2022.营商环境优化意味着以效率和公平为核心的收入分配体系逐步构建,可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并且,营商环境优化可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提高经营主体创新创业热情,孕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促进社会财富积累,助力共同富裕。总体来看,金融创新可通过助力营商环境优化,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4,表示为H4:金融创新能够通过营商环境优化正向赋能共同富裕。

四、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共同富裕(Cpr)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要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步富裕。(32)郁建兴:《共同富裕及其实践议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08-19)[2023-07-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 2021/0819/c40531-32199795.html?ivk_sa=1024320u.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共同富裕的主要任务即推进城乡协调。(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1-06-10)[2023-07-23].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6/10/content_5616833.htm.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34)人民网:《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赵龙主持召开座谈会》,(2023-06-20)[2023-07-23]. http://fj.people.com.cn/n2/2023/0620/c181466-40463464.html.。结合国家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与要求,借鉴傅东平等(35)傅东平,苏晓,李海霞:《共同富裕的内涵、测度与推动因素研究》,载《经济体制改革》2023年第2期;刘亦文,谭慧中:《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分解及动态演进》,载《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王军,朱杰,罗茜:《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载《当代经济管理》2023年第6期。的相关研究,从共同程度和富裕程度两方面出发,构建涵括4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共同富裕程度指标体系(见表1)。在此,采用熵值法测度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综合指数。

表1 共同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2.核心解释变量:金融创新(Fin)

考虑到学术界暂未形成金融创新统一度量标准,相关研究主要通过代理变量或单一变量衡量金融创新,这种度量方法可能存在片面性。本文结合林毅夫等、(36)林毅夫,付才辉,任晓猛:《金融创新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载《金融论坛》2019年第11期。杨筱茜等的研究,(37)杨筱茜,蔡林美,张金锁:《空间视角下金融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载《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与金融市场创新3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金融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本文采用熵值法测度金融创新水平综合指数,结果显示,2012—2021年我国金融创新水平总体均不断上升(限于篇幅,研究结果不在文中列示)。

3.中介变量

(1)产业结构升级(Uis)。参照现有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做法,(38)田颖莉:《金融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载《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11期。用第三产业增加值除以第二产业增加值,测算产业结构升级。

(2)经济增长(Egr)。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按照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常住人口的比值计算得到。为剔除物价因素影响,GDP按照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长指数转换为以2013年为基期的实际值,并取人均GDP的对数形式。

(3)营商环境优化(Obe)。结合王鹏等的研究,(39)王鹏,钟敏:《营商环境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载《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13期;刘新智,黎佩雨,张鹏飞:《营商环境优化、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服务环境4个维度,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政策环境包括政策稳定与政策扶持2项指标,市场环境涵盖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两项指标,基础设施环境涵括交通设施、通讯设施2项指标,社会服务环境涉及科创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保险服务4项指标。采用利差法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并结合熵值法对指标赋权,最终计算得出营商环境优化综合得分。

4.控制变量

参照相关研究,(40)王平,王凯:《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载《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牛丽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共同富裕》,载《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10期。选取可能影响共同富裕的如下变量加以控制。政府干预程度(Fe)使用地方财政支出与地方GDP之比衡量;对外开放程度(Open),采用地方进出口总额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值表征;教育水平(Edu),用地方教育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指代;城镇化水平(Urb),使用地方城镇常住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代表;财政支农结构(Agr),用地方农林水事务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测度。

(二)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时效性,本文选取2012—2021年中国不包含港澳台及西藏的30个省份为样本。实证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一是官方文件中的数据,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二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如EPS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国泰安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对于个别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为消除指标间的量纲和量级差异,对负向指标取倒数后,采用均值法处理各项指标。

(三)模型构建

1.基准模型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检验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直接效应,设定如下基准回归模型:

(1)

其中,i、t分别为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Cpr为共同富裕程度;Fin为金融创新水平;α0代表常数项;α1为金融创新的回归系数;βj(j=1,2,3,4,5)分别为5个控制变量X的回归系数;μit代表随机误差项。

2.中介效应模型

借鉴朱洁西和李俊江的研究,(41)朱洁西,李俊江:《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载《经济问题探索》2023年第2期。基于模型(1)设定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2)

(3)

其中,θ0、κ0均为常数项;θ1、κ1均为金融创新的回归系数,κ2为各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M表示中介变量,包括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和营商环境优化,Xn(n=3,4,5,6,7)是控制变量;其他变量含义同模型(1)。经中介效应检验后,若基准模型(1)中Fin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则可依次对模型(2)、模型(3)进行检验。进一步检验结果的模型(2)中,若θ1显著为正,说明金融创新对中介变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模型(3)中,若κ1不显著,但κ2显著为正,表示中介变量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若κ1和κ2均为正且显著,说明中介变量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运用豪斯曼检验法检验后发现,随机效应模型拒绝了原假设,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文章主要变量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个体差异难以观测,这可能造成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为降低数据波动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将所有变量均取对数,随后带入模型进行分析。金融创新影响共同富裕的基准回归结果详见表3。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1.表3中模型1和模型2分别为不考虑控制变量和考虑控制变量的基准回归结果。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控制变量和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下,金融创新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82和0.425,且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无论是否考虑控制变量,金融创新水平提高均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程度提升,即金融创新已成为助推共同富裕的新动能。并且,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创新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促使共同富裕程度提升约0.425。由此,假设1得证。

