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艺术文化审美特征研究

2023-09-21 11:25董秋敏
艺术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宫观古建筑群武当山

□董秋敏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皇家道场,山上的古建筑群整体布局精妙,各建筑单元院落完整,造型优美,建筑等级规格高,建筑装饰繁复华丽,内部文物数量庞大,具有较强的纪念性和祭祀性特征。本文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文化和艺术角度着手,介绍了武当建筑的背景,发掘建筑群所蕴含的道教文化特色和建筑艺术价值,分析它对我国宗教文化、传统建筑、技术艺术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对现代建筑的启发。

一、武当山道教建筑背景

(一)武当山道教起源

武当山坐落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据传,2500年前,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弟子尹喜,在武当长期修炼的过程中,观察到武当山的山势,指出天柱峰如“地轴之象”,近代摄影师在武当山金顶上方航拍时的照片恰恰印证了尹喜的这种观点。从空中俯视天柱峰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整座武当山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天柱峰一柱擎天,恰似一只巨大的龟,与西边山峰合体组成“玄武”造型的山形地貌,尹喜可能就是在无数次攀爬观测中发现了这个特点,从而在武当山开启了他的布道生涯。

(二)武当古建筑群演进历程

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开始,武当道教之名已初显,武当山上已有简单的建筑供修道之人生活修行。至唐代贞观年间,均州守姚简建造的五龙祠(后发展为五龙宫),成为武当山古建筑中第一座由皇帝下旨敕建的宫观。到宋代时,道教宫观已遍布全山,初具规模。发展至元朝,山中敬香道路和较为显著的建筑群已发展成熟,景观格局基本确定。明朝时,明成祖宣扬“君权神授”,尊奉“真武大帝”,下令敕建武当山为太岳玄岳;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当道教文化发展至鼎盛局面,在整个明朝200 多年的历史中,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建筑群规划设计和修建规模达到顶峰,景观序列也按照真武传说的故事加以扩张,建筑群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至明末,武当山最终形成了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的大型建筑群。

纵观我国历史的演进,武当山并不处于历朝政治中心,作为一个宗教圣地,虽经历了五朝兴替,但建筑和景观却得到了较完备的保存和传承,即使个别建筑有所损毁,但大多属于自然演变和新旧更迭。因此,武当山古建筑群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传统建筑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脉络,为后世留下了较高的研究价值,是我国传统建筑技艺和宗教文化艺术高水平的代表作。

二、武当古建筑群的艺术文化价值

明成祖“南修武当、北建故宫”,打造了整个明朝的皇家家庙,武当山的修建汇聚了五省(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四川)的人力、物力、财力,永乐十七年(1419),永乐皇帝下诏敕建时要求“相其广狭”“定其规制”“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在随山势,高则不论丈尺”,整个建筑群在修建中尽力保持山体原貌,充分利用汉江水运输送物资,最终将武当山修建为名副其实的仙山园林。

(一)山岳园林建筑的典范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保存相对完好的武当山建筑群是融合了当时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山体和建筑的结合既彰显了神秘的道教文化,又展示了中国皇家园林造林思想理念和山岳园林艺术交辉相应的风格特色。

道教以休闲养生为宗旨,以追求长生仙境为最高目标,武当山上草木繁盛,峰峦层叠,山下汉江河水清澈奔涌,天然风景地貌和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观,成为道教信徒布道修仙的首选之地。“崇尚自然”既是中国园林的造园理念,又是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核,武当道教建筑群依山傍水,掩映于秀丽壮美的山脉之间,楼台池榭、山石林苑诸多人工建筑与自然山体巧妙融合,浑然天成。

武当山岳园林的环境营建以顺乎自然、浑然天趣的造园理念为基调,建筑的布局造型、色调体量等,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各宫观院落内通过巧妙的造园手法营造朴素自然的庭院氛围,无论建筑群还是单体建筑,都与地形巧妙结合,与周边山水脉络构成特有的轴线关系。宫观建筑整体上气势恢宏,或立于峰峦之巅,或悬于峭壁之崖,或隐于沟壑之中,把宫观建筑和园林景观,都巧夺天工地融糅于天然环境中。武当山建筑群作为山岳风景园林的典范,是对大自然山水风景之美深刻领悟的敬仰之作。明朝的洪翼圣在《武当道中杂咏》里道“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传统造园手法中的对景添景、借景移景,或虚实结,或悠远藏露,都可谓有法而无式。武当山玄妙空灵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山岳园林发展的缩影,古建筑群与自然环境融合协调,隐秘于山水之间(如图1),依山峦起伏布设建筑,规划植物,使山水、植物、建筑三者之间形成互动,情景交融。

图1 紫霄宫建筑群

(二)道教思想的外化表现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精髓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映射,道教思想对我国社会文化和古典审美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它主张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体系,核心是效仿自然、顺应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武当古建筑群的规划和设计都充分展现了这些道教思想的精华。

“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大多数名山有深厚的宗教背景。道教以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为主旨,武当建筑的规划选址结合了道教中的风水堪舆理论,选择在名山胜水、风水绝佳的武当山建立道教基地。从地理位置上看,武当山位于中国的中部,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山脚下有长江的支流汉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绵而去,符合我国先民所推崇的山水定位和大地理观。武当山的战略选址、风水格局和发展条件,均完全贴合道教利用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朴素思想,也满足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版图规划要求。

