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2023-09-21 06:11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吕清山徐金青
天津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校本幼儿园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 吕清山 徐金青

小幼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小幼衔接更是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的关注,开发校本课程成为小幼衔接教育活动的主要趋势之一。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教育教学者都习惯将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开发的侧重点放在知识的衔接上,而忽略了对儿童习惯、思维等其他领域的思考,从而导致儿童难以很好地适应校园的生活与学习,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小幼衔接从来都不是知识的衔接与过渡,作为教育教学者,应当正确认识小幼衔接的意义,从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独立“人”的长远角度出发,展开校本课程设计,有目标、有计划地逐步实施,让校本课程真正顺应儿童发展,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在实处。

一、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一)培养儿童对学校生活的积极态度

当儿童离开幼儿园踏入小学校园时,不少家长及教育者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儿童无法很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对学校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与消极态度,甚至有一定的厌学倾向。这种情况在儿童身上屡见不鲜,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引导与适应能够得到缓解,但还是会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让儿童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无法真正对校园生活产生热情与兴趣。基于此,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儿童能够通过校本课程提前认识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不同之处,并且学习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应对诸多“与众不同”的情况,这无疑给儿童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在新环境里能够减轻焦虑情绪。其次,小幼衔接校本课程能够让儿童对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有一个初步认识与了解,消除了儿童对未知的恐惧,让其更好地参与学习生活,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二)发展儿童的综合能力

小幼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对儿童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要想让儿童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仅仅提高儿童的知识衔接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活更强调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对儿童生活方面的种种问题不会像幼儿园那般事无巨细,而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顺应这一时期的教育需求。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关注儿童在小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儿童的校园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儿童自主性的同时,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与当前“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儿童适应校园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当前,教育焦虑是绝大多数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教育焦虑逐渐呈现普遍化与低龄化,不少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内卷”,导致儿童的潜力被过早地开发,丧失了学习兴趣。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能够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将儿童从幼儿园转入小幼衔接教育机构的情况,顺应素质教育与“双减”政策的要求。另外,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设计具有科学化与实践价值,能够更好地符合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满足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与成长需求。

二、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开发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因此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从儿童的成长规律出发。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着属于这一阶段独有的思维方式、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因此作为教育教学者,在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提倡孩子“早熟”,而是顺应他们成长的自然规律,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教育资源,引导其循序渐进地完成小幼衔接的过渡。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育教学者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尽可能地避免“拔苗助长”,或者违背儿童意志与身心健康的活动,呵护儿童的身心,保护儿童成长的权力,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教育设计的依据,让儿童发展的脚步不急不缓、自然而然。

(二)个性化原则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自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如果将儿童比喻成花朵,那么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身为教育者要做的是给予阳光雨露,为儿童创造适宜的成长条件,然后小心呵护、细心等待。小幼衔接从来不是整齐划一的百米冲刺,而是为孩子在漫长的人生赛道中提供支持与引导的后勤保障,基于此,小幼衔接的校本课程设计应当时刻遵循个性化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尽己所能地自由奔跑。个性化原则要求教育教学者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中,充分考虑本园和本校儿童的基本特点以及学校和幼儿园本身的教育资源,让校本课程既符合儿童的个性特征,又能够彰显学校的特色。另外,个性化原则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幼衔接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儿童的特性,并从儿童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作出科学性与个性化的调整。

(三)层次性原则

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来不是将幼儿园的课程变成小学课程,让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而是应该循循善诱,让儿童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各项能力、开阔眼界,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小学生活,尽可能地减少抵触情绪,缩短儿童的“适应期”。基于此,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充分遵循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循循善诱,为儿童搭建起可供攀爬的“学习支架”,实现“跳一跳能够摘到桃”的学习效果,避免出现因为进度过快、难度变换较大而给儿童带来焦虑情绪,从而让儿童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进教学效率与成果切实提高。

三、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过渡性适应课程

要想提高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成果,作为教育教学者,应当解决儿童对小学校园生活不适应的问题,只有当儿童接受了小学生活,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基于此,校本课程开发应当建立过渡性的适应课程,从熟悉校园、锻炼基本能力两个方面着手,消除儿童的畏难情绪,为后续的校园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与技能基础。

1.熟悉校园。

离开幼儿园,步入新校园对许多儿童而言都是一个陌生而未知的过程,作为教育教学者,应当帮助他们消除未知、接纳校园。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是在学期初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学生需要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了解校园生活,这样的情况显然不利于学生顺利度过小幼衔接。基于此,在校本课程中过渡性适应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增设一个参观和熟悉校园的环节,帮助儿童对后续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有基本了解。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地参观校园,既要给学生介绍学校的布局、教学楼、教室、操场、食堂等各个场所以及用途,也要为学生介绍学校的负责人,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任课老师、教导主任,学校的保安叔叔、保洁阿姨,并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准备校园平面图,将学校的各个建筑及其用途标注出来,便于学生熟悉校园环境。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接受校园的工作人员,从而对校园充满热爱与信任,消除恐惧与抵触心理。

2.锻炼基本技能。

在小幼衔接的过程中,儿童要不断提高个人的基本技能与自主性,在这一阶段,许多工作与活动是他们在幼儿园时期很少接触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避免儿童在面临校园生活时手足无措,在小幼衔接初期就让儿童对自己需要掌握的技能有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例如,在学期初,各个班级都要领取新书,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熟悉每一本教科书,教会学生如何整理教材,如何做好课前准备。每个班级都需要由学生负责值日活动,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卫生用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班级的打扫工作及评价标准。在升旗仪式中,教师也可以教育学生升旗仪式应当遵守的规章纪律,并借此机会让学生认识集会礼仪。步入小学校园,意味着教师不可能再像幼儿园一样事无巨细地照顾学生的衣食住行,因此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应该带领学生充分认识需要自己做哪些事情以及具体怎么做。

(二)利用趣味性教学策略

小幼衔接过程中,学生的适应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展开系统化、规律性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适感与抵触情绪。基于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校本课程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真正感受校园生活的魅力所在,可以从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两个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设教学情境。

对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难度,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幼小衔接校本课程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数学学科为例,一年级学到了“认识图形”相关内容,如果教师直接将图形及其所对应的名称罗列在学生眼前,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图形,让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将“寓教于乐”的学习成果真正落实在实践活动中。

2.设计实践类作业。

小幼衔接阶段,不少学生都难以适应小学阶段的书面作业,认为作业是枯燥乏味的。然而,作业是帮助学生夯实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师需要改变作业形式,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到作业的乐趣。以语文学科为例,在一年级学完拼音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拼出自己的名字、朋友的名字、喜欢的事物名称等,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的实践价值。

(三)推动常规活动多样化

在小幼衔接过程中,程式化的校园生活容易让学生倦怠,一时间难以接受。教师可以在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设计中引导学生“忙里偷闲”,将学习生活与休闲娱乐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例如,早自习时,教师可以留出十分钟为学生讲故事,与学生一起唱歌,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大课间时,教师也可以在完成课间操后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游戏,如“老鹰捉小鸡”等,这样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班集体,让清脆悦耳的笑声响彻校园。放学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开设各种各样的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体验校园生活的乐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幼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得到教育教学者的高度重视,作为教师,应当重视小幼衔接校本课程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在课程开发中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个性化原则以及层次化原则,通过建立过渡性适应课程、利用趣味性教学手段以及推动常规活动多样化发展等策略,提高小幼衔接校本课程质量与教育成果,让每一个儿童都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校本幼儿园
校园生活里的尴尬事
我爱幼儿园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欢乐的幼儿园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爱“上”幼儿园