2.控制变量中,对外开放程度与教育水平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能够推动进出口贸易发展,提升国家整体富裕水平,助力共同富裕;教育水平越高,越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本,进而赋能共同富裕。政府干预程度、城镇化水平均负向影响共同富裕,且回归系数均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政府干预程度提升不利于市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会抑制经济活跃度提升,因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为负;城镇化建设会加速城市经济发展,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制约共同富裕水平提升。财政支农结构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财政支农结构调控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显。

3.表3中模型3、模型4、模型5为不同地区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分样本检验结果。参考国家统计局划分标准,将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分别测算不同地区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见表3中模型3、模型4、模型5。可以看出,金融创新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影响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对比分析发现,金融创新对东部地区共同富裕影响的回归系数(0.561)大于中部地区,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影响的回归系数(0.403)大于西部地区,即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现象。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先进技术丰富、金融业较为发达地区,金融创新活跃度高且效果良好,故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更明显。相较而言,西部地区金融环境、技术支持与经济条件较差,金融创新效果不佳,所以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小。

(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分析

上文分析结果显示,在基准模型(1)中,金融创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开展条件。因此,进一步采用模型(2)、模型(3),对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间接作用机制展开分析。表4中模型1、模型2、模型3分别为金融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营商环境优化影响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3个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金融创新可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与营商环境优化。

表4中模型4、模型5、模型6分别为中介效应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创新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营商环境优化,能够起到间接赋能共同富裕程度提升的作用,且3个中介变量均为部分中介效应。具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为0.346(0.524×0.661),在总效应中所占的比重为42.25%。这说明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强化共同富裕程度,而且在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中起着显著正向中介效应。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市场主体通过多样化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应用,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优化,进而助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升级。这一过程中,“蛋糕”会越做越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也会逐渐增多,进而降低贫富差距,助力共同富裕。据此,本文假设2得到验证。

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为0.230(0.471×0.488),在总效应中所占的比重为35.83%,意味着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形成的反馈机制有助于赋能共同富裕,实现金融创新、经济增长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这是因为,金融创新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多元资金,在提升市场经济活力的同时助力经济增长。而经济稳步增长会夯实国家物质基础,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据此,假设3得到验证。

营商环境优化的中介效应为0.142(0.358×0.398),在总效应中占比26.94%,即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有58.64%是通过营商环境优化实现。说明金融创新能够为市场提供多样化资金支持,创设良好营商环境,为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由此,假设4得证。

对比三大中介效应可以发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经济增长次之,营商环境优化最弱。因此,需要借助金融创新发展契机,激发共同富裕发展活力,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提升共同富裕程度。以上检验结果的逻辑内涵可进一步归纳为,金融创新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与营商环境优化,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与营商环境优化又正向反馈于共同富裕。由于存在正向中介效应,金融创新显著赋能共同富裕。

(三)稳健性检验

在基准模型基础上,进一步使用调节效应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即将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和营商环境优化的交叉项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其他变量不变。

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创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各交叉项的回归系数也均为正,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金融创新通过与中介变量的交互项作用,可显著驱动共同富裕。其中,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交互作用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最强,回归系数为0.564;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交互作用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次之;金融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交互作用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较弱。这说明金融创新与三大中介变量的融合程度越深,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越强。因此可知,金融创新不仅可以直接赋能共同富裕,而且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与营商环境3个中介变量,间接赋能共同富裕。

六、结论及启示

本文在梳理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基础上,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创新不仅能够直接赋能共同富裕,而且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与营商环境优化显著赋能共同富裕;相比较而言,金融创新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共同富裕的效应最强,其次分别为经济增长与营商环境优化;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的赋能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以上结论的重要启示在于:

第一,夯实金融创新发展基座。由上述结论可知,金融创新能够赋能共同富裕,故可多角度夯实金融创新发展基座。其一,完善顶层设计,夯实金融创新制度支持基础。政府部门应根据我国金融发展实际,从重点领域布局、监管机制搭建、风险管理等方面出发,完善金融创新支持制度,由此助力共同富裕。其二,搭乘数字经济发展“顺风车”,夯实金融创新技术支持基础。金融机构应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借助多样化数字技术,研发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与工具,使弱势群体能够真正享受金融服务,进而赋能共同富裕。其三,大力普及金融教育,夯实金融软环境支持基础。国家与各地区政府应加大金融教育力度,普及金融知识、金融风险常识,为金融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本,由此形成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稳步推进。

第二,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鉴于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创新赋能共同富裕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最大,我国应夯实产业跃迁基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企业、行业组织等社会主体应充分发挥中国超大市场优势,高效利用金融创新形成的多元新型金融产品,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并支持产业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赋能共同富裕。另一方面,社会主体应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短板,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高级化转型。并且,国家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产业链新业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助力推进共同富裕。

第三,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创新。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鉴于此,我国应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创新,借此缩小区域金融创新发展差距,助力共同富裕。在东部地区,金融机构应借助本地金融业态、经济水平与营商环境发展良好优势,推动金融业进行适应性创新,并发挥金融外溢效应助力其他地区发展,由此赋能共同富裕。在中部地区,金融机构应加强治理结构创新,强化内力,减少无效冗余的金融供给,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服务,进而赋能共同富裕。在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应结合本地居民、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创新普惠性金融产品,使全体居民能够平等享受到金融支持,提高创新创业积极性。这有助于提升地方富裕程度,缩小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营商产业结构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8
营商环境软转型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