武当山上道教宫观建筑的布局和景观层次也处处展现着对道教“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巧妙应用和对自然规律顺应的宗旨。宫观建筑作为道教文化的最主要载体,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展现了人的活动与自然规律和谐顺应关系。武当同时又是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产物,既要能让人感受出皇权的等级庄严威武,又要散发出道教玄妙神奇的氛围,故沿东南西北修建了四条神道,从净乐宫(原均州城)到天柱峰金顶,在用青石铺成的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宫观建筑布局以“玄武修真”的故事主题展开,布局上按五里一庵十里一宫,根据故事的进程展开。道教“有无相生”的法则通过建筑这一实体化的载体得到反映,建筑的“有”和自然的“有”相辅相成,金顶上一柱擎天,万山来朝,山下七十二峰林立,三十六岩猿攀鹤栖,二十四涧跌珠扬波,十一山洞吞云吐雾,还有时有时无的“动八景”“静八景”,妙趣横生,耐人寻味。香客道士循香道而上,亦步亦趋,经牌坊而渐入仙境,故事性与景观性巧妙糅合达到了一步一景。

(三)建筑艺术价值分析

从整个建筑群上看,武当山依托山体作为一个建筑单元进行构思设计,整体规模宏伟壮丽,山峰与宫观错落自然之间,按照山势的运动规律结合视点进行布局,建筑从金顶分布绵延数十里,沿途两旁或因山势凿石造像,叠石为台;或凭险临崖建塔,或纳气傍山构殿。在复杂的山势中,地势陡峭,建筑群轴线布局顺应地形地势,院落移位、转折,稳居山峰险地而自成绝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宫观建筑群之间组合排布形成了疏密得当但又不失趣味的空间节奏,使香客游人在空间转换之中自然而然地踏入仙境。每一组建筑院落风格独特,建造技艺成熟精湛,既顺应自然,又不失精雕细琢,在规制大小以及间距疏密等方面,布局精妙,浓淡适宜的色彩跳跃和独具匠心的构筑造型,既体现了道教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又保持着建筑间的迥异内涵。

从建筑单体上看,无论大型宫观庵庙等威严的主体性建筑,还是小型亭台楼阁等繁茹巧丽的点缀性建筑,或是连接各处楼台亭榭的桥梁、神道等附属性建筑,均巧妙利用武当自然山水,在峰、峦、坡、坨、崖、涧最适合的位置进行构建,居于悬崖峭壁之“险地”,以成绝景风姿。在建筑造型上,规格大小,间距疏密,恰到好处,达到时隐时现、忽高忽低、若明若暗、迂回曲折、玄妙超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远观高贵庄严,规模宏大,细读宗教文化主题突出,环境幽爽舒朗,规划井然有序,分开品味各单体建筑不仅各具特色,而且与山岳上优美的自然风景互为依托,形成了稳定而丰富的面貌,创造出活泼、斯文又合乎礼仪的空间形态。

从建筑技术上看,各种建筑群类型丰富多样,既包含木构宫观,又不乏铜铸殿堂、石作岩庙等,如太子坡的九曲黄河墙、五云楼的“一柱十二梁”、天柱峰金殿的“雷火炼殿”,不论造型设计,还是内部构造,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被誉为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建造材料方面,砖石、琉璃以及铜、铁、锡和黄金等金属都被广泛应用,这直接证实了明代的建筑技术已开始从单纯的木构走向多元化。

从建筑装饰上看,武当山建筑采用了大量各具特色的装饰手法。武当山宏伟壮丽的建筑群的兴建离不开历代统治者的支持,明成祖的亲自督造,使武当建筑打上皇家道院的烙印。屋脊上的鎏金瓦当、脊兽鸱吻(如图2),基座上的台阶踏步、栏杆墙垣无一不彰显着威严的皇家风范;宫观旁的碑碣题刻、摩崖石刻,宫观中的各类造像、法器供器等均有清晰的大家手笔,默默述说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内涵;建筑内的各木架、梁椽上的彩画,墙壁上的壁画,都是根据“玄帝修仙”的故事进行艺术创作,展现了深厚的传统宗教文化底蕴。

图2 太子坡(复真观)脊兽鸱吻

历史悠久的武当道教宫观建筑结合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不仅成为中国著名的宗教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更成为闻名于世界的道教名山和文化宝库。武当道教建筑群是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共同发展的典范,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既有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有珍贵的人文景观,武当建筑群将二者完美融合,是值得永续传承的瑰宝。巍巍武当山,盘盘古建筑,武当建筑群既作为道教文化重要载体,承载着仙山名寺的设计理念,又在园林式山岳建筑中滋养着道家“自然无为”的隐喻思维。

武当古建筑群在规划布局、造型装饰上都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多重审美研究价值。道教建筑所体现的阴阳调和、以柔化刚也为建筑设计做出杰出贡献,不仅符合道教文化所追求的自然之美,同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对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思想,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宫观古建筑群武当山
古建筑群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分析
宏观视角下濒海山岳宫观园林选址与“仙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以胶东半岛为例
文物古建筑群电气消防安全改造设计分析
江阴市道教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基于共生理论下的乡村古建筑群有机更新与保护研究——以宁海葛家村为例
武当山·紫霄大殿
我国与国外古建筑群研究保护比较浅析
乾隆朝的道教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